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一听这话,心里乐开了花脸上不动声色,依然保持着冷峻:

“以死明志,好!那你撞吧!”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着实被崇祯这突如其来的话语给震惊到了。

从以往皇帝的行事风格来看,他们内心已经认定,崇祯会做出一定的让步平息此事。

可结果却是出乎他们的意料。

说要以死明志的刘御史更是呆愣当场。

他想过皇帝各种各样的说词,也想过皇帝可能会暴怒,可唯独没想过皇帝会让他真的撞,最主要的是他也没打算真的撞。

崇祯见刘姓言官呆呆站立原地,迟迟未有动作,讥讽的说道:

“怎么?不敢了?看来你的头并不像你的嘴那么硬。”

刘御史被崇祯这话堵得一时语塞,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应对之时。

只听见崇祯的声音从龙椅上冷冷传来:

“既然你不敢,那朕便帮帮你。”

说到这崇祯顿了顿,提高嗓音大喝道:“来人,将此人撞死在大殿柱上。”

崇祯话音一落,还不等众人有什么反应,大殿两侧就窜出几个金梧卫,架起刘御史的手脚撞向大殿柱。

等众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只听见“砰”的一声响,随后一股血腥味在大殿上弥漫开来,红的白的流了一地,场面尤为血腥。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看着这血腥的场面,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感到脊背生寒。

虽说他们玩弄权术是把好手,也曾害过人,可像这种血腥的场面他们是不可能直接接触的。

左都御史杨涟第一个缓过神来,有些不忿的说道:

“陛下,在朝会大殿之上撞死直言谏谏的朝臣,我大明自太祖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陛下可谓是第一人,陛下难道就不怕有损自己声誉吗?”

杨涟之所以第一个跳出来,那是因为刘御史谏言是他所授意,再有他是所有言官的上司,要是这个时候不出来说话,恐怕会让手下人寒了心。

听了杨涟的话崇祯浑不在意,心想,名声算个什么东西,老子又不是以前的崇祯,老子只是个打螺丝的穷屌丝在乎什么名声。

心里想着,嘴上却说道:

“杨大人此言差矣,这朝堂上所有人都听到了,是他自己说要撞死的,可不是朕要把他撞死。”

“这种要求,朕也是生平仅见,所谓君前无戏言,朕只不过是在帮他履行他自己的诺言罢了,又怎么会影响朕的声誉呢!”

杨涟被崇祯的话怼得哑口无言,气的一脸涨红,跟个猴屁股似的。

他是怎么也想不到,崇祯身为帝王会说出这种厚颜无耻的话来,简直是脸都不要。

以温体仁为首的一党,却是不发一言乐得看好戏。

崇祯在殿上扫视一圈借着杀人之危,高声道:

“既然大家都没有再提出异议,那就这么定了,让洪承畴总督四省兵务,卢象升带天雄军即刻进京。”

内阁的一群人听到这话,顿时不愿意了,内阁成员之一的张至发即刻跳出来说道:

“陛下微臣赞同温阁老所言,此时不适合给洪承畴加官晋爵。”

“哼……你们内阁还真是一条心啊!难道你们也打算来个以死明志?”

崇祯说着用冷冽的目光在内阁众人身上扫过。

之前的崇祯虽说优柔寡断,常常被朝臣拿捏,但久居上位的帝王之气还是有的。

这么冷眼一扫,使得内阁的众人不禁缩了缩脖子,再想想刚刚撞死在大殿上的言官,竟没有人再上前相劝了。

崇祯见状大手一挥,顺势说道:“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休要再提。”

内阁和东林党的势力虽说很大,但也还没有到崇祯末年那般变态,见崇祯态度如此强硬,他们也只能暂避锋芒。

这说到底也是崇祯没有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要不然这事可就不好说了。

崇祯见众人不再谈及此事,转而问起另外一个他比较关心的问题。

“户部,如今国库还有多少钱粮?”

崇祯话落,朝班中走出一个身姿挺拔的中年人,正是户部尚书蒋德璟。

蒋德璟躬身一礼:

“回禀陛下,国库不但没有钱粮,而且还欠着九边将士和各地剿匪军的数百万两军响。”

崇祯面上不动声色,暗自吸了口冷气,真是穷啊!

随而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充盈国库之法?”

朝班中一个人怔了怔神走了出来。

“臣,兵部左侍郎杨嗣昌有本奏。”

崇祯抬了抬手示意继续,杨嗣昌这才接着道:

“微臣以为,应当在辽饷和剿饷之上追加一饷,名为练饷,所加税银以辽饷和剿饷持平,这样一来每年便可为国库再增加两百万两库银。”

杨嗣昌这话一出,朝堂上的众人眼前一亮,不少人出来附和杨嗣昌。

英国公张之极看着这群文臣暗自摇头,跨步而出,向龙椅上的崇祯行了一礼,拔高嗓音道:

“陛下,却不可听信杨嗣昌的祸国殃民之策,这斯之前提出的辽饷和剿饷,已经使得我大明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若是再向百姓加以重税的话,只会逼得更多百姓从贼造反。”

崇祯听了张之极的话略感欣慰,大明总算还是有明白人。

还不等崇祯说话,堂下杨嗣昌就已经指着张之极的脸,怒声喝斥:

“张之极,你一介武夫懂什么朝政,你英国公一脉身为我大明勋贵,世代沐浴皇恩,不上前线杀敌剿匪就算了,还要在此时扰乱朝纲,你用心何在?”

杨嗣昌说得那是一个义正言辞,气势上明显比张之极要高很多。

杨嗣昌这话可谓是句句往张之极的心窝里扎,他也想上前线去打仗去剿匪可是没机会呀!

自从大明战神朱祁镇留学瓦剌后,大明四十万精锐尽失,能战的勋贵也在那个时候凋零殆尽。

自此大明勋贵的实力和声望一落千丈,从此一蹶不振。

自京师保卫战开始,兵权就慢慢转移到兵部的手中。

到了现在他这个英国公就是个空架子,没有兵部的指令,想动一兵一卒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