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进击的大明铁骑>第135章 军械贩卖?

八百天子亲军,其中两百多轻骑兵、六百多步兵全副武装,跟着金盔金甲的杨延宜,来到了书店门口。

狭窄的街道根本容不下这许多兵马,杨延宜将众人分散开,将整条巷子都围在了里面。

锦衣卫和顺天府衙门的人已经到了巷子,开始侦查起来。当他们看到杨延宜带领着这全副武装的士兵时,顿时傻了眼。

书店掌柜、连同整条街所有的街坊邻居,包括藏匿那十几名大汉的店铺老板,都被抓到了顺天府衙门内。

顺天府尹沈应文,也到了现场,他对着下属的一个书记小吏使了个眼色。

那小吏会意,上前一个长揖到地、阻拦道:“杨大人,现场已经保护起来了,循例是由我们负责侦查的……”

他话还没有说完,杨延宜一拍腰间的长刀,怒道:“闪开!杨某认得你,杨某的刀却未必认得你!”

那小吏给唬得面无人色,愣在原地不敢做声。

锦衣卫有一个千户在现场,但他并没有丝毫阻拦的意思,而是上前报告道:“禀告大人,整条街的相关人等都已被捉拿到顺天府衙门内,其中书店、粮油店老板已经押回诏狱审问。”

那家粮油店,就是藏匿那十几名大汉的店铺。

看着杨延宜点了点头,那千户又壮着胆子说道:“大人,在书店以及粮油店内,都查到了白莲教的法坛!”

“白莲教?”杨延宜一愣,千户在前面招了招手,带着杨延宜走进了书店内。

书店内的书架、书籍一应物品都已被转移到锦衣卫审查,现在整间书店仿佛成了医馆似的,充斥着一股子药味。

刘一针正背对着他,在门口的火炉上煎着药,火炉上的药罐子散发出十分苦涩的味道。

见到杨延宜过来,刘一针上来说道:“贤侄不必过于担心,林云虽然还未苏醒,但他的血却已经止住了。”

杨延宜走到柜子边上,吴三桂正守在林云身边,给他掖着被角。见到杨延宜到来之后,这个十五岁的青年眼眶顿时红了。

他是吴襄总兵的公子,也算是将门之后了。天子亲军里面,除了原来的那些锦衣卫之外,大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

他一个小孩子,刚到军营内从大头兵开始做起,那些士兵们虽然说不会欺负他,但也真的跟他融不到一块儿。

尤其李二狗,他因为出身寒微,能做到现在守备的位置,都是从尸体上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他生平最看不起的就是像吴三桂这样的将门之后。

而李二狗在士兵中却颇有威望,所以一直喜欢拿一些小事来捉弄吴三桂。

可林云,却总是对吴三桂照料有加。他没有将他看作来镀金的将门之后,也没有对他有任何的特殊对待,只是将他当作一名普通的士兵。

吴三桂觉得林云是懂他的,可这个老大哥现在却昏睡在床上,生死不知。

杨延宜拍了拍他的肩膀,又将手放在林云的额头,还好没有发烧。杨延宜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跟随锦衣卫来到了书店内堂。

内堂也都被搬空,一应物事都作为证据被搬走了。

那千户来到一块木板前,伸手摸索了几下,竟然在木板上找到一个铁环。

他将铁环拉起,随着一阵“嘎吱”声,木板也被带了起来,露出一个方形的洞口。

里面似乎点着灯,有微弱的灯光传来。那锦衣卫顺着洞口的梯子就爬了下去。

杨延宜也跟着下到了地下室内,人眼可见的是一个长约四、五米、宽约三四米,两米多高的空间,有一座一人多高的弥勒佛像,静静的矗立在尽头。

佛像前方是一个贡台,上面有一个布满了香灰的香炉,里面还插着几支燃尽的香。香炉旁边,点着一盏油灯,这也是地下室唯一的光源。

微弱的灯光,照在弥勒佛像上,显得原本笑容满面的佛像显得有些恐怖的味道。

除去佛像和贡台外,地下室内再无其他物事。

杨延宜没有想到,他竟然遇到了贯穿明清两朝、在明间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白莲教!

他点了点头,爬了上来,对着千户说道:“辛苦你们了。”

杨延宜跟吴三桂和刘一针打过招呼后,留下二十名士兵守卫这里,带着人马又来到了一处宅院。

他提前找人租赁了一辆马车,他将林云和赵龙两人的母亲都安置在车上,接到了自己家里。

见到他突然回来,一身盛装的小郡主突然有点害羞起来。

今天侍女们给她仔细的梳妆打扮了一番,她看着杨延宜,眼睛里几乎写满了期待。

可杨延宜却完全忽略了她,将两位老人搀扶下马车后,又吩咐那些侍女们好好的照顾她们。

赵敏看到一脸肃杀的杨延宜,知道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

她也没有再添乱,而是乖巧的拉着两位老人家嘘寒问暖起来。

杨延宜留下二十名士兵,将杨府团团围住,带着其余人打马来到了工部。

工部门口站岗的兵丁,看到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没有敢于阻拦,而是将头扭向了一边。

一个工部的官员立马上前阻拦道:“大胆!你是何人!竟敢擅闯工部,可知这是死罪!”

杨延宜瞥了他一眼,淡淡说道:“有人以军弩伤了我的兵!你们工部难道有人私自贩卖军弩不成?”

那官员却丝毫不惧,指着杨延宜骂道:“杨延宜!你休要血口喷人!即便是要查我工部,也应该由三法司来查,你算老几?你凭什么查案!”

杨延宜打马上前,将手里的军旗高高扬起,说道:“看到这是什么旗帜了吗?这是先帝的墨宝!太子的落款!你敢拦我?”

那官员一愣,正要说话呢,杨延宜一指那官员,说道:“聒噪!押到一边!”

马上有士兵上前,将那官员带到了一边。

杨延宜直接闯向工部侍郎徐大化的所在,不料徐大化早就听闻手下人报告了,杨延宜带兵硬闯工部的消息。

他手里捧着一大叠厚厚的账本,站在台阶上。

见到杨延宜到来后,还没等他答话,徐大化朗声说道:“不劳杨将军动手,本官已将工部所制造的军械台帐带过来了,这里面都是跟军弩有关的。”

杨延宜没想到这徐大化如此干脆,他也不好再说什么,着人取了账本,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兵部。

大明的军械都是由工部负责制造,兵部负责发放。

两本台账一入一出,哪里对不上的,自然就有了问题。

可杨延宜却没料到的是,大明工部所制造的军械甚多,其中有大部分都被兵部的官员私自贩卖出去了。

从边关将领到各王府侍卫、蒙古、朝鲜、甚至辽东建奴,都使用着兵部所制造的军械!

杨延宜这无心之举,掀翻了掩盖在大明这口酱缸上的那块遮羞布,把里面的腥臭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掀起泰昌年间第一场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