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第176章 公堂之上

应天府衙位于三山街。秦顺从西华门出宫,沿着太平街向北,到里仁街,一直向西,直到武学。然后左拐进入承恩街,在承恩寺山门前的路口右拐就是三山街,再步行五分钟便到了府衙门口。

秦顺当然是比远在城外的李进来得早得多。李进就算一早出发,赶到应天府衙估计也得快晌午了,秦顺自然不会傻乎乎地在府衙门口干等,他找了个茶楼,挑了一个能看见府衙大门的位置,叫了壶茶,慢慢喝着等。

朱标知道内侍的俸禄不多,在秦顺来请安的时候,特意告诉他这几天的花费是为了公事,桌子上的十两银子,让他拿上。秦顺推辞不过,只得接下,所以他现在是公款吃喝。

就这么着,秦顺边喝茶,便看着越来越热闹的街市,在其中踅摸李进的身影。两个时辰过去了,仍然没有见到,他实在是不能再在这个位置等下去了,为什么呢?他憋不住了!

匆匆忙忙跑下楼,找了个背人的街角,眼见四下无人,秦顺赶紧解决问题。他这个时候真想抽自己一个嘴巴——吃点儿什么不好,非得喝茶。灌了个水饱,万一因为一泡尿错过了李进,那他真没办法交代。

也别说,秦顺的这泡尿也来得是时候,刚刚结束拐上正街,就看到了李进,他身旁的一名中年男子推着车,车上虽然盖着布,秦顺也猜到了是什么,他赶紧迎了上去。

李进没看出来对面走来的是秦顺,直到四目相对,还是一脸懵。

“李进兄弟,你终于来了。”边说边伸手去拉李进。

李进本能地避让:“这位兄台,你我素不相识,为何等我?”

秦顺一愣:“李进兄弟,是我秦顺!怎么过了一晚上就忘啦!”

李进望着眼前这个人,慢慢地与脑海中秦顺的身影进行比对,沉默了半晌,他有八成把握可以肯定面前的人就是秦顺,仿佛如释重负。

这一路走来,他都在担心,万一秦顺只是个纨绔子弟,昨天所说不过戏言,那么这场官司怕是没有赢的希望。如今能在在衙门口碰到秦顺,至少这一趟没白跑。

于是说:“秦兄,你这脸上是怎么回事儿?”

秦顺见李进终于认出了自己,松了口气,说:“哎,你不知道。昨天从你家回城,可能是有些累了,出了汗,没想到被风一吹,搞得有点儿面瘫。看了大夫,给贴了膏药。早上起晚了,生怕错过你,没顾得上!”秦顺顺便指了指假胡子。

“秦兄果然是守信之人,我在此谢过了。”李进说着抬手施礼。

秦顺一伸手拦住了他:“我既然答应你了,怎会食言。别秦兄、秦兄地称呼了,听着怪别扭的,你就叫我顺子吧。”

“这怎么行呢!”李进摇了摇头,他认为这个称呼太随意了。

“那这么着,我比你大几个月,叫我顺子哥,总行了吧。”

李进想想倒也可以,如果再推诿的话,就显得太见外了,爽快地叫了声顺子哥,秦顺大声地答应了。李进也让秦顺直接称呼其名,别加兄弟二字了,村里人都这么称呼他。

秦顺指了指应天府的大门:“府衙就在前面了,咱们走吧,办正事儿要紧。你准备好状子了吗?”

李进点了点头,从怀里抽出一张卷好的宣纸,递给秦顺。秦顺没有接,因为他识字不多,看了也是白看,便嘱咐李进拿好状纸,并肩向大门走去。

“啊!”秦顺突然想起了什么,停下了脚步,转头问李进:“被告的名字,你可知道?要是没有写明,衙门怕是不收你的状子!”

“顺子哥,你放心。来的路上,我们特意在朝天宫一带打听过了,那人叫常发,是郑国公府管家常全的弟弟,就住附近。”

“这就没问题了,走吧。”

走到府衙大门,被差役拦了下来,李进上前说明来意,才被允许进门。如此一来,李文博的尸身只能由秦顺和那名中年男子抬着了。

进入大门,是一进很宽敞的院落,两侧有拴马桩,中间有一左一右两个亭子,名曰息民亭,原告居左,被告在右。李进等三人前往左手边的亭子,那里有专门负责的状纸登记受理的书吏。李进将手中的状纸递过去,那书吏看了一眼,又瞧了瞧秦顺二人,开口询问李进的姓名、身份、家庭住址以及见官缘由。

由于是涉及人命的大案,那书吏也没多做耽搁,登记好基本信息,收了状纸,让李进等人在亭内稍候,便径直走进仪门(府衙的第二道大门)。

大概等了一柱香的时间,书吏返回,身边还跟着一名衙役。

那书吏对李进说:“你们跟着他进去,府尹大人受了你的状子。”

“走吧!”那名衙役一挥手,带着李进三人穿过仪门,朝正堂走去。

应天府衙正堂,秦顺也是第一次来,明镜高悬的匾额挂在堂内正中,正三品府尹兰以权已然坐在了公案之后,身旁站着一名师爷。三班衙役手持水火棍,分列左右。

“草民李进叩见府尹大人。”李进走进正堂,在当中跪了下来。秦顺和那中年男子也是将李文博的尸身放在地上,然后跪地施礼。

“因何报官?”兰以权拍了一下惊堂木,问道。虽然他已经浏览了状纸,缘由基本清楚,不过按程序还是得问一下,作个对证。

“草民状告常发,杀害草民的父亲。请大人明察!”

“凶案何时何地发生?”

“昨日下午,在朝天宫附近,里仁街与北门桥的十字路口。”

“为何当时没有立即报官?”

“草民当时吓坏了,也不知道被告姓甚名谁。当日回到家中,心神稍定后,才下了状纸。”

“你父尸身何在?”

李进指了指一旁盖着白布的父亲:“这正是家父。”

“来人啊!抬下去,让仵作验尸。”兰以权话音刚落,两旁就各出列一名衙役,将李进父亲的尸身抬走了。

“你状纸上所说行凶事情,可有证据?”

“小民亲眼目睹了凶案发生的过程,愿意为他作证,其父确系被人所害。”秦顺抬起头说道。

“你是何人?与李进是什么关系?为何遮掩面容?”

“回大人,小民秦顺,家住西华门外里仁街,不是有意遮掩,而是昨日受了风有些面瘫。事发当时小民正好在朝天宫那儿闲逛。我与李进素不相识,只是路见不平而已。金陵乃天子脚下,首善之区,竟然有这等凶恶之人,望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秦顺说完,又俯身下身去。

“那你就把所见之事,详细地说一说。”

秦顺一五一十地把案发的经过说了一遍,与李进状纸上所写基本一致。兰以权这一番询问下来,基本上已经把事发的情况搞明白了,下一步就是等待仵作验尸的结果以及传唤被告常发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