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望阙台【完结】>第210章 六五 屋漏在上(一)

  唐任步军司嫖/妓案之后,步军司不少武官都因此迁降。唐任被罢军权、军职,外放平州;秦书枫被罢去步军司都虞候之职,褫夺兵柄,赋闲家中。

  白玉馆的事也不了了之,没有官家诏令,赵敛也没有办法再往深处查。

  韩昀晖接替了秦书枫做步军司都虞候,陈复官复原职,没升没降,但官家记得这个人了。

  步军司将军印信无人掌管,李祐寅也没有把印信给赵敛的意思,反而紧紧放在自己手中。朝中大臣对此多有议论,暗自猜测官家还是对姓赵的不放心,不然怎么不给兵权呢?

  赵敛倒是不在意,不放权就是闲官,他可以偷懒了。平日里他就在军营里看着将士们练兵,到时辰了准时回家,一刻都不耽搁。

  一闲就闲到了十二月,太子殿下的婚期将至。

  腊月风凉,方才下过初雪,京中积雪未尽。步军司出禁军在亲迎必经之路扫雪,赵敛在旁督促。中遇纪鸿舟,二人寒暄,便说起皇太子纳妃。

  纪鸿舟说:“殿下纳寇氏三娘为太子妃,二哥可知道?”

  赵敛用脚把碎雪挥到路边去,说:“略有耳闻。”

  “官家一入冬便身子不好,前几日开始就没有上朝,不知殿下纳妃时,还能不能在当天醮戒?”纪鸿舟望雪亮的天,他与赵敛相识这样久,语颇随意,说话也丝毫不顾忌。

  赵敛有些警惕,环视四周,发现无人,才说:“官家再不豫,总不能连皇太子纳妃都不在。叫旁人见了,也是会笑话的。”

  纪鸿舟说:“上朝都是皇后殿下代,醮戒又如何?”

  “你再说这样的话,也不必做勾当皇城司公事了。”赵敛上手去堵他嘴,“别说了啊,扫雪去。”

  玩闹到一半,忽有人疾步跑来,见了赵敛,立刻抱拳:“二郎!”

  “杜秉崇?”

  杜奉衔现在是随瑶前在殿前司,殿司每日都忙,平日根本和他见不着几面。

  赵敛瞧他满头是汗,隐隐觉得不安,问:“怎么了?”

  杜奉衔在他耳边轻语说:“二郎,延州来传,贺近霖不见了。”

  果然没什么好事,赵敛蹙眉说:“什么时候的事?叫人找了么?”

  “消息才传过来,我就来报给二郎了。找了,延州那儿我留了好几个人,找了半个月,军营里、村子里,连附近的山都搜遍了,实在找不到人。弟兄们担心出什么纰漏,所以托人送了信。”

  扫雪的声音渐近,那是有禁军过来了。赵敛瞥了一眼陌生人,努力平复道:“把信拿给我。”

  “怎么了?”纪鸿舟纳闷地上前来问。

  赵敛把信拿着,说:“这里人多,不好说,到那头巷角说。”

  天气冷,街上雪几乎融成了水,人走几步,靴子就湿了。赵敛顾不上湿了的鞋,和纪鸿舟在巷子里读了两遍信。巷子里安静,有麻雀在空中乱飞,偶尔在墙上歇脚,都被纪鸿舟挥袖赶走。

  “贺近霖跑了?他能跑去哪里?”

  赵敛摇头:“不知道。我就知道慈悲最坏,当初就不该放过他。留下来他,就是留下了隐患。”

  纪鸿舟说:“贺近霖能去哪里?要是被人发现,二哥可要遭殃。”

  “现在四处都找不到他,他又失踪了这么久。”赵敛把信窝成一团,恼怒说,“别是被谁带走了,到时候出现在珗州,麻烦可就大了。”

  “怎么办?要不要我派人去延州找。”

  赵敛说:“先等延州的信吧,年底事多,我忙不过来,你也忙不过来。”

  纪鸿舟心想也是,他安抚道:“你放心,延州离珗州远呢,贺近霖身无分文,又孤身一人,绝对过不来。只要他不来珗州,就没事。”

