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新明联盟共和国>第17章 朝会

朱以潢在王恭厂招募工匠时,紫荆城金銮殿上万历侃侃而谈,商量国家大事。“诸位爱卿,大明每况愈下,大明怎样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国家蒸蒸日上?”

“启禀陛下,大明应该对内惩治贪污腐败,实行仁政,取消矿税和商税,不与民争利。对外族做到与国内子民一视同仁。”方从哲出列道,完全忘记边民正在被东吁、后金和红毛夷抢掠屠杀。

万历气的不轻,刚说两句就被这帮臣子教育起来,不是劝就是骂,大明皇帝难做啊。“方首辅,矿税和商税是九边将士粮饷来源,取消不得。朕听说大明商人卖到吕宋物资价格是大明本土三倍有余,从吕宋运到西夷又涨了四倍,吕宋运到新大陆涨8倍。”

兵科给事中杨莲出列:“启禀陛下,确实如此,西夷富庶,大明大幅提高关税就可以解决粮饷问题。”

“昨天泰兴王世子朱以潢跟朕说过,越卖物资大明越缺少物资,同时国内银子总量增加,会引起金银贬值,物价持续上涨,部分人生活无着落。近四十年大明流入数万万两白银,物价上涨3倍,粮食上涨4倍,银子贬值太快,朕深以为然,你们说出口对大明有利吗?

大明朝廷陷入一个怪圈,认为大明缺银子,想办法卖物资赚银子,朕认为大明缺物资,应用银子换回物资,物资多了价格会下跌,百姓需求得到满足。

粮食价格跌,将士的饷银才能买更多粮食,养活家人。况且大明关税没多少,出口物资完全是得不偿失。”

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刘一燝想取代方从哲,趁机出列:“陛下,臣以为银子流入对大明百害无一利,应该禁海,除了渔民片帆不得下海。”

万历稍微欣慰:“吾大明富有四海,但物资也不是无限多,大明人口持续增加,产出勉强养活明人,不能再出口生活物资,朕打算三十年内完全禁止银子流通,只准用铜币和宝钞作为货币。常洛你记住了吗?”

朱常洛出列:“儿臣谨记,三十年内废除银子作为货币,除了瓷器外粮食棉布麻布丝绸食品家禽一律禁止出口。”

“昏君,大明亡国不远矣!陛下,银子不能废除啊,不然天下会大乱。”御史左光斗出列。

“陛下不可,如果废除银子,大明百姓损失巨大。”刑部主事顾大章高声呼喊。

“臣弹劾泰兴王世子朱以潢,蛊惑君王,祸乱天下,宁王第二。”惠世扬出列。

......

一时间以东林六君子为首的江南富商代表纷纷反对,特别是粮商代表,江南粮价便宜,倭国没有平原,土地有限,人口两千万人,极度缺粮,卖到倭国能赚十倍价格。现在粮食不能出口,还要废除银子,家里地窖的几百万两银子岂不打水漂?

看到众臣反对,万历耐心解释,可群臣就是听不进去。这么浅显的道理,万历觉得只要智商正常,应该不会理解不了,能进入朝堂的就没有智商低的。万历喝了一杯茶水,继续劝道,口沫横飞,群臣就是死谏。茶商代表工科给事中魏大中道:“陛下若是不收回废除银子的政策,臣撞死在大殿上。”

“爱卿何至于此,大明每年产银5万两,倭国产银1000万两,西夷产银3000万两。人家捡块含银子的石头把吾大明子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物资买走,大明百姓岂不亏死?”万历还不死心。

户部尚书李汝华通晓事理,勤勉机敏,在朝中不结党不勾结偏袒。在户部做官很久,对于国家财政的盈亏,边防储备的虚实,以及盐业、漕运、屯田、牧业各方面大政方针,都竭尽心力裁度调剂。出列道:“臣觉得陛下说很有道理,臣支持陛下。”

“臣也支持。”刑部尚书黄克缵家世一般,亦觉得陛下说的有道理,出列道。

万历大喜,看见终于有人站到自己一边,继续劝道:“大明犹如一艘大船,商人在一头疯狂凿洞,加速大船下沉,另一头,藩王勋贵乡绅读书人也在兼并土地,不停凿洞。大明需要改变。把银子花出去换回物资,降低物价。”

朝会持续一天,三成支持,七成反对。万历知道此事通不过,无奈道:“既如此,那就改天再议。”起身离开,万历拖着沉重的身子回到乾清宫,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大明这艘破船像自己的身子似的也不行了,朝臣对于君王的政策滴水不进,习惯性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