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望阙台【完结】>第53章 十八 白云碎(三)

  下一夜雪,朱墙上压了一层白,偶有雪泥从墙头跌下来,溅起一滩雪花。

  左相颜辅仁、右相齐延永、左丞黄忠则、右丞曹规全,连同三衙都指挥使赵仕谋、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宋骧、马军司副都指挥使纪阔、步军司副都指挥使崔兴勇一同前往崇政殿奏对。

  崇政殿内点有炭火,方才开门,热气就扑到人怀里。几位官人褪下氅衣,进殿向官家、太后行礼。

  “诸卿来了,赐座。”

  有小黄门端来凳子,八位官人叉手坐下。

  李祐寅说:“今晨朝见所议之事甚重,因关国家大事,故特召诸卿前来庭议。既有二事,先说其一。北三州雪灾一事,诸卿以为,除唐工侍之外,还有至少哪两位卿家能够担任?不妨举荐。”

  曹规全叉手说:“官家,臣以为,刑部侍郎陈启为人谨慎、资历颇深,正是赴北三州的好人选。”

  “陈启?”李祐寅点头,“其他卿家可有看法?”

  黄忠则说:“回官家,臣以为出使三州安抚使,仅靠为人谨慎,尚不能担重任。臣依所见所闻得出,陈刑侍有谋而无勇,处处循规蹈矩,未有变通。出使三州除安抚使,还是要有勇有谋。”

  曹规全笑道:“黄左丞同武人交心多了,便有武人心思,以为救灾是当兵打仗,还需有勇有谋?官人说陈刑侍有谋无勇,要我看,有谋足矣。正是他循规蹈矩,处处遵诏,这才做得了刑部侍郎,这才能依法、依官家的意思,妥当安置好灾州。”

  “曹右丞将迂腐不懂变通比作谨慎,岂不是荒谬?北三州境险,大雪淹没屋舍,死伤不知几何。将此迂腐顽固之臣派去做安抚使,你有心,人家无力。”

  朱怀颂皱眉听着,忽剧烈咳嗽起来。曹规全马上不说了,转头向她叉手:“皇太后殿下。”

  朱怀颂哑着声说:“安抚使也不是谁都能当的,既然陈刑侍不能担任,又说那么多做什么?大周如此多文臣,难道还挑不出一个出使灾区的安抚使?”

  “皇太后殿下所言极是。”黄忠则道。

  曹规全心中有些不平,却也只得说一声:“皇太后殿下所言极是。”

  李祐寅默默在书案上翻陈启的奏疏。

  奏疏上只是按例汇报刑部事宜,未有遗漏,细心周全。李祐寅以为“奉诏”与“迂腐不懂变通”还是有些区别的,陈复当然可以出使北州。

  他说:“我知道黄卿忧心陈启,可毕竟还没赴任,还没有结果呢,你就把人家全然否决,未免太过武断。”

  黄忠则仍然说:“请官家三思。”

  李祐寅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叫陈刑侍去吧。三州之中,兖州最靠南,受灾情况也是三州中最轻的,要陈刑侍过去,任安抚使;再叫右司郎中董淳任安抚副使。”他望向黄忠则,“这样总成了吧?”

  黄忠则还是以为不成,但既然官家已经定了,他也不好反驳了:“全看官家意思。”

  李祐寅又望向屏风内的太后:“娘娘觉得如何?”

  朱怀颂冷笑一声:“官家已做了主,老身再说又有什么意义?能不能成,不是老身说了算,是百姓说了算。”

  “那就这样吧。”李祐寅微笑说,“百姓怎么说,要等陈刑侍回来才知道。娘娘坐在禁庭里,又怎么知道外面人怎么说呢?”

  颜辅仁听到这句话,有些失望地摇头。他一言不发,也没有举荐任何人。

  李祐寅都看在眼里。等齐延永说完,他问颜辅仁:“颜相公有没有什么好的人选?”