  “倘若他就是要来珗州呢?”赵敛不详之感越来越重,“我怕就怕,是有人抓了他来。”

  纪鸿舟思忖好久,说:“皇太子纳妃,珗京城门查得严,他未必进得来。我们只管在门口盯着,若真见到他,直接捉了就是。”

  赵敛道:“贺近霖这么不听话,不能再留了。要真逮到他,就直接杀掉,别再留活口了。”

  *

  约过几日,便到皇太子纳妃礼。按礼,采择问名、告吉告成告期、册妃俱行,今日是亲迎。赵敛与纪鸿舟以节度使被皇后任命为随行使者,同皇太子齐行至寇宅门前接亲。他二人着公服,天还未亮就进宫候太子。

  太子李晔临刚刚起床梳洗,发还未簪,暂不见人,赵敛与纪鸿舟只得在外等。等到天微微亮,总算是梳成,本是换服便走,可阁中内侍忽然出来,对他们说:“太子殿下想见两位官人。”

  赵敛和纪鸿舟互瞧对方一眼,悄声恭敬入门。

  李晔临已经穿好礼服了,发呆似的坐在那儿,手脚发冷,背心却发汗。他苦等外面两位节度使来,才一见面,望到是高大威猛的武将,更加紧张难安了。

  “臣赵敛、纪鸿舟,参见太子殿下。”

  李晔临听他们行礼,这才想起来自己是储君,鼓起胆子说:“两位官人不要多礼。”

  他不自在地坐了一会儿,说,“我成婚,说的话、做的事,都得按规矩来。宫中女官教我说话,我记不清,不知道两位官人能不能替我背一背?”

  赵敛说:“可以。”

  “太好了。”李晔临笑起来,随手就把宽袖往上摞,边上内侍见了,忙过来劝阻:“殿下,袖子要齐。”

  “好吧。”李晔临并不在意这些了,他和内侍说,“把桃盈叫我背的那些话说给两位官人听。”

  内侍遵命,只说:“醮戒礼时,陛下曰‘亲迎惟古趋,辰之良,往帅以恭’,太子殿下应回:‘臣谨奉制’。至妃家中,太子殿下曰:‘某奉制亲迎,敢不恭承’。”[1]

  赵敛就听了这两句,以为还有,但内侍迟迟不说。他问:“就这些?”

  内侍答:“就这些。”

  赵敛不明白这两句话有什么好背,听一遍也就记住了。他说:“回太子殿下,醮戒时群臣皆在,不能提醒。或亲迎时可以。”

  李晔临心说也行。他不放心,要走之前还找他们背,看他们滚瓜烂熟的,这才安心了:“好,这就走了。”

  出宫前,太子要在东宫官引下入文德殿受醮戒礼,群臣在垂拱文德殿门之内等候。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官家。

  殿中一时有细响,不知被谁一声呵,停住了。良久,闻内侍传:“皇后殿下到。”

  辛明彰穿翟衣,乘辇而来。太子见其拜,众臣下内侍见其亦拜。

  她没有说话,是边上入内内侍省都知韦霜华代皇后说:“陛下略感不适,尚不能达,故而下诏,由皇后殿下代陛下行醮戒礼。请太子殿下拜。”

  赵敛和纪鸿舟站在前面,两个人都有觉出乎意料,可一切却又是在意料之中。

  皇后代陛下行礼,其实是逾越之举;陛下不能来替太子醮戒,也有违礼制。显然,底下臣子都觉得不妥,但事已至此,也不好再说了。

  皇后降辇,皇太子就位拜礼,搢圭舞蹈后再拜。[2]按理,应奏圣躬万福,但面前不是陛下,是皇后,李晔临迟疑了,好久都没有说话。

  辛明彰直直盯着他,似乎非逼着他说“圣躬万福”,他不敢,最后只说:“娘娘万福。”群臣闻此,皆呼:“皇后殿下万福。”

  殿中静默半晌,辛明彰有些不悦,但也不好说什么,示意内侍再行下一步。

  内侍引太子升自西阶,后取盏,以酒注盏,而太子跪搢圭受盏。又有太官令奉馔设于位前,他饮食毕,降阶北向再拜。[3]

