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我为万朝大佬讲历史>第34章 开源节流

陈玉:汉文帝治国理政很有一套,他改变了自商鞅变法近两百年来重农抑商的政策。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汉文帝实行重农宽商的政策,也即在重视农业发展的同时,允许工商业的发展。

商鞅:重农抑商没有错,农业有物资产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而商业仅仅只是通过流通就能获利,商人无本万利,就是社会的危害。

秦孝公:再同意不过了。

秦始皇:不能不点赞!

吕不韦:臣不这么看。

秦始皇:相父还是回封地吧。

吕不韦:诺!

桑弘羊:农业是根本,商业也必不可少。

白居易:商人重利轻别离。

元稹:呵呵,老兄稍微扯远了些。

王安石:商业是把双刃剑,就看怎么用。用的好的话,利国利民。

苏轼:谬论!

宋神宗: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你这样很不好,要改!

苏轼:所以,陛下,爱会消失对吗?

宋神宗:少说废话,实干兴邦!

……

陈玉:对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汉文帝则是采取不争论的政策,重农宽商。一句话,干就完了。

一方面,他下令向民间开放原属于皇家或国家所有的山林河流沼泽,允许百姓进山开垦、打猎、捕鱼、砍柴等,使得附近百姓的生活来源更加多样。

淳于越:尊卑有序,这样不会乱套吗?

汉文帝:事实证明不会!

汉景帝:蠢驴越,你不要为了喷而喷,你是没有事情干吗?

晁错:没人跟他玩,就到处刷存在感。

周亚夫:实际上,蠢驴越就是商鞅先生说的不事生产、不创造价值的那一号人。

淳于越: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汉景帝:事实上父皇开放山林川泽的为政措施深得民心,进一步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孟子: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唐太宗:正解!

……

陈玉:另一方面,汉文帝对关卡核验制度进行了简化,大大加快了人财物的流通。

以前人们通过关卡,需要拿着政府颁发的木符才可以通过。汉文帝废除了关卡验符的环节,使得全国各地的货物能够自由运输和销售,实现了很多地方多种物资互通有无,有利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汉文帝重农宽商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经济的活力,使得人民收入和政府税收都有增加,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做好开源的同时,汉文帝还非常注重节流。

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汉文帝共计在位二十三年,没有扩建过宫室苑囿,也不允许各地官员进献珍贵的物品。这在几千年的华夏历史上,极为罕见。

汉文帝在生活上处处节俭,并且以身作则,难能可贵。他经常穿着粗丝制成的衣服,还要求宫中嫔妃的衣服不得拖到地面,帷帐上不得织上图案。

历史上,人们对汉文帝刘恒的执政水平和个人品质评价很高。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到——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厉行节俭,与周邻修睦,休养生息,以德化民,使得汉朝逐渐兴盛,百姓生活安定,是真正的仁德之君。

东汉史学家班固也在《汉书》中指出——汉文帝刘恒执政期间,汉朝四境殷实富裕,礼义之风盛行,他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明君。

刘恒在位期间对孝道的宣扬和利用在华夏历史上属于首次,使得孝道与儒家伦理结合起来,逐渐深入人们心中,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的稳定。

汉文帝刘恒逝世后,葬在了霸陵。霸陵位于后世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白鹿原的西边。

汉文帝生前在修建自己的墓地霸陵时,他要求全部采用瓦器,不得使用金银等装饰。而且依山建陵,不准修建高大的坟墓,极大地减轻了工程量和对百姓的徭役负担。

霸陵陵园位于陵区东部,陪葬墓和其他遗存位于陵区的西、南部。霸陵地表没有封土,外围用石头砌成围界,还设置门阙,形成陵园。

霸陵为“亚”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四面各有一条墓道,墓室四周环绕有外藏坑。后世出土的物品有陶俑、陶盆、瓦当、陶罐等文物。

可见,汉文帝陪葬不用金银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说到做到,这在古代帝王墓葬中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