  颜辅仁说:“臣无甚高见。”

  “可我却觉得相公有话要说。但说无妨,旁人怎么说,我且斟酌;唯独相公所言,我谨记在心。”

  颜辅仁便叉手说了:“回官家,兖州、齐州、迎州,三地雪灾,民众有难。出任安抚使,才排第二,德在第一。如若心中无德,见灾民不生怜悯,冷血行事,往或者不往,都不起作用。若有德,将百姓视为哥姐父母,即便无才,以德牵心,不愁无解。择人先择德,有德,民心自随,百姓跟之,齐心协力,天灾必破。有德无才之人,以有才之安抚副使相辅,一德一才,也可成事。”

  李祐寅颔首:“依相公意思,方才我与他们商议的人选,有哪里需要改正?”

  “陈启有才,是否有德暂论;董淳无德,是否有才暂论。这二人一起,是否能安抚兖州百姓,暂论。”

  “我知道了。”李祐寅笑说,“那便换下董淳,再择他人。”

  颜辅仁不解:“官家为何不换下陈启?朝中有比陈启更好的人选。”

  李祐寅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想给陈启一个机会,若他是千里马呢?我想做他的伯乐。”

  颜辅仁的眉头突然舒展了:“既然官家已经做好了决定,臣再说什么都没用了,官家又有什么必要问臣呢?”

  李祐寅说:“我只是想知道相公的想法。”

  出使三州安抚使之事已经商议完,又要商议西征的事情。

  李祐寅问四位武臣:“出征秦州,派哪两军作主力军最好?”

  马军司副都指挥使纪阔说:“臣以为,应殿前司选一支,马步军司中选一支。”

  李祐寅说:“殿前司上军有三军,马步军司上军各有一军。我看呢,殿前司还是择擒虎军吧,擒虎军曾与燕人对阵过,熟悉敌情。”

  又说起马步军司中择哪一军,朱怀颂说:“燕人善马,当然要择骑兵前去对阵。马军司以骑兵长,择马军司控鹤军去,倒也稳妥。”

  李祐寅作沉思模样:“秦州多山,马并不好走。擒虎军已有大量骑兵,选步军司伏雁军也无不妥。”他问崔兴勇,“崔卿以为如何?”

  崔兴勇叉手说:“臣以为妥。臣定不负官家所托,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虽然我不懂军事,但朝里有能替我分担的能人。”李祐寅笑着望向朱怀颂,“这样,先帝也可以放心。”

  朱怀颂实在是忍不住笑了。李祐寅没有问她在笑什么,她也不想回答。庭议完了,她没有多留一刻,很快就走了。

  其他官人也要走了,但李祐寅特意留下了赵仕谋:“太尉请坐,我还有事想与太尉商议。”

  崇政殿的炭火快要烧尽了,有小黄门过来换炭,李祐寅与赵仕谋就在旁边盯着看。

  换炭的内侍年纪很小,瞧着只有十三四岁。李祐寅忽然温柔地问他:“求恩,炭烫么?”

  王求恩恭敬说:“回官家,不烫。”

  “回头去你师父那里领赏,晚上多吃些,长长个子。”李祐寅伸手,放了一盏手炉在韦霜华手中,“送过去给他。今年冬天冷,求恩不要着凉了。”

  “多谢官家。”王求恩换好了炭,抱着温暖的手炉和一大盆滚烫的炭灰退下了。

  李祐寅问赵仕谋:“太尉猜这孩子多大?”

  “十四?”

  “不错。”李祐寅道,“他是十岁入的宫,我记得格外清楚。”

  赵仕谋说:“官家仁爱,把这些事情记得很清楚。”

  “我当然记得。十四岁,谢承瑢出征延州时也是十四岁,一眨眼,他都十八了。我若记得不错,你家二郎也十八了吧?”

