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到了崇祯三年的春节,京师地区却是满目疮痍,这都是拜皇太极所赐。

五千勇士死得太惨,朱由检总觉得亏欠他们的,命令杨嗣昌护送五千勇士的遗孤进京。

凭心而论,杨嗣昌在陕西已经干得很好了,形势基本可控,没有大的乱子,也没大规模饿死人。

但清查军屯田、丈量实际田亩数、按真实田亩纳税、追缴历年欠税、整顿盐政、打击私盐,这些保护穷苦老百姓的措施,无一不侵犯官僚士绅、豪强地主的利益。

六科给事中出奇地齐心,轮番弹劾杨嗣昌督陕无方,坐视流寇劫掠士绅,叫得最凶的,就是当年整死熊廷弼的那几个。

朱由检勃然大怒,全部贬到海南岛,永远不许回京,本以为可以消停的,谁知却捅了马蜂窝,都察院、六科更多言官围攻杨嗣昌。

朱由检看出来了,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名为弹劾杨嗣昌,实际上是反对朝廷在陕西的政策。

众怒汹汹,实在难犯。

朱由检也只能选择妥协,免去杨嗣昌三边总督之职,由洪承畴顶替。

现任内阁中,孙承宗年事已高,思想偏保守。

徐光启是实务型人才,适合当副手。

温体仁精明强悍,才干卓越,但心术不正性喜倾轧。

周延儒熟悉典章制度,博闻强记,但缺乏担当,遇事只考虑保官位。

将来很多改革措施需要推行,难度都极大,左右权衡之下,杨嗣昌当首辅更合适。

崇祯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杨嗣昌带着三万顺义遗孤回京了。

身形佝偻的老人,面容憔悴的女子,瘦弱胆怯的孩子,无不让人看着心酸。

朱由检迎了上去,两年没见,杨嗣昌老了许多。

"皇上怎么还亲自来了?"

朱由检苦笑,"你在陕西还好吗?"

"臣还好,但臣差事没办好,连累皇上背锅了。"

"不说这些了,调你回内阁也好。"

【顺义遗孤村】是由军营改建而成的,绵延二三里,房子高大轩敞,十分整洁。

老人们有专人集中照顾,孩童有专人教育,妇女们集中种菜、纺织、做手工。

设有大食堂,免费供应饭食,一年四季的衣服鞋祙也由朝廷包了,安排得相当体贴周到。

遗孤们第一次住上这么高大漂亮的房子,东摸摸,西看看,兴奋而新奇。

馒头、花卷、包子,锅里猪肉白菜粉条,墙角码着一堆一堆碗。

孩子们直勾勾盯着,没有一个人敢动手。

朱由检一遍一遍地招呼他们:

"随便吃,想吃多少吃多少,想盛多少盛多少。“

"今天吃了,明天还有得吃,天天都有。"

招呼了四五遍,才有一个黑瘦黑瘦的孩子抢先抓起一个馒头。

有了第一个带头的,所有孩子一窝蜂跟上,堆得像山一样的馒头不一会功夫就化为乌有。

朱由检拍了拍那个黑瘦孩子的脑袋。

"几岁了?"

"八岁了!"

"哪儿人?"

“定边营。"

男孩虽然长得很瘦小,黑眸子里却带着一股子英气。

朱由检还想问他什么,一扭头的功夫,男孩却不见了。

几个头发斑白的老人围着朱由检,操着难懂的宁夏方言和朱由检说话,好半天,才听明白,是问他们的儿子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

惨绝人寰的场面又浮现在眼前,每一个冰冷的阵亡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希望与绝望,痛苦与挣扎,就这样赤裸裸地呈现在面前。

朱由检如遭雷击,呆呆地说不出一句话来。

新年将至,温体仁、周延儒相继上奏疏,歌颂诛魏阉、赈陕西、保京师、收广宁四大奇功,建议朝廷办一次规模宏大的庆典。

朝中大臣纷纷附议。

朱由检虽然知道这两货都是马屁高手,但仍然很受用,问孙承宗:"该办吗?“

“论理也该办,国家颓唐己久,办庆典能振奋人心。"

又问毕自严:"该办吗?"

毕自严永远是最扫兴的一个,"户部没钱。"

温体仁素来厌恶毕自严,反唇相讥:“没钱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用不着天天挂嘴上。“

毕自严毫不客气地回怼:"温阁部如果宽裕的话,可以捐一点。"

温体仁扬着脸不吭声了。

朱由检又问杨嗣昌。

杨嗣昌道:"现多事之秋,还是俭省一点好。但万象更新之际,庆典也不可少。臣有个主意,银子也省了,年也过了。"

朱由检来了兴致,“你说。"

杨嗣昌笑道:"甘肃武威一带几个县,每到过年时,有钱的富户在家门口搭起好大好大的棚子,做各式各样的年夜饭。比赛谁家吃饭的人多,选出年饭状元,年饭榜眼,年饭探花。

中选的人家,县令给他家题牌匾,亲自送到他家。逢到他家有婚丧嫁娶,县令随一两份子钱,全县的人都帮他家忙里忙外,敲锣打鼓,迎亲送葬,排场至极。

年饭状元榜眼探花之下,还有年饭进士若干名、年饭举人若干名,待遇虽不及状元、榜眼、探花,但也够体面。

因此当地有钱人家乐此不疲,每年的年饭办得都好风光好热闹。有钱人家得了名,没钱人家得了实惠。“

朱由检拍手叫绝。

“这个主意好!就照这个主意来。京师分成二十八个片区,周边十二县分成三十六个片区。每个片区选年饭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进士八名,举人十六名。

凡是能够选中的,朕都题匾额,敲锣打鼓送到他家。逢他家婚丧嫁娶的时候,朕都给他家题字,随五两银子的礼。

封杨嗣昌为年饭大将军,总理京师十二县年饭一切事宜。"

众人哄堂大笑。

杨嗣昌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派人到京师和周边各县张贴告示。

告示未尾,还落着【内阁大学士钦命年饭大将军总理京师十二县年饭事宜杨嗣昌】的款。

告示一经贴出就引来无数人的围观。

明末识字的人百无一二,几个童生站在告示下摇头晃脑读:

"……点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皇上给他家题匾题字,给他家随份子钱,好不体面……"

读到这一段时,引得围观的人阵阵惊呼。

我滴的亲娘,办个年饭就能点状元,还能得皇上御笔题字,世上竟有如此便宜的买卖?

杨嗣昌从户部、工部、礼部、吏部抽调了几百名吏员,组成年饭衙门,先分区划片。

报名参加的人多得超出意料之外,纷纷涌到年饭衙门,门都挤破了。

杨嗣昌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