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中,清晨的阳光从巨大的窗户上透进来,照在朱由检脸上。

孙传庭走了进来,满满的自信和从容。

赋闲在家,突然接到朝廷传召,孙传庭兴冲冲地奔赴北京。

\"臣孙传庭叩见陛下,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洪亮,如黄钟大吕。

朱由检难掩内心的激动,\"平身!\"

孙传庭站起身来,腰杆挺得笔直,本就魁梧的身材显得更加挺拔,一张方方正正的标准山西人的脸,双目炯炯有神,透着倔强和刚毅。

孙传庭刚刚三十四岁,正是一生中最好的年龄。

这是真正的国之栋梁,除了政治能力一流,练军能力一流,领兵能力之流之外。

明末的将领各人有各人的缺点,但孙传庭似乎是一个堪称完美的人。

他不会站队搞朋党,比如像孙承宗那样。

他不会无差别开喷,导致人缘很差,比如像熊庭弼那样。

他不会信口开河忽悠皇上,矫诏斩帅,比如像袁崇焕那样。

他不会对反贼太轻信,比如像熊文灿那样。

他不会对反贼一味残杀,比如像洪承畴那样。

他不会一受委屈就撂挑子,比如像祖大寿那样。

他不会让煮熟的鸭子飞走,比如像陈奇瑜那样。

他不会一旦面临败局就摆烂不干,比如像贺人龙那样。

他不会性格太直容易折断,比如卢象昇那样。

任何一个皇帝有孙传庭这样的大臣,做梦都会笑醒。

孙传庭是最完美却也是悲情的英雄,短暂的一生主打一个意难平。

有大才而不得任用,赋闲在家十年;

有奇功而无端受罚,身陷牢狱三载;

明知出战就是一死,却只能孤注一掷;

身为大明最后的名将,战死后却无人收尸。

朱由检从御座上站起身来,走下高高的台阶,走到孙传庭身边。

孙传庭的身板挺得更直了。

朱由检拍了拍孙传庭的胳膊,问道:\"怎么穿得这么单薄?\"

孙传庭:\"臣接到诏书时,正在山中打猎,不及回家就星夜赴都了。\"

朱由检命徐应元:\"搬一盆火来。\"

又问孙传庭,\"山西现在怎么样?\"

孙传庭:\"谢皇上关怀。山西情况不大好。陕西很多流寇跨过黄河窜入山西,或一二百人一伙,或三五百人一伙,劫掠富户、商贾。\"

朱由检:\"你在山西都做了些什么?\"

孙传庭:\"起先臣还能安心读书,这两年地方上极不太平,臣组织家乡父老抵抗流寇骚扰。\"

朱由检:\"你对陕西局势有什么看法。\"

孙传庭:\"在萨尔浒之战中,榆林、固原、甘肃、宁夏四镇的军队损失最严重,许多陕西藉士兵长官在大战中死了,这些士兵不敢归队,于是回到陕西。

这几年陕西大旱,饥民遍地,于是这些逃卒裹挟饥民闹事,渐渐演变成了流冦。据臣所知,流寇中以榆林人最为强悍。贼首高迎祥、张献忠皆为榆林人。

陕西为海内上游,延安、庆阳为关中屏障,榆林又为延安、庆阳屏障。无陕榆林必定无延安、庆阳。无延安、庆阳必定无关中。无关中必定无陕西。陕西危则天下危。

臣以为陕西问题并非局部问题,势必危及全国,如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孙传庭眼光果然毒辣。

朱由检道:\"朕任命你为榆林巡抚,配合三边总督杨嗣昌做好赈济灾民剿灭流寇的工作。\"

孙传庭收到朝廷命令后立即跑到吏部报到,到了吏部才知道不是吏部征召,而是皇上召见,这使他十分诧异,自己何德何能莫皇上召见?

孙传庭到了皇宫门外,以为是有很多人和他一起等待召见,没想到竟然只有他一个人。

跟着徐应元进了宫,更令他没想到的是,皇上竟然是在武英殿召见他。

要知道,武英殿是朝廷重臣商议军国大事的地方。

自己一个赋闲在家的前五品小官,有什么资格进武英殿?

现在,皇上竟然擢拔自己为正三品的榆林巡抚!

孙传庭如堕云雾之中,怔怔地说不出话来。

朱由检轻轻一笑,\"怎么,你不受命吗?\"

孙传庭结结巴巴,\"臣……臣……臣德微才薄……\"

朱由检用力地挥挥手,\"朕意己决,不要多说了。你到了陕西以后,除了任榆林巡抚外,还要让负责秦王、庆王、安王、韩王、肃王的迁藩事务。具体的情况,等你到了陕西后,三边总督杨嗣昌会给你交代的。\"

孙传庭大声说道:\"臣遵旨!\"

这时候,徐应元走过来说道:\"皇爷,卢象昇到了。\"

朱由检又拍了拍孙传庭胳膊,\"好了,你先去馆驿歇着,明天一早和宁夏巡抚卢象昇一起去陕西赴任。\"

孙传庭应了声是,然后退了出去,才走了几步,徐应元追出去叫道:\"孙传庭,皇爷叫你回来。\"

孙传庭赶紧快步走回来。

朱由检脱下龙袍,露出一件貂皮长袄。朱由检又脱下貂皮长祆,递向孙传庭,\"外边风寒,你且穿上。\"

孙传庭无比错愕,\"皇上,这,这,这如何使得?\"

朱由检不容分说地说道:\"穿上!为国珍重!\"

孙传庭不得不穿上。

朱由检笑道:\"还算合身,去吧!\"

孙传庭眼睛突然湿了,双膝跪下,端端正正叩了一个头,退了出去。

朱由检望着孙传庭的背影消失,对徐应元说道:\"传卢象昇进来。\"

半盏茶的功夫。

卢象昇走进殿中,高而瘦,皮肤白皙,一副白面书生的模样。

但实际上,卢象昇胳膊粗壮,一百多斤的大刀被他耍得有模有样。

骑射水平也是相当精湛,五十步开外,弯弓搭箭,箭无虚发。

照这样看来,卢象昇应该照着吕布、张飞、许褚的模板发展,可卢象昇偏偏又是学霸附体。

吟诗作对,出口成章,二十二岁中进士,少年得志,春风得意,集文韬武略于一身。

卢象昇人送外号\"卢阎王\",可想而知是一个极恐怖的人。

卢象昇极善鼓舞士气,断粮五天的队伍在他手上不会哗变,不会溃散,能够士气满格血战到底。

数千标营兵在他带领下,能击溃高迎祥二十万农民军。

和清军野外遭遇战,取得了五胜一平一败的战绩,岳托被他打死。

假如卢象昇能活到南明,以他的品性和军事能力,对后来的江北四镇降维碾压,收复失地也并非毫无可能。

孙传庭,卢象昇,这两个忠勇的汉子就是帝国双子星。

大明缺的不是忠臣良将,缺的是一个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