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第104章 分歧

这两个大谋士接连的发言,顿时稳定住了袁尚那已经如乱麻般的心。

最主要的是,他们两位却不是如那几位武将般,就只知道嚎叫着带兵出去强干。

而是提出了看似稳妥的,应该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是,袁尚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口道:

“荀谌先生,辛毗先生,两位先生的提法甚好,甚合吾意。

那么袁尚现在就代父下令,以后这一段时间,邺城的防守,就以荀谌先生为主,辛毗先生为辅,制定出一套防守的计划。

众将军,必须全部配合两位先生,听从指挥调遣。”

有了袁尚的定语,众人便再不多言,听从荀谌与辛毗的安排便是。

其实袁尚想的有点简单。

本来他都想跟他的父亲袁绍商量,要不就带兵退向并州,或者是就直接向刘星称臣。

因为在这个时期,称臣以后还是有活路的,而且大概率的事件,还是会官居原职。

但是现在,他又觉得荀谌说得也有道理,毕竟如果能够不称臣,谁也不愿意主动去称臣。

于是,整个邺城中人,在收到徐荣的来信之后,都立刻行动了起来,战争总动员。

只是暗地里却也有很大一批人,表面上也跟着在做战争的准备,却是在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脱离开冀州的阵营。

这其中就有袁绍集团的核心谋士许攸、逢纪。

他们为什么要起异心,想要离开冀州呢?

那还要说一下袁绍集团的班底构成。

若问袁绍集团最初的班底都有谁?

就是许攸、淳于琼、逢纪。

抛开淳于琼这个大佬不说,许攸、逢纪两人的资历,在袁绍集团内其实是最老的一批。

许攸年轻时就与袁绍、曹操等人交好,不过后来袁术对他的评价不高:

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

为什么呢?

因为许攸曾经与人合谋干过一件,连袁氏兄弟都不敢想、也不敢干的大事:

废立皇帝!

当时是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

你说这许攸的胆子大不大?

当时许攸的具体策划是,趁灵帝北巡时,以防黑山贼为由起事。

没想到当时的汉灵帝得到密报后,召冀州刺史王芬入朝,王芬担忧事情泄露,选择了自尽,许攸等人则四散逃亡(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罢兵,俄而徵之。芬惧,自杀)。

后来袁绍从洛阳出逃后,许攸也跟随袁绍一起逃亡,成为了其帐下的谋士(初,绍去董卓出奔,与许攸及逢纪俱诣冀州)。

论起逢纪的地位则更高,他曾经是大将军何进的心腹(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何进被宦官诛杀后,逢纪也投靠了袁绍,与淳于琼、许攸同到冀州。

所以说,许攸、逄纪、淳于琼是最早一批跟随袁绍的人!

辛评、辛毗、荀谌、郭图则是第二批加入的袁绍集团。

最后加入的是田丰、沮授、审配等冀州本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