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朕!大明暴君崇祯,既风流也霸道>第48章 文官火力全开

崇祯目光一凝,琢磨了几息后,已经有了自己的猜测。

自言自语的说道:“肯定是那群老狗担心朕不见他们,所以才去敲登闻鼓。”

崇祯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小太监小跑而来,禀报道:“内阁的几位大人和朝中大臣,在乾清宫外请进陛下。”

登闻鼓自古有之,但明朝的登闻鼓又与其他朝代不同。

明朝的登闻鼓制度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所设。

朱元璋起于微末,深知百姓的疾苦,为了让百姓有鸣冤之处,于是在设立登闻鼓之初,就定下一条铁律。

官民皆可敲击登闻鼓,将想要诉讼的事情上报给皇帝,然后由皇帝亲自审理或者是皇帝下旨让司法部门进行审理。

所以只要登闻鼓响,崇祯只要还是大明的皇帝他就躲不开。

这也就是为什么朝臣不直接来见崇祯,而是先去敲登闻鼓。

“哼……”

听了小太监的禀报,崇祯冷哼一声:“朕,还没找他们,他们倒自己找上来了,朕倒要瞧瞧他们弄什么花样。”

卢象升挑了挑眉,赶忙说道:“既然陛下有公务要忙,那微臣就先告退了。”

崇祯只是略微思索了一下,便出声道:“也好,那建斗你就先去吧!”

崇祯说着就迈步出了御书房,向着乾清宫而去。

崇祯之所以没有让卢象升跟过来,自然是有他自己的考量,至于为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多时,崇祯就从侧门进入乾清宫大殿,坐在平时上朝的龙椅上。

这才对身旁的王承恩吩咐道:“玩大伴,传他们进来。”

“老奴遵旨。”王承恩应声而去。

转眼间,以内阁温体仁为首的和以东林党杨涟、叶向高为首的朝臣就依次进了乾清宫大殿。

奇怪的是一直以来保持中立的朝臣也悉数到场了。

诸如内阁的薛国观、英国公张之极、工部尚书郑三俊、户部尚书蒋德璟、国子监祭酒倪元璐……

一众朝臣按照自己往常早朝的站位站好,然后对龙椅上的崇祯行大礼三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坐在龙椅上,看不出喜怒,微微抬手。

“众爱卿平身。”

“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众人都起了身,崇祯看着比平时早朝空了大半的乾清宫大殿,明知故问的说道:

“诸位爱卿想见朕,大可以直接去御书房,又何必敲那登闻鼓,那不知诸位爱卿敲登闻鼓又是所为何事?”

内阁一党的人和东林党的人听了崇祯这明知故问的话都恨得牙痒痒。

他们虽然商量好了以辞官来胁迫崇祯,但也没有一上来就直接提辞官,那都是要到最后才会用的招数。

翰林院庶吉士张溥第一个跳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等敲登闻鼓皆是有一事不明,还请陛下明示以解疑惑。”

崇祯看了看跳出来的张溥,心里暗骂一声,“又是东林党的搅屎棍。”

崇祯心里骂着,脸上却做出一副不明所以的表情,问道:“张爱卿说的是什么事?”

崇祯这话一出,堂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里骂,“都这样了还在装,皇帝真的是面皮都不要”。

张溥见崇祯这样,也只得铁着头上了,清了清嗓子高声道:

“不知陛下因何一晚上就抄了二十八位朝廷重臣的家,陛下这样我行我素,至大明国法于何地。”

张溥话音刚落,翰林院讲学兼太子少保杨士聪便出声附和道:

“臣附议,张大人说的对,还请陛下明旨二十八重臣之罪。”

紧接着又是一大片的附议之声。

崇祯看了看杨士聪,又忍不住在内心腹诽,“这不就是那个三姓家奴吗?先投降李自成,后来又向建奴投降,这种人还被原来的崇祯选做太子老师,崇祯你真是眼瞎。”

崇祯虽然心里暗骂不已,但表面却不动声色,想了想,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哎……”

崇祯哀叹了一声,接着道:

“诸位爱卿有所不知,那朱纯臣身为我大明国公,成国公府沐浴皇恩两百余载,却不想他竟然伙同兵部和兵仗局,向关外的建奴倒卖军械、粮食、盐,等生活必需物资;

朕虽然不忍,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能因为他是忠良之后就饶恕他吧!”

“哎……”

崇祯故作悲伤的再次叹了一口气,才又缓缓开口:

“至于另外被抄家的那些朝中重臣,他们都收了朱纯臣的巨额贿赂,抄他们的家也是国法难容,并非朕所欲也。”

殿上的所有人不管是中立的、还是东林党的、还是内阁一党的,听闻崇祯这悲泣又无奈的说词,都有一种不真实感。

这还是之前的那个崇祯皇帝吗?这很不崇祯呀!

在他们看来要真出了这样的事,皇帝早就暴跳如雷了,怎么可能还会这样一副扼腕痛惜的样子,这很不合理。

叶向高第一个回过神来,他可不管皇帝说什么,他只记得他自己的目的,那就是救人。

于是跳出来说道:

“陛下竟然这么惜才,何不如惩戒一番,让他们带罪立功为朝廷效力;

再者说,成国公怎么可能贿赂这么多人,若是查无实据陛下如此行事,恐怕会遭天下人诟病,有损陛下圣德!”

叶向高话音刚落,内阁的刘宇亮即刻接上话头:

“陛下,叶大人说的对呀!昨天陛下不分青红皂白,就在紫禁城宫门前大肆屠戮书生;

那些书生都是为狱中的各位大人请愿而来,就算是有些言辞不当,陛下你也不该下旨杀人啊!

现在这件事弄得议论纷纷,陛下可不能失了天下仕子的心呐!老臣赞同叶大人所说,惩戒一番让他们为朝廷戴罪立功,这样方显吾皇仁德宽厚。”

崇祯听完这两个老家伙的话,简直是刷新了他的三观,他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官字下面两张嘴。

既然能这么颠倒是非,能把叛国受贿这种事轻描淡写道这种程度。

崇祯坐在龙椅上想着,本来想和这群老狗玩玩软刀子,看来是不行了。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