  “是十八了,官家还记得。”

  “我如何不记得呢?太尉是辅政大臣,战功赫赫,威名远扬,是大周的大功臣。我若是不记得,未免也太伤太尉的心了。”

  赵仕谋听出来他话里有话,叉手说:“臣惶恐。”

  “你不要惶恐,我也不要你惶恐。”李祐寅抚摸案上的札子,叹息道,“我知道你忠心耿耿,可悲哀的是,朝里光我知道,其他卿家并不知道。”说罢,就拿着三封札子出来递给韦霜华。韦霜华躬身,再递给赵仕谋。

  “你看看。”

  赵仕谋把三封札子草草读了一遍,大概是劝官家勿命太尉出征秦州,署名为冯迎、罗量、钱乘,都是朝中的官员。

  “他们怕你在外拥兵自重,怕你有野心。古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们怕你出岔子,所以都劝我不要命你率兵出征。但我深知太尉绝不是奏疏上所言叛君之辈。”李祐寅为难地说,“我如何是好呢,太尉。你知道这么多奏疏里,不让我命你出征的有多少么?”他伸出五指,“占五成。”

  赵仕谋说:“若能收复秦州,派谁去都是一样的。”

  “太尉觉得谁能去?”

  “收复秦州,殿前司里调出一军,于情于理,也该是殿前司将军前去。臣不能前往,副都指挥使宋管军即将前往延州坐镇,亦不能前往。那就只有殿前都虞候谢管军一人能往。”

  李祐寅似笑非笑望着他。

  “殿前司调擒虎军是谢管军掌管,他的兵,自然也是他来调遣。”

  “看来太尉觉得谢祥祯更好。”李祐寅笑起来,“擒虎军同西燕交过手,谢祥祯前去领兵,我相信他们能胜。不过……”他顿了半晌,“我觉得还差一人,谢祥祯应该也觉得还差一人。”

  赵仕谋佯问:“差谁?”

  李祐寅倾身,一字一句说:“谢承瑢。”他再坐正,“少年将军,所向披靡。亲父子么,谢祥祯去了,谢承瑢岂能不去?现在他被你调去神策军,不能与擒虎军一起西征,谢祥祯一定急坏了。所以我替他向太尉借人。”

  赵仕谋沉默了很久。

  李祐寅在观察赵仕谋的神情,每一个细微表情都没放过。

  “恕臣不能放人了。”赵仕谋躬身。

  “为何?”

  “官家有所不知,秦州虽不至要塞之地,却山高路险、重岩叠嶂,多山谷,伏兵于中,不易发现。山势之地,步军易战,而谢承瑢善马战,能使长枪,却未必能做步兵。况如今谢承瑢在神策军任职,如若将他随意调至擒虎军,又如何同神策军军士交待?擒虎军又有各自将领,他被调过来,处何位置?到时扰乱军心,贻误战机,可不好了。”

  李祐寅大笑:“太尉啊,看你急的,竟在这里胡言乱语了。谢承瑢善使长枪不错,他天赋在此,习武这么多年,又怎么做不了步兵?况且他不是兵,他是将。将领调任也是常事,别人能调得,他有何不能?不会是因为谢承瑢太过优秀,太尉爱才,欲用之,才不准放他走吧?”

  赵仕谋也顺着李祐寅的话说:“是臣自私了。”

  李祐寅挥手:“罢了,就让他留在京师吧。战场凶险,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怎么办?我也不想失去这样一个天赋异禀的将才。不过太尉,我可要提醒你,谢承瑢到底姓谢,那是谢祥祯的儿子,你对他再好,他也不会认你做父的。你说对吗?”

  赵仕谋点头说:“官家说得对。”

  赵仕谋出宫的时候,天外的雪已经停了。

  宫门口有黄门在扫雪,扫帚擦在雪面,刷地直冲赵仕谋的耳朵。

  有小厮牵马过来,替他披上氅衣,却被他拦下:“太热了,不必披了。”

  小厮说:“阿郎,大哥来了。”

  “他来做什么?”

  正说话间,赵敬从不远处走过来请安:“爹爹。”

  赵仕谋几步一回头,看着身后那些巍峨的宫宇,缥缈莫测,屹立雪中,如同仙境。

  【作者有话说】

  陈启是陈复的爹,陈复第一次出场在第六章 ,他羞辱了小谢,被小赵凶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