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外人山人海,今天是户部辽东司举行的抽奖活动。

一文钱,只要你花一文钱,就可以买一张“平辽彩票"。

即买即开,头等奖一名,白银99两;

二等奖二十名,白银9两9钱。

三等奖一千名,白银9钱。

四等奖一万名,白银9厘。

除了有中奖机会外,还可以凭彩票免费抽奖,奖品是二两盐,或者是三斤米。

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至1200文,银价贵的时候甚至达到1500文。

别说99两银子了,绝大多数大明人一辈子都见不着9两9钱银子。

花一文银子,就能搏99两银子,谁不愿意?

"卖报啦!"

"卖报啦!“

十几个扎着总角的半大小子像泥鳅一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钻来钻去。

"卖报?什么报?"

"应该是巜邸报》吧?"

中国古代最早的《邸报》是为朝廷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刊登朝廷文件和官廷大事。

巜邸报》之外,则是《塘报》。

《塘报》传递的内容,一般是关于某处的军事情报,至少要在一定级别内传阅。

但是,古代的保密意识几乎没有,官员身边聚集了无数有意无意的泄密者,真要有心打听,很容易打听出来。

皇太极了解明朝内部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塘报》。

"一文钱一份,一文钱一份!"

几个报童扬着手中的报纸,高声叫卖着。

一个人高声念道:“《平辽日报》。"

另一个人大声惊呼:"我去,巜平辽日报》?这是什么报纸啊?"

又有一个人说:“你傻了吧?当然是收复辽东。

还有一个人说:"收复辽东,怎么收复?“

许许多多人叫嚷:

"小孩,来一份!"

"小孩,来一份!“

打开后,"消灭建奴,五年平辽"八个加黑加粗大字展现在人们面前。

"自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发动叛乱以来,建州女真己屠杀辽东汉人一百二十万,焚毁房屋二十余万间,抢夺牲畜、粮食、金银珠宝、布匹不计其数。"

"去年十月,奴酋黄台吉大举进犯,威逼京师,被我朝威武之师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卫国之责。"

"精诚团结,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消灭建奴。"

"我大明堂堂天朝上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八千万人口,一人吐一吐唾沫,也能将建奴淹死!"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慷慨激昂地读着,成百上千的人围得水泄不通,静静地听着。

京师九门,南直门,北直门,东直门,西直门,广安门,广渠门,正阳门,正德门,正华门,每一个门前都上演着相同的场景。

去年皇太极入关寇边,在京师周围烧杀掳掠的场景如在眼前。

为了对付建州女真的侵犯而加征辽饷,成了压在每一个人头上沉重的负担。

书生模样的人又接着大声朗读:

“为了筹集平定辽东的费用,朝廷推出平辽国债和平辽彩票。平辽国债以朝廷信誉提供担保,绝对有借有还,年息按市价计算。平辽彩票每注一文钱,积少成多,所获收入全部用于收复辽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希望他们共踊跃购买平辽国债平辽彩票,为平辽事业添砖加瓦。“

"大明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一起保护他!"

抑扬顿挫的声音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皇上为了大明百姓,真是操碎了心。"

"皇上为了筹集军费,把攒了几百年的家当都卖光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皇上说得真好啊!"

“有钱人买平辽国债去,咱们买平辽彩票去!"

"走,买彩票去!"

"走,买彩票去!"

人群呼啦一下散开了。

朱由检和曹化淳、王承恩站在原地。

京师九门,他们都转遍了,每到一处,他们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情景。

这些最普通最平凡的人,才是大明真正的脊梁。

户部推出平辽国债很久了,却反响平平。

平辽国债每股二两银子,股数不限,年息12%,这己经略高于民间利率了,但皇亲国戚,功勋显贵,文武大臣,富商巨贾,士绅乡贤,对此却反应冷漠。

这些人谁家里没有万儿八千两银子?不说买很多,买上二三百股平辽国债怎么啦?

朱由检实在不能理解,这些人饱读诗书,满嘴忠孝仁义,怎么就不能明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呢?

"给我来一注平辽彩票!"

"我要两注!"

"我要三注!"

"哈哈哈,我中了四等奖了!"

"我也中了!"

喊声,叫声,笑声连成一片。

……

文华殿里,文武大臣们人手一份《平辽日报》

朱由检心里十分得意,哦吼,宣传力度挺大的啊!nice!

孙承宗开口问道:“这份《平辽日报》是皇上下旨办的吗?"

朱由检点了点头,"这上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朕写的,将来你们也可以写。“

孙承宗早猜到是皇上写的。皇上毕竟年轻气盛,在全大明人面前向建奴宣战,勇气实在可嘉。可是黄台吉在京师布有很多探子,要不了几天,这份《平辽日报》就传到了他的面前,岂不引起了他的警觉?

朱由检问毕自严道:\"平辽彩票发行的第一天,效果如何?\"

毕自严答道:\"京师地区已经统计出来了。共发行了十六万七千注,收银167两,发行成本为15两,兑换奖金22两,结余140两。\"

140两,杯水车薪而已。

朱由检有些失望,看来大明人是真的穷啊,这么多人口袋里连一文钱也没有。

毕自严不紧不慢续继说道:\"不过《平辽日报》的发行大获成功,一天之内,加印了七次,共发行了一百六十五万份,收银1650两,除去工本费250两,节余1400两!\"

“一百六十五万份?"

"一百六十五万份?"

大臣们满脸不可置信,发出一声声惊呼。

朱由检更加震惊。

不会吧?

整个京师地区不过四百万人口,按照明朝不到百分之五的识字率计算,顶多有二十万人识字,能够完整读公文的人顶多五万。

这一百六十五万的发行量是怎么出来的?

日收1400两,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啊!一天1400,一年360天,那可是五十万四千两!

小小一张报纸,相当于全国全年盐税的1\/5!

这还了得?

这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育柳柳成荫。

朱由检问道:"毕自严,你确定是发行了一百六十五万份吗?"

毕自严:"千真万确。臣起初也不信,但多方查访后才知道,有人成千上万份地买,然后以两文钱甚至三文钱一份的价格,转卖到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借以牟取暴利。皇上,这种行为要大力打击吗?"

朱由检乐了,"打击?为什么要打击?应该大大奖赏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