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208章 背道而驰

\"阁老的门生又怎样?我等那个不是金榜在册,何人能压我们一头,难不成还能是文魁?\"

在门子解释之前,一位京官开口说道:\"这位同僚一看就是离开京城很久了,李三元在京城那是何人不知何人不晓?朋友还是少说两句,可别因言语,贸然得罪他。\"

谈到科举考试,李宁安确实可以在许多人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

论职位,李宁安现在在诰敕房工作,在九卿衙门中也要给他面子,再加上他是次辅的门生,这就让其他进京的外官没有意见,反倒嫌刚才这说话的外官太多事。

李宁安进入内院时,看着潘世同的府邸,顿时感觉果然如京城传闻所说的那般富丽堂皇。

李宁安原本只是想着送完礼就溜走,但听潘府管家的意思,潘世同似乎是想和他好好谈谈。

俩人在东阁虽常常见面,但确实没有机会闲聊。

李宁安无奈,只能一边喝茶一边等待。

刚喝了一杯茶,潘府的仆人又来为李宁安倒满,这个暖阁室的温度非常适宜,一点也不让人感到闷热。

李宁安也心生在家中建一个暖阁的念头,这样他读书时身手可以保持温暖,而且林寻她们在白天也有地方可待。

对于那些习惯了南方气候的人来说,寒冷的京城确实不是一个好去处。

等待了片刻,一个身影匆匆踏入暖阁,来人正是潘世同。

潘世同似乎刚刚外出回来,皮裘衣上沾满了雪花,这才让李宁安意识到自己坐了太久,外面竟然已经在下雪了。

\"安和,吃过饭了吗?\"潘世同仿佛在询问李宁安的意见,但他并没有等待李宁安回答,而是命令下人多加一双筷子说:“陪我一起吃点东西。”

能够与现任次辅共进餐,对于朝中的官员来说,这是他们一直盼望却难以得到的机会。

李宁安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确实有些饿了,便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潘世同笑道:“安和,你可真是,哈哈!”

作为会试主考官,潘世同一直表现得非常严肃。

并且在朝廷事务处理时也有些独断专行,但自李宁安在诰敕房任职后,两人渐渐变得熟悉起来。

虽然两人之间没有私底下的接触,但李宁安对于这位内阁次辅的了解总比其他同年稍微多一些。

目前,诰敕房有数位翰林负责值守,名义上是事事禀于首辅,但实际上,由潘世同负责大多数重大事务的决策。

在所有的翰林中,潘世同对待李宁安没有半点客气,这可能是因为李宁安是潘世同门生的缘故。

然而,实际上,李宁安和潘世同的关系并没有众人所想象的那么亲密。

比如这潘府,李宁安依旧有些拘谨,这是他第一次进入潘府。

在翰林院中,李宁安一直保持着公事公办的态度,完成自己的任务,私底下他也不会主动拉近与潘世同的关系,更不会讨好他。

潘府的吃食确实很不错,李宁安经常听到京城里的人们说潘世同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每天都要换一套衣裳。

尽管李宁安忙碌起来时注意不到这一点,但他也意识到潘世同并不是他所想象的朴素官员。

虽然大米香气四溢,各种美食令人垂涎欲滴,但毕竟是在大佬的家中用餐,所以李宁安很是克制自己,不过还是吃了两碗饭才感到饱。

“年轻时我也能像你一样吃不少。”潘世同放下筷子。

用过餐后,自然要谈正事:“你交给我的条文,我都仔细阅读了。”

“修改得很出色,比我预料中要好,但看你的意思,你似乎并不赞同本官提出的这项马政条例。”

潘世同的语气轻快,但其中蕴含的压力让李宁安不敢抬头。

他使用“我”来表示对李宁安的亲近,但一旦提到李宁安对马政条例持有异议,“我”立刻变成了“本官”,内阁次辅的威压立即显现出来。

李宁安说道:“阁老,下官并非不赞同。”

“只是……”

“这项马政条例似乎有些激进。”

眼下潘世同自然是推动不了这马政条例的,毕竟他只是次辅,以张国起的习性,他断不会在这马政条例上助潘世同一臂之力。

就目前来看,马政条例实施下去的关键就在于潘世同成为首辅,整合内外使上下再无反对的声音,马政条例才有了实践的可能。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潘世同只能凭借个人威势推进马政去施行,若上不能得皇上支持,下有百官从中作梗,马政条例根本难以进行。

因为它太耗钱粮了,江南士人的阻力过分大了。

前期不做铺垫,即便马政条例能够成功,那也只是一时的。

但这话李宁安当然不能在潘世同面前说出来。

潘世同严肃地说道:“可是你口头上说马政条例很激进,但我观察你改动后的条文,有些方面似乎比我更加激进。”

说完,他把一沓文册扔在桌上,“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你所写的条文。”

“我理解你的意思。”

此时,潘世同的语气逐渐平静下来:“然而,安和,有些事我必须去做。”

“目前大雍在北京城看起来依然繁华盛景,但这只是局限于天子脚下。

前些日子北疆突厥侵扰、打草谷,许多百姓丧生,许多家庭流离失所。”潘世同恳切说道,“你出身湖广,可能没有亲眼目睹这些情况,但如果你去陕西、西北看看,就可以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

“作为一名官员,任职期间应该造福一方。你寒窗苦读十年,终于来到着京城,也不想就这么一生虚度而过吧?”

李宁安沉默了片刻,说道:“我觉得,也许存在更好的解决方法。”

“但我却不想再等待了。”

潘世同逐一查看了李宁安关于完善马政条例的条文,他不仅看到了条文,也看出了李宁安对马政条例的理解。

潘世同明白,一旦马政条例出台,朝中官员能够支持此策的寥寥无几,反对者恐怕更多。

李宁安虽然提出了许多完善之法,但在此刻略显急切的潘世同面前只会觉得是对马政条例的质疑。

尽管潘世同敏锐地发现,李宁安反对的并不是马政条例本身,只是两人实施步调不一。

可是在詹事府他已经盘卧多年,潘世同有他自己的考虑。

如今他早已年过花甲,此策实施最少五年见效,再以五年安稳朝政,补充府库才可建功,但人生又有几个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