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府。

一批商队行进在蜿蜒曲折的官道上。

车轮碾过碎石和枯枝,发出沉闷的回响。

他们行色匆匆,却又显得极为谨慎,护卫们皆腰间挎刀分散在商队周围。

他们或步行,或骑马,锐利的时刻扫视着周围的环境,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侯爷,方圆十里内安全,没有贼寇出没。”

一骑奔来,停在商队中的马车旁朗声汇报。

“嗯,知道了,向南再探二十里。”

马车内,周鉴平淡的声音传出。

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一行人扮作客商南下。

此前去山西,钦差仪仗一路招摇,被人下了黑手。

那还是在距离京师不远的山西,

眼下南下淮安府,经山东,河南交界处,这里满地都是贼寇,危险重重。

前段时间,闯军攻陷南阳、襄城诸多城池,杀总兵猛如虎、副总兵刘国能等人。

李自成又亲率大军三围开封,开封府所属十余城尽归贼军之手。

闯军四处出击,连陷附近多个城池,波及山东、南直隶。

南面还有张献忠和革左五营,他们攻下庐州城后,又连续攻下巢县、全椒、六安、霍丘等州县。

除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主力,此外还有袁时及诸多土寇,他们啸聚焚掠,看到什么抢什么。

中原局势糜烂,没有一处安全之地,便是山东、直隶境内,也受到波及。

周鉴自穿越以来,一直在京师,最远跑到过天津。

一路上见识了封建王朝的社会百态,与想象中并没有太离谱。

但他一路南下,所见所闻,简直如人间地狱!

沿途所见,一片萧条。

田地干裂,处处发黄,视野之内,寸草不生。

此时正值盛夏,却没有一棵树长着叶子,树木光秃秃的,叶子早已被战乱和饥荒剥夺。

就连树皮都被扒得干干净净。

偶尔有几只瘦弱的鸟雀在枝头跳跃,发出凄凉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悲惨遭遇。

自兖州城南下,上百里的路程,周鉴他们愣是没遇到一个人。

四野毫无生机,如同末世来临,人类全部灭亡。

沿途的村庄和城市,无一不呈现出凋敝的景象。

直到进了徐州府境内,方才渐渐看到人烟。

破败的房屋上,残留着焚烧的痕迹,焦黑的墙壁和坍塌的屋顶,一看就是被贼军过境所烧毁。

偶尔有几个老弱病残的百姓在废墟间徘徊,他们的目光呆滞,脸上写满了绝望。

流寇之所以称之为流寇,是因为他们是一群流动不定的叛乱者!

他们除了抢夺粮食财物,也会抢人,壮大自己。

为了让老百姓加入,他们烧毁村庄,抢走粮食。

若不跟着走,只能饿死!

当然,流寇只挑青壮,不收老弱病残。

这些老弱之人,若不迁徙寻到吃的,只能自生自灭。

周鉴走出马车,望着眼前一切,心中充满了痛楚和愤怒。

这些无辜的百姓本应该过上安稳的生活,却因为战乱而遭受了如此巨大的苦难!

“天下何处是桃园?”

谋士高文有感而发,默默留下几滴泪水。

“本侯所到之处,便是桃园!”

周鉴的声音铿锵有力,他在回答高文,又像在对自己说。

他下令在此埋锅造饭,命护卫们帮忙修缮屋舍。

忙活了半天,临行前让人留下几袋粮食和银子,给几个老弱病残分掉。

一行人继续南下,准备取道睢宁、宿迁等地前往淮安府。

一路上还算太平,就是逃难的流民越来越多。

他们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成群结队一路向南,大多拖家带口,背着老人和年幼的孩子。

当他们看到商队时,眼中都露出了警惕和期待的目光。

既想要点吃的。

又怕对方将他们仅有的食物抢走,甚至吃掉他们的孩子.......

午时,骄阳似火。

周鉴一行人终于寻到一处阴凉地,坐下休息,埋锅做饭。

青烟冒起,米香散去。

很快吸引了周围了的流民,他们奋力往这边赶来。

可当看到商队足足有上百名青壮男子且个个佩刀时,他们又忽然止步不前,眼神中充满了畏惧。

这帮护卫都是羽林卫的人,是王业泰的亲信,当初一起去山西的小伙伴。

此番南下追随镇安侯,全凭自愿。

山西一行,他们跟着镇安侯受益良多,个个抢着跟来。

只有少数几个,舍不得天子脚下的京师,依旧留在京卫。

周鉴等人在那吃肉喝粥,进行简单的午餐。

可把外面的流民馋坏了,他们伸头望着,不停咂嘴吞咽口水,仿佛看到了山珍海味。

这种情况持续了足足一刻钟。

终于,流民中看起来像是首领的中年男人站出来,往这边走来。

羽林卫哗啦一声站起身来,手按腰刀。

他们担心这伙流民中藏有流寇。

流寇狡诈,常常扮作商人或书生骗开城门,引贼破城。

也有人混迹在流民队伍中,侦查附近州城,或抢夺沿途行商。

遇到肥羊,则是暗中通知大队流贼前来。

“小人徐州人氏吴大有,见过诸位老爷!”

中年男子迎着头皮上前,拘谨着拱手作揖。

周鉴瞧他一眼,淡淡问道:“可有户帖?”

“有的有的!”

吴大有忙从怀中掏出一长物,小心翼翼递过来:“小人的户帖,请老爷过目。”

纪伯长拦在前面,接过户帖转呈周鉴。

户帖相当于是身份证,里面详细记载着人的身份,是民户还是军户,亦或是匠户等等。

周鉴上来便查身份证,可以很快了解对方的一切。

这份户帖的名字果然是吴大有,家庭住址和家中多少人都有记载。

上面还有户部颁发的半印勘合,以及密密麻麻的官员押名。

上到户部尚书,户部左侍郎等人,下到所在地州县的主官,知印吏等人,皆需押名。

容不得作假。

周鉴点点头,看向吴大有:“吴秀才,可有事?”

对方的身份是秀才,难怪能成为流民的首领。

在普通百姓眼中,秀才是了不起的人,整个大明一共才几万个秀才,比后世的清华北大还难得。

至于举人,是老爷!

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一个。

若是遇到了进士,见面磕头就行了,准没错!

进士出身,起步就是知县,一方父母官,混得好的能混上二三品,乃权贵!

吴秀才恭敬的地道:“这位老爷,不知可否愿意接纳我等,赏我们一口饭吃,残羹剩饭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