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新明联盟共和国>第139章 苏州降税

关于水转大纺车使用情况的记载,主要仍见于王祯《农书》。由于水转大纺车工效高,因此往往多户人家合用一车,元朝时期,中原的某些沿河地区,水转大纺车的运用已颇为普遍。

阿克莱水力纺纱机的发明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18世纪英国技术进步的重大成果。但是在这种水力纺纱机与4个世纪之前中国的水转大纺车之间,二者在结构上惊人地相似。

在近代早期的欧洲,曾有一个主要是通过传教士把中国的工艺技术知识介绍到欧洲的浪潮。在这些知识中,纺织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18世纪在华耶稣会士对中国的纺织技术进行了相当广泛的调查,绘制了大量织机图,寄回法国,这些资料保存在巴黎国立图书馆。纺织机具图种类繁多,是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织机图谱。还介绍了从经纬线的准备,到拔更、放更、扳更、穿箱、续更、刮绸,直至成衣的各个工序的生产操作情况。获得这些资料,传教士除了通过实际调查之外,也利用中国已刊出的科技着作。

明末基督徒徐光启的科技着作,更是传教士注意的对象。杜赫德出版的书籍,详细谈到了养蚕与丝织业技术。从此书刊载的养蚕、缫丝和织机插图看,显然采用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卷31-34蚕桑及卷35-36“蚕桑广类”的内容。元代水转大纺车的有关图文,几乎原封不动地保存在《农政全书》中。

因此水转大纺车早早通过传教士偷到西欧,是毫无疑问的。李约瑟等人的研究中,看到中国关于水力机械和纺纱机械的知识,确实对西欧的纺织机器的改进起到了重大作用。

这些技术知识被偷学到欧洲后,促进了纺织工具的改进。英国工业革命,所依靠的技术成果是此前欧亚许多地区技术成就的汇集。

中国水力纺织机器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与方式传到英国,促进了以阿克莱水力纺纱机为代表的纺纱机的变革,从而对工业革命的出现与发展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大明这么大方,怀抱开放胸襟,西班牙连个红薯什么都限制传入中国。历史不能重演,加大技术保护,对各个作坊加派护卫。唯一担心的是蒸汽机纺织机做出来,不少人将会失业,该如何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1630年10月,朝廷又一次例行会议。

“苏州知府寇慎奏疏,提及苏州府田税太重,是其它地方十倍,大明应该一视同仁降低田税。臣亦认为三十税一更合理。”刘一燝道。

“陛下,苏州府民众支持张士诚,被太祖收重税惩罚。臣认为不可,祖制不可为。”朱国桢出声反对。

“传旨,大明两京十三省皆三十税一。”

“陛下,土司怎么办,三年一贡。”刘一燝出列。

“明人为一等人,怎么连收税都不敢收土司?土司制度已不适合如今大明,改土归流刻不容缓,取消土司势在必行。”

“启禀陛下,大明现在不缺银两,每年从金山省挖黄金五百万两,新大陆一千万两白银,马六甲关税一千万两,各附属国和藩王们上贡五百万两,加上商税田税,国库早不缺银两,现在是发愁怎样花完。”刘一燝本来还想上奏取消土司税收。

“那也不行,大明不允许存在国中国,除非这些土司愿意迁移海外,找个小岛自成一国,朕也不怜惜封诸侯国,世代相传,与国同休。南洋岛屿无数,完全容得下他们栖身。以前大明虚与委蛇,是因为大明没粮饷,现在情况不一样,户部不能成为老财主,要把银子给花出去。”

历史上朱由校大局观还是不错,动手能力强,只是碰到东林党那些人,天天唱反调骂皇帝,谁愿意天天上朝挨骂,做什么都限制,怎么做都是错。

“启禀陛下,石柱土司秦良玉老将军如何安置?”孙承宗道。

“石柱土司世代忠良,这个确实有点棘手。这样吧,土司兵马粮饷改为大明出,鼓励土司海外建国。”

“臣等附议。”

半月后,苏州府等地收到好消息,田税下调至三十税一,百姓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感觉压力轻了好多。不少放弃移民计划,无田的百姓纷纷买田,一片喜庆。

1630年11月,兖州府聚集近200万人要移民,庆国铜矿消息让陕西一半的人想要移民庆国,几乎超出了兖州府的承受力。鲁商商会感觉移民有点吃力,准备一年的食物不说,还要养百十万水手船员,每年花费四千万两银子。商会最后借调2000艘大商船,每艘4000两的价格包下来,才分批把200万人送走新大陆。新大陆的人口快速达到千万,这些新移民大多陕西老乡,一部分去了庆王封地,一部分去了秦王封地。陕西移民看到秦王封地肥沃的土地,优美的环境,充足的雨水,连绵不断的内陆湖泊。感觉来到了天堂,恨不得日夜不休开垦土地,跟老家比简直不要太好。

移民刚走,新一期的大明周报刊发第一则是200万移民满怀希望东渡大洋,新大陆各封国已准备好食物和房屋土地等待新子民的到来。

第二则消息是重大发现—韩国勘探出巨量银矿和铜矿

韩国是韩藩的封地,紧邻新山西和庆国,这两个地方金银铜储量丰富,韩国亦储量令人吃惊,银储量24万万两,铜1800万万斤。亦能买数个大明,这里风景优美,四大鱼场之一。如果你喜欢大海,这里有你的梦想,如果你喜欢森林,这里有最大的森林,巨大的河流。

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一下传向四方,这期大明周报供不应求,有人加价购买,一时洛阳纸贵。民众被一则则发现金矿银矿铜矿的消息轰炸,淘金热情依然不减。

远在京城朝廷官员麻木了,“启禀陛下,如果这则消息属实,那大明该考虑是不是采用宝钞?宝钞起码肉烂在国内,而金银铜国外要多少有多少。还好吾大明占领,要是西夷占领,拿来购买吾大明物资,这不相当于大明给人家做奴隶?”朱国桢也是老阁员,暂代韩爌任次辅。韩爌忙于挖金矿,待在金山省不愿意回来。

“启禀陛下,国库银子现在花不完,各地开挖河道、建水库,基本完工。现在没什么仗打,军队歇着,用银子的地方少。老臣觉得大明像鲁藩一样组建商队,把银子花出去,大规模购买其它国家物资,来养大明百姓。要不过两年取消田税?”刘一燝。

“启禀陛下,臣看到的是除了粮食白糖价格稳定外,其它物资和雇工费快速上涨。官员皂吏士兵薪俸涨的有点慢。”孙承宗现在已是兵部尚书,看到大明不曾有过的繁荣,计划再干两年退休。

“准奏,官员提高三成俸禄,皂吏等提高五成俸禄,在此基础上每年增加一成。士兵俸禄由2两提高到3两。各地官员做好救助,争取不让一人饿死冻死,取消田税目前还做不到。”朱由校一锤定音,北方天气严寒不见好转,但土豆和进口大米解决了北方民众的粮荒问题。特别是陕西千万人,移民400万,剩下的土地产出满足陕西百姓口粮稍有富余,形势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