  讫,辛明彰说:“亲迎惟古趋,辰之良,往帅以恭。”

  李晔临努力回忆,说:“臣奉制。”说完,好像记得不对,又改口道,“臣谨奉制。”

  殿中人皆松了一口气,等着太子出去,这才彻底放了心。

  礼毕,就该出宫门迎亲,众使者随李晔临出,赵敛和纪鸿舟亦随之出。

  而辛明彰坐于殿上,遥望李晔临穿衮冕的背影。她的心里在叫嚣、在不甘,她摸自己翟衣的袖子,对于衮冕的渴望越甚。

  醮戒毕,才出宫。宫城外已经挤满了人,都是来观瞻太子殿下英姿的百姓。李晔临长这么大,出宫门的次数屈指可数,今日威风,不由得意,挥手同百姓示意。一旁跟着的纪鸿舟提醒道:“殿下,行于马上,不要多举动。”

  李晔临惶恐地放下手,吞了一口唾沫,怯懦说道:“是。”

  但百姓以为太子殿下亲人,格外仰慕,许多人追随者迎亲队伍好远,直到寇宅门口才停。

  亲迎按礼行,又到李晔临为难的时候了。

  左庶子请皇太子出,李晔临跟着引的人走,心里默背着要说的那几个字。他有些忘,回头看了赵敛一眼,欲问。赵敛小声说:“某奉制亲迎,敢不恭承。”

  李晔临记下了,说的时候还是撇了嘴,将‘恭承’说成‘承恭’。但好歹是糊弄过去了,后也不必他说话了。

  早晨经历一遭,这回又经历一遭,他早就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但他还想着去看太子妃,接亲的时候不方便看,同牢时却可以。想到这儿,他就有力气了,笑都欢喜。

  太子妃闺名寇从英,但李晔临还不知她的名字,只在心里唤她寇三娘。同牢的时候他看见三娘了,长得确实好看,身高而匀称,眉眼英气,比宫里那些宫女漂亮。

  李晔临移不开眼,合卺时,连匏瓜都拿不稳,总在想一些龌龊心思。但寇从英是很有胆量的,她虽不说话,眼里却流露出不快,把李晔临一吓,再也不敢发呆了。

  漂亮有个屁用,得听话才行呢!李晔临想。他还是觉得宫里那些人听话。

  *

  亲迎后,臣下也差不多该散了。

  赵敛和纪鸿舟骑马回家,说起今日太子纳妃,都有话要说。

  纪鸿舟先说:“官家这日子选的不好,明知冬天身子不豫,何必要把婚期定在今天?你瞧,反而让皇后出了风头。”

  “圣躬万福,皇后是等这一句。”

  赵敛温柔抚摸照夜的鬃毛。现在照夜年纪大了,走不快了,是时候要养老了。他想明年就让照夜致仕,安享晚年。正开小差呢,纪鸿舟又说:“你说,皇后是想和先太后学,还是想和吕后学?”

  “或许她是想和武后学。”赵敛想到太子妃,说,“皇后给太子殿下选的太子妃也非常厉害,将门世家出身,不会柔弱的。”

  “怎么,难不成还想让太子妃治一治太子?”

  赵敛无话,继续揉照夜。他想起秦书枫和他说的“太子殿下不贤”一话,今日见,已经有些了解。或许“不贤”已经是赞赏太子了,连“臣谨奉制”和“奉制亲迎,敢不恭承”十二个字都背不上来,能叫不贤吗?那叫痴钝。

  “你说,大周就注定逃脱不了女主称制的命吗?”纪鸿舟揶揄,“太宗时的德宪太后,本朝的德圣太后,都是垂帘听政的太后。”

  “管他是什么太后呢,别诛我,我就谢天谢地了。”赵敛说。

  “可是按官家的心,皇后做不了武后。除非……”

  “除非什么?”

  纪鸿舟笑笑,指了一把天,说:“走,喝酒去。”

  【作者有话说】

  [1]、[2]、[3]、[4]:皆出自《政和五礼新仪卷一百七十三》。

  皇太子纳妃有参考古制,但很多是作者想象虚构,宋制应当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