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朕!大明暴君崇祯,既风流也霸道>第13章 找皇后暖被窝

初次见孙传庭的崇祯,显然对这样的回答很满意。

脸上也不自觉的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伯雅,你说的很在理,朕心甚慰,眼下朕有件事要交给你去办。”

孙传庭一听崇祯说有事要交给自己,赶忙出声道:“请陛下明示,微臣定当竭力而为。”

崇祯微微一笑,转头对王承恩吩咐道:“王大伴,从朕的内库拨十五万两白银给孙传庭,让他用于救济京师的流民百姓。”

王承恩听到崇祯这话,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只能依照崇祯的话行事。

而孙传庭听到此言,却是已经重重的跪拜在地,口称:

“陛下仁德。”

崇祯看着两人的反应,浑不在意的挥了挥手,接着说道:“朕听说伯雅还懂练兵?”

孙传庭被崇祯这么一问,多少有点受惊,暗想,自己喜欢研究兵书兵法,少有人知,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念头只是在孙传庭脑海一闪而逝,就赶忙回答道:“微臣不敢说通晓,只是略有涉猎。”

听孙传庭这么说,崇祯也没有在寻根问底,不自觉的在桌案上敲了两下,说道:

“朕有个想法,京中流民之中有不少青壮,伯雅既懂练兵之法,何不如让那些符合条件的青壮参军为国效力,这样一来岂不两全其美。”

孙传庭听得两眼发亮,欣喜若狂,直言道:“陛下才思敏捷,此法甚好,既救济了灾民又为国家补充了兵源,微臣佩服。”

没过多久,孙传庭就一脸欣喜、脚步飞快的走出御书房。

他要赶紧回去召集人手,现在就到皇宫提银子,他可是很清楚当今的这位皇帝陛下有多么的抠搜。

要是动作不够快,等一下皇帝改变主意,那不是白折腾吗?

其实真不是崇祯小气,而是崇祯是真的穷。

等孙传庭走后,王承恩才低声说道:“皇爷,内库可一共就只有二十万两,现在划走十五万两,宫中的开销……”

王承恩话还没说完就被崇祯给打断了,崇祯很自信的看了看王承恩,完全看不出偌大的国家只剩五万两银子的窘迫。

振振有词的说道:“王大伴,岂不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银子会有的,别着急。”

就在两人说话间,门外一个小太监来到御书房禀报:

“陛下,方正化方公公求见。”

“哦……这么快就整顿好东厂了吗?让他进来。”崇祯随口说道。

小太监应声而去,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方正化便来到御书房。

“奴婢方正化参见陛下。”

“起来回话。”

“谢陛下。”

等方正化站起身,崇祯颇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方正画一脸严肃、面无表情的回道:

“回禀陛下,遵照您的旨意王德化已被奴婢正法,从他住处的地库里搜出白银五十万两,黄金两万两,古玩字画一百余件,另外还有城中四进的宅子两座。”

崇祯眯着眼听完方正化的禀报,自顾自的说道:“这一个总管太监的财产就价值百万两,比朕都要富。”

一边说着,目光还不停的在方正化和王成恩身上飘来飘去。

崇祯这样的举动,把俩人直接吓得砰的一声跪倒在地,异口同声的说道:

“陛下,奴婢可没有像王德化那样贪赃枉法呀!”

“皇爷,老奴跟着陛下几十年了,可不敢做这黑心的事呀!”

两人的举动把崇祯逗得心里一乐,心想,你们贪没贪,难道我还不知道吗?

贪肯定是贪了的,只是多少的问题,不过什么事情都有个度。

这俩人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尽忠尽职了,所以崇祯并不打算追究两人。

若要是分毫必究的话,恐怕这天下没有一个好人。

崇祯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却是说着敲打的话:

“你们有没有难道朕不知道吗?你们在宫中做事也实属不易,有时候收点礼也是正常的,只要不过分,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与尔等计较了,都起来吧!”

两人被崇祯这话说得静若寒蝉,心里一阵七上八下,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都想着要不要现在就跟陛下坦白。

崇祯可不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也不在意他们怎么想,沉吟了片刻后,直接问道:“东厂怎么样了?还有可用的人吗?”

方正化听到崇祯在问自己,赶忙收起心中的胡思乱想。

“回禀陛下,以往东厂的人都被王德化维持的很好,处理了一些和他走的比较近的人以外,其余人都可一用。”

崇祯对这样的结果很是满意,点了点头,对方正化吩咐道:

“朕收到密报,有朝中大臣勾结张家口有以范永斗为首的商人倒卖军械、粮食等等生活物资给关外的建奴和鞑子……”

崇祯把和骆养性说的话又对方正化说了一遍,末了补充道:

“既然东厂还有人可用,那你立刻安排人手把此事给朕查清楚,务必要找到他们的罪证。”

听完崇祯的话,方正化不敢有丝毫怠慢,躬身行礼道:“陛下放心,奴婢一定把这件事情查得清清楚楚。”

“好了,那就抓紧时间去办吧!”

崇祯说着向方正化挥了挥手。

“奴婢遵旨,奴婢告退。”

崇祯之所以要给骆养性和方正化派一样的任务,当然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

这一来嘛,可以验证一下锦衣卫和东厂到底谁的办事效率更高。

这二来嘛,可以彼此验证消息,以免他们给自己传递假消息,蒙蔽自己。

至于崇祯明明知道八大晋商在历史记载中有通敌行为,为什么不直接去抄家,还要让人去查。

这当然是要找到他们通敌卖国的罪证,光自己知道不行,这得让更多人知道,到时候抄家才名正言顺。

没有证据,皇帝也不能随便想抄谁的家就抄谁的家,要是那样的话,不就彻底乱套了。

崇祯在处理完一系列事情之后,不知不觉天已经暗了下来,御书房也点起了烛光。

冬季的天不仅暗的早,还带着冷冽的寒气。

现在的崇祯可不是以前的工作狂,在刚点起蜡烛的时候就打卡下班。

崇祯坐在自己空荡荡的寝室,不禁又想起了昨夜的水乳交融。

心想这么冷的天,自己一个人可怎么睡?还是去找皇后研究一下昆字的结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