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进击的大明铁骑>第314章 故人

猛如虎和虎大威两人跟斋赛一起带着蒙古骑兵返回了开原。

在铁岭大败建奴后,得知猛如虎他们返回的消息,开原百姓出城十里以迎接大军。

王存忠提出要借助蒙古骑兵的力量,反攻辽阳,但这个提议几乎没有获得同意。

一来,蒙古骑兵本来就是客人,他们前来开原是为了互市而来的,指望他们去帮助明军攻击拥有高大城池和火炮的辽阳,是不现实的。

二来,开原一直以来的目的就是自保,做一颗死死扎在辽东的钉子。

猛如虎和虎大威两人对这个钉子的作用再清楚不过了。

当初他们在蒙古大营时,斋赛同时接见了大金的使者,继承了阿巴泰贝勒爵位的尚健。

斋赛本来是准备两不相帮,而坐视明军和大金军队两虎相争的。与其过早的掺和进这双方之间的争斗,莫不如得到他们分出胜负的那一刻。

后世的历史上,就是因为辽东整个儿都落入了建奴的手中,蒙古才渐渐的倒向建奴,也就有了后来皇太极借道蒙古攻掠京师的事情。

现在开原还在明军手里,就直接影响了蒙古人的立场,那就是至少要保持中立。

杨延宜一开始也没有指望这两个虎比能办出什么大事来,派他们前往蒙古,更多的作用是刺探情报。

谁知猛如虎在蒙古大营中,当机立断炸死了尚健,让斋赛不得不提前做出选择。

同时,如果在铁岭没有这一支蒙古骑兵的加入,王存忠、高贞他们也势必难以幸免。

那些从铁岭逃出来的百姓也会落入建奴的掌控中。

蒙古人的已经展现了十足的诚意,他们甚至随军带来了两万多匹战马,还有草药、毛皮等许多物资,以等待与大明的互市。

开原一边将铁岭一战的战况还有熊总兵的战绩紧急上报给朝廷,一边也向朝廷转达了蒙古互市的请求。

大明总兵加起来也不过就二十多个,熊廷弼的为国捐躯绝对是一件憾动明廷的大事儿,更别提他还在铁岭城墙被炸毁这样不利的条件下,保全了铁岭的百姓,还设计炸死了代善。

高贞回到铁岭后,为铁岭战死的兄弟们举行了葬礼,用樟木雕刻了熊廷弼的下半身,并将他葬在了马林、贺世贤墓的旁边。

这三位驻扎在辽东的将领,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的躺在他们为之流血的土地上,不需要再战斗了。

原沈阳守备祖大寿,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整后,已经可以拄着拐杖行走了。

跟他一起逃出沈阳的士兵已经没有几个,而反攻辽阳被否决的王存忠,跟祖大寿有了共同的心路历程,两人也熟络起来。

他们两人现在都成了没有兵的光杆司令,而原铁岭逃难的百姓进入开原后,也终于有了兵员。

高贞忙着安置那些难民和处理与蒙古互市的事情,募兵就完全交给了王存忠和祖大寿两人。

斋赛从开原取走了一部分粮食、茶叶、盐巴等物资后,率领蒙古大军返回了草原。

猛如虎和虎大威两兄弟,则带着他们随行的几个骑兵南下寻找杨延宜不提。

残破的铁岭城也安静了下来,城中无人看管的番薯苗,在阳台的照射下露出了嫩绿的新芽,只是原先照顾他们的人都已经离开了。

……

义州。

杨延宜也没有闲着,一边练兵一边广派游骑,勘测朝鲜的地图并制作沙盘,为收复朝鲜做着准备。

李二狗出发已经有些日子了,城中存粮已不足一个星期之用。

毛文龙倒是一直与他有往来,并且已经占据了镇江城。

但杨延宜也清楚,毛文龙所拥有的粮草也不多,所以一直没有跟毛文龙说粮草的事情。

并且杨延宜军队的消耗量与毛文龙也不可同日而语的,而是大明独一份。

士兵们每日过量的操练之后,带来的就是食量的增加。

而充足的肉食、油脂和盐分的摄入,也让杨延宜所部士兵的身体素质比其他人都要好。

现在由于存粮不足,杨延宜已经降低了士兵操练的强度,原本的粮食供应也减半了。

即便如此,没有一个士兵稍微有一丝半点的怨言的,一个都没有。

因为在杨延宜军中,一直都有一条规矩,那就是无论多高的职位,都是跟士兵吃同样的食物,没有单独设小灶。

看到即便是杨督师,也跟着大头兵一起用餐,就算是食物减少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可以吃的肚皮溜圆儿,但士兵们私底下没有一个说怪话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头兵哪怕只能吃半个馒头,在他知道最高的长官也只有半个时,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杨延宜一边组织有经验的士兵进行捕鱼,一边派人去与城池附近的村落购买粮食。

可朝鲜民众的生活也并不富裕,甚至来说比大明的百姓还颇有不如。

他们自己尚且不够吃,又哪有可以卖给明军的呢?

将领们也屡次向杨延宜谏言,既然买不到,那就干脆别买了。

或者是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又或者是道德感作祟,杨延宜始终没有同意他们这么做。

他现在率领的这支军队,经过他以身作则的影响,已经渐渐有了后世那支军队的影子。

这支堂堂正正的军队,践行的也是以拯救苍生于水火为行事准则的队伍。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已经刻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朝鲜百姓,不是我大明的百姓,这话是没错的。

杨延宜当然可以纵兵去劫掠粮食,但是他一旦这么做了之后,那这支军队将再也不是现在这支军纪严明的堂堂之师了。

在朝鲜,可以事急从权,那在大明又如何不可以?

反正军队是来打仗,是来帮百姓们赶走那些侵略者的。老子饿死了,谁给你们打仗?

有些事情一旦开了头,就再也回不去了。

杨延宜左等右等,没等来登莱的粮草,却等到了来自朝鲜境内的建奴。

那是一辆马车上,躺着一个陷入昏迷的男子,随行的建奴郎中用冰凉的毛巾冷敷在他的额头。

男子显然十分的痛苦,他发着高烧,清醒的时候很少,要么就是沉沉昏睡,醒来的时候,嘴里却总是用微不可察的声音念叨着一句话。

“告知……告知杨大人,洋人……勾结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