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崇祯:朕本天骄,中兴大明过分吗>第115章 皇太极的幻灭

皇太极兴冲冲跑到辽阳,对多尔衮说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袁崇焕肯归顺,收复西平堡和广宁就如同探囊取物一样。"

多尔衮反应冷淡,"八哥怎么知道这不是崇祯耍的阴谋诡计?毕竟八哥也不是第一次上崇祯的当了。"

皇太极被怼得满脸通红,怒道:"你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些!"

多尔衮己经做了快一年大汗了,虽然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傀儡,但是也多多少少尝到了权力的美妙滋味。

如今,皇太极又要诈尸复活了,多尔衮十分气恼,他毫不示弱地反击道:

"我说的不是事实吗?八哥在顺义吃了一次大亏,折了阿济格和阿巴泰,在义州又吃了一次大亏,折了代善和莾古尔泰,八大贝勒折了一半!如今才消停了一年,八哥又要和崇祯掰手腕。技不如人就是技不如人,老老实实承认好了,何必死鸭子嘴硬?"

皇太极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多尔衮比他的儿子豪格还小三岁。

当初选这小子当傀儡,就是图他年纪小,好控制,现在回过头来看,真是大大地失策。

皇太极定了定神,一字一顿说道:"你是不是真的把自己当成可汗了?你永远记住,只有我,黄台吉,才是大金国真正的可汗,你不过是我手中的木偶而己。如今我己经不再需要你这个木偶了,你明白吗?"

多尔衮十分义愤:"你真是大言不惭,这些年除了损兵折将,你都干了些什么?你有什么资格霸占着汗位不放?”

黄台吉:”那就由议政王会议决定我的去留。

济尔哈朗,岳托、硕托、萨哈廉、杜度都是黄台吉的忠实拥护者,多敏是努尔哈齐的儿子,唯一有可能支持多尔衮的,只有他的亲弟弟多铎。

为了抢到汗位,多尔衮说道;"议政王会议已经被你搞烂了,应该召开旗人大会,重新推举八大贝勒。"

皇太极嗤之以鼻,"你说重新推举八大贝勒就重新推举八大贝勒?你以为你是谁?"

多尔衮犯了众怒,济尔哈朗、岳托、硕托、萨哈廉齐声指责多尔衮,阿敏、杜度、多铎保持沉默。

多尔衮拍案而起,怒斥道:”你们都是大金的罪人!黄台吉究竟给你们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你们这么死心塌地?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崇祯设下的圈套?″

\"要是在五年前,你们说袁崇焕愿意归顺大金,我还勉强能信。现在的大金都衰败成什么样子了,袁崇焕得有多蠢多走投无路了,才肯投降?"

\"输了就是输了,老老实实承认,不要想着孤注一掷赢回来。父汗在时,有九万七千丁,黄台吉当了五年大汗,只有六万四千丁,不仅一个丁没增加,反而少了三万一千丁。这是全部的家当了,如果再输一次,女真人就死绝了。\"

听着多尔衮声嘶力竭的吼叫,皇太极不由自主心头一震。

他向济尔哈朗和岳托投去征询的目光。

济尔哈朗说道:\"我也怀疑这是崇祯和袁崇焕布下的圈套。大金这国势……换了我也不会叛明投金的。\"

连济尔哈朗也这么说,皇太极心里凉飕飕的,处心积虑谋划的计策竟然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是啊,五年来大金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无论内政外交都是每况愈下,正处于摇摇欲坠之中,早已不是当初所向无敌的时候了。

反观明国,五年来国势蒸蒸日上,先是稳住了陕西的灾荒,后又东南打得西洋人狼狈逃窜,在辽东更是攻城掠地节节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为什么要背叛明国,投降金国?

就在这一瞬间,皇太极猛然清醒,明白自己装死一年以来,都在做着一场一厢情愿的,荒诞不经的迷梦。

这种幻灭带给他的是锥心蚀骨的疼痛。

皇太极最喜欢看《三国演义》,书中的每一个桥段都烂熟于心。

他不停在心里哀叹,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瑜,何生亮,失魂落魄地走出庆禧宫,一阵凉风吹来,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袁崇焕一直都没等到后金派人来联络,皇太极就像真的死了一样,一丁点声响也没有。

袁崇焕终于明白,皇太极这次没有上当。

他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失望。

……

崇祯五年八月,还没有进入秋天,辽东大地就已经有些寒冷。

明朝组织了三十四万兵力。

关宁军十一万人,由袁崇焕率领。

宣大军九万人,由卢象昇率领。

登莱水师四万人,由曹文诏率领。

东江水师三万人,由毛文龙率领。

福建水师七万人,由郑芝龙率领。

水陆并进,彻底解决建州女真。

朱由检决定御驾亲征。

陆上。

关宁军与宣大军合兵西平堡,以火炮开路,强渡辽河,然后在辽河与浑河之间安营扎寨,等粮草物资屯积齐全之后,再强渡浑河,一旦强渡浑河成功,辽阳就近在尺尺。

海上。

福建水师在娘娘宫登陆,劫掠盖州、耀州、海州,这对郑芝龙来说,是再拿手不过的。

登莱水师在旅顺登陆,攻打南关、金州、望海堡。

东江水师在铁山登陆,劫掠镇江、宽甸。

吸取萨尔浒惨败的经验教训,陆上合并一处,抱成一个大团,避免被后金军各个击破,稳步推进,不深入,不冒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桩,

海上分进合击,以骚扰,破坏,牵制为目的。

后金八旗兵力即使在满额情况下,也只有九万人,明朝调动三十四万大军同时在水陆两个方向围攻。

皇太极顿时感到灭顶之灾就在眼前。

朱由检选择的这个作战时机非常巧妙,天气既不太热又不太冷,非常适合作战。最关键的是,这个时候正是建州女真秋收的季节。

建州女真只有不到百万人口,八旗兵农忙时要种地,农闲时才能打仗。

朱由检选择在这个时机作战,让皇太极倍感头疼。

秋收,就顾不了打仗;打仗,就顾不了秋收。

朱由检已经给关宁军和宣大军下达了死命令,过了辽河,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

崇祯五年八月七日,宣大军和关宁军在西平堡集结完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到辽河岸边,二十一万大军沿着辽河一字排开长达百里,场面壮观而恐怖。

济尔哈朗带着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共三万人负责防守辽河。

后金军看到对岸明军的阵势,无不两腿打颤。

济尔哈朗见势不妙,派人渡过辽河,想要讲和。

船还没走到河中央,朱由检就毫不犹豫命令击沉。

济尔哈朗命令后金军放箭。

朱由检命令数百门红夷大炮,数千门虎蹲炮、灭虏炮同时开火,将辽河对岸的后金防御工事化为焦土。

面对如此猛烈的火力压制,济尔哈朗只得后撤。

在炮火的掩护下,关宁军和宣大军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在河上架了两座宽达半里的大桥,然后大摇大摆开了过去,在辽河东岸安营扎寨。

济尔哈朗徒唤奈何,仓皇撤往辽阳。

唯一可以依凭的天险就这样被轻而易举攻破了,皇太极惶恐不可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