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56章 状元

状元卷和前两名的决定也已经确定下来,没有人会有异议。

待头甲三名进士决定后,天子逐一确定了二甲一至九名的殿试卷。

而之后,剩下的考卷被退还给内阁诸臣,头甲的卷子将在明天张榜之前再拆。

在享用了御赐的宴食后,众读卷官回到东阁,开始拆解二甲和三甲进士的考卷。

\"二甲第一为南京府...\"

......

众人一边拆卷,一边核对士子的姓名和籍贯。

他们发现,这届会试共有三百一十五人的名字已经填写在黄榜上,但李宁安、黄顺荣和王明升三人的名字并未出现在其中。

而王明升正是本次会试的第三名。

从中可以看出,庆宁帝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对于诸臣的建议。

\"究竟谁成为了状元呢?\"

阅卷小官们还不知道头甲卷的内容,只有读卷诸官才知道。

此时,谭彦霖笑而不语。

作为这次会试的副主考,他对于状元的文章,恐怕比谁都清楚。

第二天,众士子穿上了国子监领取的进士巾服,前往午门外参加传胪大典。

传胪大典的程序非常复杂,首先由内阁首辅拆开一甲三名的考卷,向皇帝上报他们的姓名和籍贯。

然后,司礼监将这些信息交给制敕房官,制敕房官再将一甲三名的姓名和籍贯填写在黄榜上,最后使用皇帝的印宝,一科黄榜正式生效。

在等待的时间里,士子们心情十分紧张。

谁能成为名冠一榜,被后世记住?谁能得到状元牌坊,受到家乡的荣誉?又有谁能成为未来的重要官员,甚至首相?

等待的时间仿佛漫长无尽,但士子们都保持着耐心。

作为会元,李宁安站在士子们的前方,在鸿胪寺官的引导下,带领士子们前进。

此刻,士子们的紧张可谓达到了顶点。

但当黄榜揭晓时,众人的身份将从举人转变为进士,真正实现从民向官的蜕变。

传胪大典的那一天,午门外阳光明媚,庆宁丙辰科的士子们从南向北排列着,展现出新科进士的朝气。

而在皇极殿内,天子穿着皮弁服坐上座,殿前奏乐,百官身着朝服列于各自的班次,以显示对于天子珍视人才和选拔士子的重视。

“宣,新科进士进殿!”

“宣,新科进士进殿!”

宫墙如山,午门之外,新科进士们在鸿胪寺官的带领下,一步一步登上台阶,向着皇极殿的方向走去。

对于士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随着士子们进入殿中,乐师奏起庄严肃穆的圣安之曲,士子们四拜之后,礼仪结束,执事官将黄榜从殿内搬出,放在丹墀上,而众举人则站在丹陛上。

此时,礼部尚书传达命令:“庆宁四年二月初九日,会试天下举子,取中三百一十五名。

本年三月十日开始的殿试……颁赐进士身份,遵循太祖高皇帝的律令。”

盛况空前,庆宁丙辰科的殿试结果即将揭晓。

在皇极殿内,沉寂一片,天子和百官脸上都带着凝重的表情。

与之相伴的是新科进士们同样肃穆的神情。

风从殿外吹进,却无法让他们分心。

礼部尚书手捧卷轴,庄严地说道:“庆宁丙辰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李宁安!”

秉笔太监出列复道:“庆宁丙辰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李宁安!”

事实上,不需序班再唱一遍,殿中众士子已将状元之名听得极其清晰。

自会试张榜那日起,这便是殿中众士子最为熟悉的名字。

丙辰科殿试,独占榜首者,常德府李安和。

李宁安自常德府,成为了丙辰科殿试名冠一榜的进士。

此时,其他士子站在他身后。

虽然看不清他的面容,但可以看出这位年轻士子走出队列时,步伐沉稳而坚定。

李宁安本来还在猜测自己的排名,尽管他保持平静,但此刻的场合比起公布高考成绩时,显得更加肃穆。

当礼部尚书念出他的名字时,李宁安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即使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李宁安仍然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仿佛他融入了此刻的光线中,成为微小的一部分。

序班领着李宁安上前行礼:“臣李宁安,叩谢圣恩。”

李宁安向天子表达感谢后,礼部尚书又宣布:“庆宁丙辰科殿试,第一甲第二名,王明升!”

王明升在会试中获得了第三名,此刻他从士子队伍中走出,众人并不意外,只是瞥了一眼面色依旧的黄顺荣。

黄顺荣微笑着,此刻他舒了一口气,没有别的办法可选,笑一笑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王明升也向天子表示感谢。

接着,礼部尚书宣布:“庆宁丙辰科殿试,第一甲第三名,黄顺荣!”

黄顺荣走出队伍,向天子行礼,此刻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李宁安、王明升和黄顺荣,这三位成为了庆宁四年科殿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他们三个中,李宁安年纪最小,然后是王明升,今年二十五岁;黄顺荣二十九岁,都是年轻有为之士。

“……第二甲第一名......”

......其他二甲进士和三甲进士虽然也有序班唱名,但无需出列谢恩。

这一待遇只有一甲前三名才有资格享受。

对于在殿中的百官来说,他们见证着新科进士的名字被宣布,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期待金殿唱名的情景。

在大雍朝,获得进士头衔意味着开始迈入官场的序列。

在考中之前,无论某位士子才学如何出众,百官们也不会将其视为自己人,这就是阶层差距。

想要突破这个差距,士子们必须靠自己考取进士称号。

李宁安细细听了半天才知道常德几人的名次。

邹启明最高得了二甲七十四名,黎敬浩属实是叫李宁安欣喜,这小子就需要别人逼他一把。

竟然取了三甲头名,虽然还是同进士,张伯远据他之后。

同进士的这个“同”字,其实就是“不同”的意思。

“同进士”着实令人尴尬,在古代科举等级上,比进士低但又高于举人。

李宁安之所以说三甲头名比其他同进士好,在于二甲与三甲头名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即使进不了翰林院,总归会看在历次成绩上寻个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