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一面派阿敏带一万八旗兵南下,征服朝鲜,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和明军殊死一搏,一面命令全境搜捕汉人,准备集体坑杀。

古河屯的陈大、马虎山的任九锡、头山的金国用、马头山的崔天泰、卓山的王公绍,五股反金义勇军的首领在辽南地区金州的一个隐蔽的村落里开会,被萨哈廉堵了个正着,只有陈大一个人侥幸逃脱,任九锡、金国用、崔天泰、王公绍全部被抓获。

萨哈廉兽性大发,将村落中的十七名女子全部奸污,剩下的男女老少全部坑杀。

任九锡、金国用、崔天泰、王公绍被押解到辽阳。

整个辽东处在恐怖血腥的阴云之下。

这时候,袁崇焕派人到辽阳,要求皇太极释放任九锡、金国用、崔天泰、王公绍。

皇太极看完袁崇焕的信,问道:\"现在关宁军谁说了算?\"

来使答道:\"当然是袁督师。\"

皇太极又问:\"卢象昇是怎么回事?\"

来使答道:\"大汗在辽东大杀汉人,朝中群情激奋。卢象昇奉天子命令来接辽东汉人回家。

卢象昇自恃功高,到锦州后大放厥词,对辽西军务指手划脚。

袁督师十分不悦,却拿他无可奈何。

因为卢象昇不仅获天子宠幸,孙帝师对卢象昇也推崇有加。\"

皇太极问:\"孙帝师不是很支持袁督师吗?\"

来使答道:\"那是从前。自从袁督师天启六年与大汗接触谈判后,孙帝师对袁督师就极为不满。\"

\"崇祯二年,袁督师获天子重新起用,登门拜访,孙帝师称病不见。这是朝野人所共知的事。\"

皇太极又问:\"袁督师派你来的目的是什么?\"

来使答道:\"孙帝师力主以卢象昇取代袁督师,奈何袁督师在辽西将领中威望太高。\"

\"大汗如果放辽东汉民入关的话,将来主持辽西军务的就还是袁督师。″

\"大汗如果不肯放辽东汉民入关的话,辽东军务将由卢象昇主持。\"

皇太极问:\"你们的皇帝是什么主张?\"

来使答道:\"天子在战与和之间摇摆。如果大汗在辽东大杀汉民的话,天子为了向朝野作出交代,必定会以卢象昇取代袁督师。\"

皇太极问道:\"我不杀汉民,能得到什么?\"

来使答道:\"大汗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大汗杀辽东汉人,就是在打天子的脸,天子如何能忍?必定派卢象昇督辽。\"

\"袁督师大不了解甲归田,大汗又得到了什么?\"

\"袁督师的意思,大汗放辽东汉人回家,给袁督师一个面子,更给了天子一个面子,将来还有个回旋的余地。\"

\"如果大汗执意不肯,将来就只能死磕到底了。\"

皇太极刚刚放出豪言,要女真男女老幼做好殊死一搏的准备,袁崇焕又要他来个大转弯,皇太极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但如果不转这个弯,辽东督师就换成了卢象昇那个疯子。

如果真的是那个结果,女真人还有好日子过吗?

那个疯子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皇太极说道:\"贵国皇帝如果有和谈之意,应该派大臣来谈。\"

来使答道:\"袁督师派我来,就是得到了皇帝默许的。如果没有皇帝默许,借袁督师一百个胆子一千个胆子,袁督师也不敢派我来。\"

\"和谈二字,是永远也不可能从皇帝口中说出来,更不可能堂而皇之派人来与建州谈判。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皇太极问道:\"使者大人和袁督师是什么关系?\"

来使答道:\"我是袁督师妻弟。\"

皇太极又问:\"请问尊姓大名?\"

来使答道:\"名字就不必说了。信已经带到了,我也该走了。\"

皇太极留来使用膳,来使坚决不肯。

皇太极终于明白了,明国皇帝面子大如天,想和明国皇帝公开和谈,门都没有,要谈也只能悄咪咪谈。

天启六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继位。

两个月后,忽报宁远巡抚袁崇焕派都司傅有爵、田成及李喇嘛等三十四人赴沈阳,一为努尔恰赤吊丧,一为祝贺新君皇太极继位。

当时正是明朝与后金对抗最激烈的时候,袁崇焕的这一行为出乎所有人意料。

皇太极热情地欢迎陌生的来客,以丰盛的酒宴和慷慨的馈赠款待他们,还让他们参观八旗兵。

傅有爵一行在沈阳逗留了一个月才返回宁远。

临行前,皇太极派遣方吉纳、温塔石等七人随明使回访袁崇焕,献上貂皮、人参、银两等礼物,另有他的一封信,提出和谈的条件,不称臣,不朝贡,以大凌河为界。

当时的后金,东南已达鸭绿江,与朝鲜为邻,北至嫩江,与蒙古接壤,西越辽河,与明朝相峙,正好处于三股势力的包围之中。

皇太极很清楚,金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战胜明朝。

明朝经年用兵,虽然民穷兵疲财尽,但是以全国之力对抗金国,还是相当充裕的。山海关和宁锦防线足以抵挡金国进攻,拼消耗,金国注定拼不过明朝。

皇太极必须先吞并朝鲜,获得稳固的粮食供应基地之后,才有资本明朝长久争锋。这就需要与明朝和谈。

皇太极对与明朝的首次接触寄予厚望。

但消息传开后,在明朝内部引起轩然大波,弹劾袁崇焕的奏折雪片般飞来。

袁崇焕派人去后金,是得到了朱由校默许的,事发后,朱由校不敢站出来背锅,免掉了袁崇焕的巡抚之职。

袁崇焕回乡闲居二年之久,直到崇祯二年,朱由检才重新起用袁崇焕。

从此之后,袁崇焕不敢公开主张与后金议和。

皇太极这一次接见袁崇焕使者的时候,范文程和宁完我一直坐在一边旁听。

等使者匆匆走了,皇太极问道:\"你们怎么看?\"

范文程答道:\"明朝举国上下,只有两个半明白人,一个是袁崇焕,一个是熊廷弼,还有半个是王在晋。大汗如果不想堵死和谈的路,就给袁崇焕一个面子,不如放了任九锡、金国用崔天泰、王公绍。\"

皇太极又问:\"袁崇焕使者说的话可信吗?\"

范文程答道:\"可信。这就是明朝君臣的做派,遮遮掩掩,羞羞答答,明知打不过,却不得不打,明明想和,又不好意思明说。\"

皇太极问:\"袁崇焕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万一他骗我怎么办?\"

天启七年,袁崇焕就骗了皇太极一次,假意与皇太极和谈,趁皇太极远征朝鲜之机,占据了锦州、松山、杏山、塔山。

皇太极大怒,亲自带兵围攻锦州、宁远,大败而回,史称\"宁锦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