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崇祯:朕本天骄,中兴大明过分吗>第93章 福建土皇帝

郑芝龙出生在福建泉州南安府石井镇,父亲做过泉州库吏,其母亲家族则有经商的背景。

十七八岁时前往澳门投奔了舅父黄程,跟随舅父学习经商。

在澳门这个中西合璧的地方,郑芝龙不仅学习了经商技巧,而且还学会了葡萄牙语,加入了基督教。

这对日后他与西方人打交道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的澳门,是东亚贸易的集散地。

郑芝龙的舅父黄程便是一个经营中日贸易的大商人。

后来,郑芝龙押运其舅父的一笔货物,搭乘旅日大商人李旦的船只前往日本,由于熟知葡萄牙语,天启四年被李旦派往荷兰人那里从事翻译,获得了李旦的赏识。

天启五年,李旦死了,郑芝龙继承了李旦财产和地盘,一跃成为东南沿海的头号大海盗。

郑芝龙野心勃勃,不再愿意仅仅做一个依附于荷兰人,他要直接控制中日贸易。

这就需要获得大陆的贸易基地。

郑芝龙提出招安,被拒绝后,向沿海地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天启五年,郑芝龙向厦门发动进攻,大败官军,一度占领厦门。

天启六年,郑芝龙再次进攻漳浦,官军根本无力抗衡。

明军作战之后,郑芝龙往往胜而不追,俘获明军将领后不仅不杀,反而变成朋友。

明军打又打不过,只得招安。

朝廷坚决要求解除郑芝龙武装,郑芝龙坚决不同意,双方无法妥协,谈判最终破裂。

郑芝龙初崛起时,只有数十条船,天启六年有了一百二十条船,天启七年猛增到七百条船。

明朝以允许贸易为诱饵,让荷兰出兵,帮助剿灭郑芝龙。

战役的结果是荷兰舰队遭到了郑芝龙的沉重打击。

郑芝龙对荷兰船展开报复,只要荷兰船一露面,就会被捕获。

在这样的情况下,福建地方政府与郑芝龙讨价还价的筹码完全丧失,只好接受郑芝龙的请求,允许郑芝龙投降,并且依赖郑芝龙的力量,剿灭海盗,确保东南沿海地区安全。

不久,郑芝龙与明朝水师联合,歼灭了活跃在广东和福建的李魁奇、钟斌、刘香等海盗集团。

郑芝龙从此成功洗白,可以合法获得中日贸易需要的产品,而不必再通过其他的中间人,这使他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了优势。

朝廷派孙传庭总督福建,听说还要大量移民开发东番岛,这使郑芝龙嗅到了强烈的危机。

欢迎宴上姗姗来迟,这是硬的一手,目的是给孙传庭一个下马威。

精心挑选一份礼物送上,这是软的一手,目的是表达与孙传庭合作的诚意。

你当你的官,我发我的财,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都是好朋友。

孙传庭对郑芝龙的意图心知肚明,他收下了郑芝龙的礼物。

郑芝龙异常高兴。

孙传庭却说道:"无功不受禄,这么贵重的礼物,我不能白要。郑将军说说,这本经书破费了多少两银子?"

郑芝龙说道:"总督大人说到银子,就太生分了。这部经书是家祖母传下来,请总督大人代老太太笑纳。“

孙传庭根本无法拒绝,只好说道:"盛情难却,我就代家母收下来了。"

郑芝龙十分欣喜,说道"正该如此。"

孙传庭又说道:"我是个穷官,家无余财,也拿不出很多银子送你。"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锭金子放在桌上,又问曹文诏和曹变蛟,"你们有银子吗?先借给我,等我发了俸禄了还你们。"

曹文诏和曹变蛟浑身摸遍了,也只凑了十几两碎银子。

郑芝龙没料到孙传庭唱这么一出,尴尬得无地自容。

他从桌子上拈了一块碎银子,揣入怀中,笑道:"福建何等有福,等来了孙总督这么清廉的好官。"

出了巡抚衙门,郑芝豹说道:"这个姓孙的很不识抬举,故意寒碜碜哥哥。"

郑芝龙喝道:"闭嘴!"

郑芝龙想破脑袋,要和孙传庭搞好关系,三番两次求到熊文灿门下,要熊文灿帮忙疏通。

熊文灿道:\"孙传庭不贪财,不好色,不爱虚名,不是一个用小恩小惠就可以买通的人。孙传庭只知道埋头做事,性格又刚强无比,不避贵戚,在陕西压秦王一头,在山西压代王、晋王一头,榆林将门,宣大将门无不被他治得服服贴了,是出了名的铁腕人物,与卢象昇一道,同为皇上左膀右臂。朝廷这一次派孙传庭督闽,可见对闽省的重视。我劝你收敛些。\"

郑芝龙不甘心,通过熊文灿求见孙传庭,提出给孙传庭在福州建一座总督府。

孙传庭说道:"不必了。朝廷命我将总督府建到东番岛上。"

郑芝龙故作惊诧,"东蕃岛偏僻荒凉,总督大人怎么住得习惯?"

孙传庭:"我到福建是来做事的,又不是来享福的,有什么住不惯的?"

郑芝龙不软不硬碰了一个钉子,讪讪道:"总督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开口,芝龙莫不从命。"

孙传庭干脆利落说道:"我个人没有任何事需要你做,朝廷倒还真有事情让你做。"

郑芝龙:"大人请讲。"

孙传庭:"朝廷想要调你北上攻打建州女真,你意下如何?"

这事熊文灿早提过,郑芝龙要价一千二百万两白银,熊文灿觉得这个价钱太离谱,就没有下文了。

郑芝龙笑了笑,"我当然愿意为朝廷效力,但福建与辽东相隔近两千里,又是逆风,又是逆流,朝廷如果承担得起这笔开支的话,我愿意挥师北上,助朝廷一臂之力。"

孙传庭:"需要多少银子?"

郑芝龙:"出动十万水师,一千条船,打四个月仗的话,需要一千二百万两银子。"

孙传庭默默算了一下,这个要价其实并不高,甚至还是个不错的良心价。朝廷如果出动十万步兵,打四个月的仗,一千二百万两银子根本打不住。

如果这笔交易能够谈成的话,对朝廷来说,还是有很大利益的。

孙传庭身体微微前倾,"芝龙,你说的是真的吗?"

郑芝龙:"总督跟前,岂敢戏言,当然是真的。"

孙传庭:"在商言商,你需要什么回报?"

郑芝龙起初还扭捏着不肯说,架不住孙传庭一再追问,终于说道:"事成之后,允许我在胶州弯建造两到三处船舶码头。“

郑芝龙声音并不高,孙传庭却如同听到了一声炸雷,这个郑芝龙,野心也太大了,垄断了南方沿海的贸易也就算了,竟然还想着将手伸向北方。

孙传庭不动声色道:"兹事体大,容我上奏朝廷。"

郑芝龙欢天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