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新明联盟共和国>第47章 倒孔

韩爌亦成了东林党叛徒,韩爌没少受八大晋商资助,为了自保别无选择,在东林党人的咄咄逼人之下倒向了朱由校。

乾清宫朱由校正在研究三大殿模型,王安走过来道:“启禀陛下,韩次辅求见。”

“宣!”

“臣韩爌,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赐座!辅臣大人何事?”

“陛下救命!臣带头支持陛下新政,惹恼天下官员和各地乡绅们,集体弹劾臣,弹劾奏章摆满内阁,以孔家新任家主孔胤植为首。臣惶恐啊!”

“爱卿不必担忧,朕保你无事。只要你跟着朕走,下一任首辅非爱卿莫属,朕知道一金山,到时候让爱卿负责开采,私下挖几万两金子不成问题。”

“多谢陛下厚爱,臣定当肝脑涂地!”韩爌听后心中欢喜,当官不就是为了捞钱吗?能明着捞钱,又不会犯法。

“韩爱卿,为了新政快速推行,朕不介意你把满朝大臣都给买通。比如许诺开采金矿捞外快,允许众臣出银子买新大陆田地,甚至升官等,多管齐下。要想新政成功,需重点打击孔家,从重从快处理。朕听泰兴王世子说孔家血统不存,有可能是蒙元后裔,你可要好好查一查。”

“臣遵旨!”韩爌一听乐了,没想到孔家还有这等黑历史,打倒孔家,其它人树倒猴孙散,自己性命无忧。得到朱由校的支持,还想啥呢,撸起袖子加油干!就算是孔家血脉也给你来个蒙元祖宗。

韩爌离开皇宫,拉拢官员支持新政,发动同僚去钦天监和翰林院查找孔家资料。骆思恭带领三百人去曲阜,秘密调查孔家违法犯罪事件。

兵部左侍郎郭允厚、工部右侍郎张辅之等人经过多方查找,查出元朝孔家圣衍公爵位,变换异常。把资料拿给韩爌:“次辅大人,您料事如神,这孔家果然有大问题。”

韩爌拿起元史,只见上面写着:“大元1251年前后,衍圣公孔浈被废,因其为庶出,母亲改嫁,无法服众,引起了巨大的家族内讧,被孔治等宗亲纠集罪名弹劾;1282年,忽必烈要求南宋衍圣公孔洙继承爵位,孔洙拒绝;1295年,随着孔治升官,衍圣公爵位得以恢复,由孔治袭爵;1316年,袭封了将近十年的衍圣公孔思诚因为庶出被族人不服,孔家众人推举孔思晦为衍圣公。”

韩爌觉得问题出在孔思晦身上,很有可能蒙古人当时把北孔嫡系基本杀绝,庶子做几年圣衍公找个理由废除,留下个嫡系然后找一蒙古人掉包。孔思晦知道自己蒙古血统,担心败露,编出孔末乱孔的故事,应该是宋末乱孔。

韩爌道:“本官觉得衍圣公换来换去就非常可疑。哪个朝代的文宣公或衍圣公这样换来换去的?只有一种可能,元朝有意为之。你们觉得呢?”

郭允厚道:“下管觉得导致孔思晦袭爵的那场争端史书记载太不合常理。史书记载是因为嫡庶之争。但是如果程序真有问题,为什么孔思诚当了那么多年衍圣公,他的庶出身份才被揭发出来?而且根据前面孔浈的记载,只要没有其他的原因,比如族人不服,庶子明确是可以继承爵位的。更不合常理的一件事,如果仅仅是嫡庶之争,那么换个近支岂不是更好?为什么要捯到太爷爷辈共祖的宗亲孔思晦呢?孔思晦的爷爷孔之厚和父亲孔浣史书中几乎没有记载,仅仅存在于家谱之上,家谱相当于断了两代的事迹,对于这么重视历史和宗法的孔家来说怎么可能?”

张辅之道:“下官觉得很可能孔思晦就是蒙古人从小被掉包,或者就是蒙古人的种,毕竟在宋末元初伦理失常。”

韩爌道:“在孔思晦被封圣衍公之前,无论是曲阜孔氏还是会稽孔氏,家风是非常端正的;而在孔思晦之后,搞奴隶统治,欺男霸女。教育会导致家风传承的稳定,又是什么导致孔门家风变化如此之大呢?所以孔家可能不仅是血缘变了。北孔还继承了蒙古人奴隶主的管理风格,南孔就没这种现象。”

张辅之道:“孔思晦的地位,是由蒙古人判定的。蒙古人策划这样一次夺嫡,是为了奴役曲阜百姓,用蒙古人做圣衍公使大元统治更稳固。担心暴露,只能编造故事来掩盖真实情况。”

韩爌继续道:“本官也听说,曲阜孔家田产百万亩,佃户家仆数万人,地租五六成。最重要的佃户世代不能脱离孔家,严重违反大明律,跟草原上奴隶制那一套很像。孔庙修建的如王宫一样,孔思晦弄不好是元朝王室后裔。”

郭允厚道:“次辅大人,仅仅通过这些吾等还不能撼动北孔,毕竟儒家强大的影响力。”

韩爌无奈道:“吾等只能通过更多的证据来打倒北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