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我为万朝大佬讲历史>第59章 再获第一功

陈玉: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项羽楚军连年征战师老兵疲,加上彭越不断袭扰,楚军面临兵枯粮绝的绝境。

反观汉王一方,因为萧何在关中用心经营,源源不绝地向前方运送兵源和物资,越挫越勇,越战越强,终于熬到了最后,熬败了绝世神勇的项羽及其强大无比的楚军。

诸葛亮:陛下!一个熬字,体现了高祖的创业维艰和萧何丞相的苦心经营。

刘禅:相父所言极是!

唐太宗:高祖和萧丞相不愧是黄金搭档,相互成就。

明太祖:想当初咱也是名不见经传,也是苦苦坚持,熬败了对手,熬到了最后。

鳌拜:干嘛提我?

曾国藩:谐音梗,明太祖是说熬到最后打败了对手。想当年鄙人不才,更是屡败屡战,更是体会到熬之艰难,胜利来之不易。

……

陈玉:消灭项羽和楚国后,汉王刘邦放眼天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汉王:还有谁?

燕王臧荼:心服口服。

齐王韩信:不服的应该没了。

梁王彭越:应该是这样。

……

临江王共尉:老子不服!霸王才是天下共主!

汉王:项羽小儿被老子灭了!

临江王共尉:不管,老子就是不服!你有种来咬老子啊!

汉王:盘他!

齐王韩信:好嘞!

梁王彭越:必须的!

……

陈玉:汉王刘邦又派人消灭了项羽的死忠临江王,暂时没有了反对者。诸侯联名劝进,三辞三让后刘邦称帝,是为汉高祖。

称帝后,汉高祖在洛阳南宫摆下宴席隆重招待文武百官。期间,推杯换盏,好不欢快。初次尝到皇位甜头,汉高祖特别兴奋。

汉高祖:你们都说说看,朕为何能坐天下?项羽为何会丢失江山?

王陵:陛下平常很是傲慢,但是不拘小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打下城池后不吝封赏,功过分明,大家心服口服。

樊哙:陛下天生贵气,吸引了我等一帮英雄豪杰舍命追随。

……

汉高祖:你们说对了一部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朕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朕比不上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唯有韩信,朕心服口服。

三人都是顶尖人才,一心辅佐,所以朕建立了大汉。项羽只有一个范增用不好,因此败了。

陈玉:在汉高祖看来,张良、萧何、韩信是最得力的功臣。

之后,开始论功行赏。汉高祖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文武群臣不服, 汉高祖说明了没有萧何,他们在前线就熬不到最后,就没有后来的荣华富贵,群臣只好勉强认了。

汉高祖还改封韩信为楚王,承认其他六人——彭越继续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张耳为赵王、吴芮为长沙王、韩王信为韩王、臧荼为燕王。

接着又分封了其他跟他最紧功劳最大的二十余名功臣,并讨论位次。其他功臣人数太多,等弄清楚功绩再封。

汉高祖:接下来,大家觉得谁的功劳最大?

樊哙:陛下!我来说吧!

汉高祖:你认为是自己吗?

樊哙:静水流深,了解越多,越觉得自己无足挂齿。这回,我认为是曹参。

汉高祖: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不错,有进步!

樊哙:曹参实至名归。

周勃:没错。曹参身经百余战,灭了两个诸侯国。

灌婴:就该是曹参,打下一百二十多个县。

汉高祖:你们这是在私下比过?

樊哙:陛下一语道破真谛,不然我也不会心服口服。

周勃:没错,事实胜过雄辩!

灌婴:这回,总该是曹参第一了吧!

陈玉:刘汉高祖已经力排众议,重封过萧何,尽管心里还是认为萧何应该排最前。 但也不好得再说什么,不然会让群臣觉得自己偏心得太明显。

这时,已经被封为关内侯的鄂千秋站出来替汉高祖说出了心里话。

鄂千秋:陛下,臣有不同意见。

汉高祖:喔?说来听听。

鄂千秋:楚汉大战中,陛下有好几次被打得大败亏输,靠萧何从关中运输来的兵源、物资,才满血复活的。

樊哙:你简直是在胡说八道!

汉高祖:他说的是事实,你就不要狗叫了。

鄂千秋:很多时候,陛下并没有要求补充,但是萧何想到陛下和大家在前线苦苦支撑非常不容易,他还会主动送来几万人及大量物资,进一步加强了陛下的防线。

萧何:谬赞了,这是我该做的。

鄂千秋:这些都是为汉家天下奠基的滔天巨功,曹参等人只是一时之功!所以,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周勃:不说人话!

灌婴:放学别走!

汉高祖:鄂千秋说得在理,我看谁敢动他!

陈玉:鄂千秋这番议论,把汉高祖不好得说的话说出来了,他就顺水推舟,把萧何排在了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朝拜,还加封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几人,给萧何追加二千户食邑。

而汉高祖爱屋及乌,对其他解围的鄂千秋也加封了。

至此,萧何位居文武百官之首,被认为开国第一功,食邑达到了万户,真正的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