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新明联盟共和国>第149章 实验收割机

陈远向副会长张华汇报这一情况,张华痛快答应,派人给沙贾汗送过去50万两银子。张华通过线人已得到吴三桂劫掠了一千多万两,这买卖绝对划算。

朱以潢要求鲁商商会从今年开始加大采购,物资运回大明,吃不完就做猪饲料。有人说了,大明忌讳猪字,完全无稽之谈。

《南京光禄寺志》卷二《膳羞》当中,记录有一则洪武十七年六月的膳单,上面赫然有“猪肉炒黄菜,素熇插清汁,蒸猪蹄肚”。

《南京光禄寺志》中还记录了一份永乐元年十月的膳单,里面也记载有“烧猪肉,猪肉撺白汤”。

明末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记录的万历、天启时期的宫廷饮食,猪肉的做法花样繁多,有白煮肉、猪屑骨、荔枝猪肉、猪耳脆、牡丹头汤、猪肉龙松汤等等。刘若愚还特别提到,天启帝最喜欢用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和猪蹄筋共烩一处。

鲁商采购一次,莫卧儿白银净流入3000万两,农民卖粮食和甘蔗的银子,在自家院子挖个地窖存起来,妥妥的守财奴。而大明的地主们一改过去形象,把银子从地窖里拿出来买船,雇人开采金银铜。大明金银铜越来越多,不断贬值,大小福船价格蹭蹭上涨,小福船由3000两涨到1万两,大福船的价格由1万两涨到2万两。

“副会长,吾常驻莫卧儿七八年,看到莫卧儿富人更加富有,穷人更穷,这里乞丐比刚来时多两三倍,连首都阿格拉亦是乞丐成群。倒是普利斯特很少,多亏了鲁藩,沿海建了好几个巨形纺织作坊,让多少家庭免于破产,乃首善之家。”陈远分析道。可是陈远忘了莫卧儿本地纺织商都被挤垮。

“莫卧儿现在粮食价格涨到350文,很多首陀罗买不起沦为乞丐,粮价跟大明600文接近。其实莫卧儿需要改土归流,把土地分给首陀罗和贱民,乞丐成群的现象就会消失。咱们大明庆幸有鲁藩,把藩王和百姓迁走,移民得到土地,留下的人亦得到土地。”说起鲁藩,张华赞叹不已。

张华继续道:“陈远,这次你办事很不错,吾会向世子禀告你的功劳,先奖励你500两银子。”

“谢副会长!”陈远大乐,除了和莫卧儿交流了一番,自己也没做什么,倒是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沙贾汗为讨好鲁商商会给自己配置大别墅,安排几位波斯美姬照顾生活起居,简直乐不思蜀。

布达拉宫,吴三桂看着分给自己的两万两银子和数个美女,心里琢磨什么时候再干一票。

“润泽,你说吾等之事,朝廷会知道吗?”

“表兄,你一百个放心,父亲已买通官员,不会上报,现在官员们正在欣赏肚皮舞。”

祖润泽胆子也很肥,劫掠像抽大烟,一旦沾染上就再也改不掉。

“何时能再做一次?吾有点上瘾。”吴三桂说出心里话。

“表兄,等一阵子风声过去,甭说这莫卧儿真是富庶。”

祖润泽不知道的是,大明地主曾经在建奴、西夷眼里不也是这样吗?地主和老百姓经常遭建奴、西夷劫掠。

......

1632年6月初,王徽团队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起初用草代替小麦实验无数遍。

趁着小麦成熟,兖州府这里组织了马拉收割机实验,朱寿镛、朱以潢、王徽等人来到田地。

找来田主吴英,王徽:“这是五十两银子,借用你家麦田。”

吴英看到泰兴王朱寿镛一众人,回道:“鲁藩移民才让俺有了足够的田地,过上好日子,这些银子不能要。”

“拿着,这些是实验费,弄不好把你家的麦田给毁了,影响你家收成。”

“泰兴王为兖州府做了许多善事,俺要是拿了会被乡亲们戳脊梁骨。要不这样吧,实验成功,把俺家的麦田给割完就行。”

看到吴英比较坚决,大家只能默认吴英要求。

割麦机进地前,王徽派人把靠地埂子边的麦子割开五尺宽的通道,以便马拉收割机行走,割麦机用三匹马拉,一个人牵马,一个人坐在收割机上操作,两名壮汉跟在后面,叉起麦捆装车,拉到吴家村村头,在吴英家的麦场上堆成麦垛。

马拉收割机割幅三尺宽,割下的麦子在割台上集聚满后通过传输带传送到另一端自动打捆,马拉收割机每行走两米就能割一捆,整齐的堆放在麦茬地上。

由于第一天操作生疏,加上小毛病不断,仅割了20亩田地。第二天早早起来,用了半天把剩下30亩割完。吴英十分吃惊,这50亩麦田割完花了一天半,往年需要5个壮劳力割十天。

朱寿镛和朱以潢戴着草帽亦跟着收割机装麦子,体验了一把农活的艰辛。看到村庄的农夫们顶着烈日割麦,指挥牲口拉石滚子,转圈碾压麦穗,有的农夫趁着微风扬起麦子,吹走麦糠,干的热火朝天,一幅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的场景。

朱以潢微微一笑,相信用不了多久这种局面将会改变。

王徽团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各位,马拉收割机是人工效率的20倍以上,如果再改进一下,割幅提高到四尺甚至五尺宽,效率还会增加,但马匹亦需要增加,大明每户农民田亩有限,适合小型收割机,这款基本上就是最佳。”

大匠许天补充道:“一户购买此物不太合适,田亩有限,多户合买才行。”获一致认可。

吴英和附近的村民,还有兖州府的官员们,围着收割机研究半天,这玩意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呢?

村民老朱瞅来瞅去,没看出门道:“老吴,你说这玩意到底是怎么个原理,咔咔咔的就把你家麦子收割完了。”

“看起来不难,具体俺也没明白,倒是听说泰兴研究中心王院长,带领一千人研究一年多。”

“这家伙干一天得顶三十个人,要是能直接出麦子就神了。”

“老朱,你还别说,王院长的团队正在研究,直接出麦子的马拉收割机。”

老朱听后,眼珠子瞪得老大,自己只不过随口一说,还真有啊。

等收割机定型,泰兴农机作坊成立,招募五千人,开足马力生产简易收割机。朱以潢知道造出联合收割机,就会淘汰简易收割机,但简易收割机还是存在一百多年,说明其存在是有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