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进击的大明铁骑>第182章 杨延宜舌战群臣

他这番话一出,满朝文武皆尽是微微一愣。

从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建奴就那么点人,以我大明之国力,难道不可一战而胜之,还要打成消耗战了?

因为地图还没有到,他没有办法在地图上来为众官做讲解。

想了想之后,他开口说道:“诸位大人,在我为诸位讲解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诸位观之,我大明将士与建奴相比何如?”

如果他是在萨尔浒之战前问这个问题,相信他会受到无数的嘲讽和嗤笑。

万历三大征,打出了明军的威风,也让大明官员信心极度的膨胀。

不然,杨缟此人就不会那么的视建奴于无物,竟然将自己的出兵日期都告知对方。

杨延宜都可以想象得到,当初的杨缟几乎是带着“下雨天打孩子”的心态,将那通告发出去的。

只不过,萨尔浒惨败,也让一些人稍微清醒了过来。

万历中后期的人浮于事,已经让那支英勇无比的明军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戍边的明军将士们,都有几年领取不到饷银的状态,何其的荒唐?

而几十年前,在三大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大明火器,经过几十年的停滞后,也早就被西方国家超越。

他这个问题问出来以后,众官都陷入沉默当中。

杨延宜虽然年仅弱冠,声名鹊起也仅在这一月之间。

可他立下的那些赫赫战功,却让人不敢对他所言稍加轻视。

杨延宜知道没人会回答这个问题,于是自问自答道:“能打的明军,已经在萨尔浒全军覆没了。现在的明军嘛,差之远甚!”

似乎是看出那些文臣的疑惑,杨延宜继续说道:“不错,杨某所率领的天子亲军,仅以八百之众,在辽东立下了些战功,但这是有原因的。”

就在杨延宜侃侃而谈时,朱由校也踏入了乾清宫,现在一边望着杨延宜,眼里都写满了小星星。

“其原因一,乃是我发明了新式的火药和手雷,让毫不知情的建奴吃了一个大亏。”

“其二,无论是在开原保卫战、铁岭攻防战中,我大明军队扮演的角色,都是占据了地形优势的防守一方。没错,诈开铁岭城门,我们是攻击一方。但随后我军就以火炮、车阵为依托,摆下了密集的防守阵型。”

“而在铁岭攻防战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地理位置!铁岭位于沈阳和开原城之间,铁岭城内的建奴时刻担心这两城援军抵达,因此才会不惜代价,向我军布置好的阵线发起了猛攻。”

杨延宜没有在奏折当中描述过这些细节,此刻在他的讲述之下,才将一个多月前那几场战争背后的真相展现给众人。

“其三,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是后援!天子亲军八百余众人、全员配置三层甲、有重甲骑兵二百余、各式火炮、战车几十架!饷银、赏赐,更是边军将士的数倍乃是十数倍之多!”

“其四,臣所组建的天子亲军都是辽人,绝大部分都是开原本地的百姓。保卫辽东,就是保卫他们的父母、妻儿。”

他这番话并没有说完,隐藏了一部分信息。

因为现在大明的卫所制度,乃是采用南人守北、北人守南的策略。腐朽不堪的卫所制度,加上屯田被兼并后,出现了大量卫所兵逃亡的现象,留下来的也都是一些老弱病残。

之所以没说这个的原因,是它牵涉到了大明军政的改革,他现在还说不上话,也不到时候。

杨延宜提出的这四点原因,从武器装备、技战术、后勤保障和兵员素质四个方面谈起,有理有据,让大臣们无法反驳。

由于此次议事,乃是讨论大明的军事策略,所以朱常洛邀请的也起码都是有一些军事常识的大臣。

众臣听完杨延宜所说后,有的皱起了眉头在思考、有的则频频点头,表示认可。

最后,杨延宜为他的论调做了总结,那就是以现在大明军队的实力,是完全没有办法跟建奴打野战的。

看到众人都对这个论点没有异议,恰好地图也被几位小太监抬了过来。

那是一张长约五六米、宽约三四米的庞然大物,整体以皮革制成。

谈得兴起,杨延宜让小太监们将地图铺展开来,就在这金殿之上,以他超越这个时代几百年的见识,为大臣们讲解起来。

朱常洛也听得入神,不由自主的了下来,与众臣围了一圈。

杨延宜指着地图上说道:“众位请看,这是建奴老寨赫图阿拉,同时被建奴占领的还有萨尔浒、抚顺、辽阳、以及附近的诸关。而我明军控制的北部沈阳、铁岭、开原,以及南部的镇江、永宁及后面的诸多岛屿。”

“刚才我说过了,既然我大明将士此刻不敌建奴,无法与之野战,又该如何平辽呢?”

朱常洛眼神逐渐亮了起来,不眨眼的望着杨延宜。

杨延宜指着地图上的辽阳说道:“建奴野战胜于我大明,但攻城却是力有不逮。沈阳、铁岭、开原虽然已连成一线,但建奴若佯攻我城池、实际上围点打援之下,我大明依旧免不了要与建奴野战。”

“所以,我将平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战略防守阶段!”

“战略防守阶段”这六个字犹如惊天霹雳一般,在众臣的头顶炸响。

他们不由自主的望向了杨延宜手指的方向,广宁、锦州、宁远的方向。

杨延宜指着这几处说道:”在这个阶段,我大明要做的就是防守!以这三座城池为依托,高筑墙、广积粮!若建奴要袭击我大明腹地,则避不开这几座城。“

”防守这几座城池的守军,任务也很简单,就是以高墙为依托,袭击建奴的补给线!敌驻我扰、敌进我退、敌疲我追!打游击战,而不是正面大规模的对抗战!“

袁可立听完后,长身而起,对着杨延宜一个长揖到地,说道:”老朽险些因为顽固不化,误伤我大明一国柱,惭愧,惭愧啊!”

袁可立虽然是推官,但他也可以说是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文臣。

他很快就意识到杨延宜所提出的“游击战”高明之处。

杨延宜连忙将袁可立扶起,朗声说道:“袁御史刚正不阿,乃是我辈之楷模!若我大明文官都有您老的风骨,那何愁大明不兴?”

杨延宜知道这游击战的打法,一定能让这个时候的大明众臣所信服。

这毕竟是来自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绝学呢,论持久战就更别提了。

这时,成国公朱纯臣,却指着地图上的沈阳说道:“沈阳、开原、铁岭已连成一线,为何不能以这三座城池为根本,来打游击战呢?”

是啊!

众臣也都将眼睛望向了杨延宜,就连朱常洛也表示起了疑问来。

若杨延宜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说服他们,那之前他营造的好局面,就全盘被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