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209章 第一年

关于对李宁安的评价,毋庸置疑地是潘世同的个人看法。

在庆宁四年的会试中,李宁安成为了潘世同亲自选中的会元,这一事实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很简单,谭彦霖点他只是其次。

潘世同对李宁安在殿试中关于治理黄河的建议感到非常满意,他认为李宁安是一个注重实际,能办实事的人才,否则他不会被选为魁首。

然而,当李宁安进入翰林院后,潘世同却突然觉得他的性格过于柔和。

柔和的性格并非坏事,但这种性格更适合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应该去国子监、礼部等衙门与礼法规则打交道。

过于直率和急躁是不可取的,过于锐利则容易伤害他人,但太过平庸也是不行的。

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潘世同却发现李宁安并非迟钝,他内心隐藏着一些别人未曾察觉的想法。

李宁安提出的完善马政条例的条文,有些可以说是小心翼翼,有着小隐于泽,大隐于市的意味,即使是潘世同也有许多没有预料到。

然而对于李宁安的顾虑,潘世同曾经也是考虑过的。

潘世同只与李宁安进行了几句真诚的交谈,看到李宁安对整顿马政计划并没有投身其中的想法,潘世同也就不再多言。

作为内阁次辅,潘世同在大雍朝中的地位无疑是很高,百官之中除郑礼宁外,没有任何人能超过他。

其实他并不需要过多关注一个修撰级别的小官员。

“老爷何须与他多言?”潘府管家替潘世同披上大氅,“这状元郎似乎有些油盐不进的样子。”

潘府管家名叫行九,如今在京中已经很有声望,潘府中的许多事务都由他来完成,他虽然只是一个管家,但与朝中一些重要官员的关系不错。

“行九,你觉得状元郎是怎样的人?”

行九答道:“小人认为,状元郎不像以往的状元郎。”

“此话怎讲?”

“以往所闻的状元郎要么是才华横溢,要么正直意气,我们的这位李三元,他既不像小心谨慎的人,也不像能在您面前吃两碗饭的人。”

行九的话让潘世同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可是若说他精明吧!又不似那般。”

敢问朝堂之中,又有几人能够拒绝内阁次辅的招揽呢?

潘世同说:“这说明李宁安是个思虑过重的人。”

如果只是一味讨好奉迎,李宁安就不会将他对马政条例的意见写出来,而且如果完全反对,他也不会说出那番话。

只不过,他所谓的更好的解决方法又在哪里呢?

潘世同年轻时也认为世间存在折中之法,但是处理政务的经验告诉他,十全十美的方案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

“老爷,翰林院中有那么多翰林,朝堂上也有不少状元,您为什么只盯着李修撰呢?”

潘世同看向行九:“是郑大人还是张大人又给你好处了?”

行九说:“老爷,小人胆子小,那些大人给好处,小人也不敢收。”

潘世同并未过多纠缠此事,只是轻声说:“我并非特意盯着他。”

他只是考虑到未来,因为理想需要一个支撑,任何抱负都需要时间去实现,潘世同希望找到一个真正的继任者,这样才能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潘世同原本计划选谭彦霖作为继任者,因为他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才干,并且性格圆滑。

可在官场上,圆滑不算坏事,但如果过于圆滑,会让人难以相信他的真心。

忽地,潘世同又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些过于遥远,眼下还有许多事情在朝堂上等待着他去完成。

如果他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先清除朝堂上的障碍。

......

在京城,所有官员的年假都从除夕开始,一直持续到初九,共计十天。

正月初一,李宁安一家是刚刚来到京城,没有亲戚在这里。

李宁安在拜访了同僚和上司后,就在晚饭后和全家人聚在正屋厅堂里,开始说些闲话,聊聊家中情况。

现在所有家中的开销,包括仆役的月例银,都要从铺子收入中扣除。

按照许氏的话来说,如果想多攒些家当,每个人都必须努力。

像现在这样多好,家里所有成年人都参与到养家糊口中,而后各抒己见,等挣了银钱后,一个个都心情愉悦、富有朝气,这都是肯定了自我的表现。

这让李宁安想起了翰林院里的几个同僚,他们的情况和自己一样,也是步入仕途之后,才举家搬至京城的。

不过这里的“举家”,仅是同僚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而让李宁安难理解的就是,同僚一家搬到京城后,除了他们自己每日上值,其他人全都闲赋在家。

更多的是让家中管事去掺和生意,若是精通还好,就怕是置了间铺子任由发挥,这个时代是有类似职业经理人的行当的,但一般人想想不到。

至于家中的日常开销,除了同僚的俸禄,然后就是靠着以前积攒的老本了。

京城的花销大,特别是年尾送节礼这块,根本就省不下来。

如此,时间一久,存着的老本渐渐就不够花了。

于是开始出现各种紧缺,官袍的袖口已经磨破了,却舍不得买新的。

然而,即便如此,那几个同僚仍然坚守自己的立场,不舍得让家人出去谋生以保持面子。

在他们看来,官宦之家不应该像普通百姓一样,每天都出门谋生行商贾之道。

说实话,李宁安并不觉得自己有资格去评判同僚们的做法,只能说每个人的想法和价值观不同。

在李宁安的理解中,自以为是是最危险的,否则只会被无形的枷锁束缚,失去自我。

何况,在李宁安看来,只要凭自身的本事,靠着自己双手挣来的银钱,本就没啥可丢脸的地方,家人拘在家中全凭自身那点俸禄怎么可能养活的起。

除夕夜,皇城内外格外热闹。

尽管还没有到上元节,但各种各样的花灯已经装点了大街小巷。

与其他家庭不同,李家人不带孩子出门欣赏花灯。

按照许氏的说法,你们觉得花灯好看,那拍花子的还觉得你家孩子好看呢。所以他们丝毫不许孩子们独自走上街头!

李宁安非常赞成这个做法,街上人多眼杂的,李家孩子又多,根本看顾不过来,可看到孩子们可怜巴巴的样子,他只得领着他们去书房做花灯打发时间。

于是,在这个除夕夜,一家人不仅仅坐在一起聊天,还难得地边聊天边动手做花灯。

到了正月初一的夜晚,正院里挂满了各种形状各异的花灯。

虽然做得有点粗糙,但是孩子们却围着它们转来转去,舍不得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