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第54章 一石三鸟

就有一个叫做慕容文的将领出来,要以暴力阻止这些老百姓南迁,可是执行命令的那些当兵的,有的却当场不干了。

要知道这城下逃难的几千上万人,都是这些人的父老乡亲,而且他们也都知道逃难是连年天灾,又加上这场涝灾引起的。

如果逼着他们留在冀州,就只有死路一条,而逃到兖州去,就都能活命。

可是那个将领执意带着一些听话的兵丁,对那些老百姓进行驱逐。

一时间,手无寸铁的百姓们只剩下哀嚎,现场惨不忍睹。

这时得到消息的邺城守将审配赶到了,他亲自带人把那个慕容文及其手下给拦住,并且当场斩杀。

然后他力劝老百姓回去,可是当场就有一个老人,指着他的鼻子质问他:

“大人,我们回去就是饿死的局面,而往前走就有可能活命,您帮着我们做个决定,是回去还是往前走?”

审配面看了看几千人的老百姓队伍,一激动,大声地说道:

“你们回去,我审配给你们发粮食,绝不让你们饿死一人。”

可是那老人再问:

“审大人,我相信你说的话,我们这些人的死活,你绝对负担得起。

但是,后面还有人过来,他们的死活谁来负责?

你也为他们准备粮食吗?

如果你不为他们准备粮食,那么还不如我们走,你救后面的人呢!”

审配登时掩面,不知如何面对,最后他一咬牙,将这些人全部放走。

然后他自缚双手,让人给他绑到袁绍处,跪在袁绍官邸外请罪。

袁绍派人去了解了他的问题后,并没有立即下令制裁他,倒是在众谋士面前,独坐呆愣了半晌,思来想去也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田丰站出来对袁绍施礼道:

“主公,此事事关重大,不可轻视。

说来也是蹊跷,我估算了一下这几年的收成,包括大粮商们在粮食求利的往来运送,我们冀州的粮食储存和市场供需上,不应该是现在这样。

按理说,以冀州的存粮,别说挺过今年的灾情,就是连续两三年颗粒无收,也不至于这样。

这还不包括主公您从兖州刘星处交换过来的粮食。

我觉得这应该是各个世家大族都在囤粮惜售,以及大粮商们串通一气,囤积居奇的结果。

所以我建议主公,还是与各大世家大族商量,让他们平价放粮出来,或者是由官府与他们借粮,将来再还给他们新粮。”

袁绍闻言叹息一声:

“我何尝不知现在这种情况,是各个世家大族以及大粮商们在里面做的事?

但是我又如何能去强要他们放粮出来呢?

如果我硬性颁布法令,要各个世家大族开仓放粮,是你田氏家族愿意啊,还是外面请罪的审氏家族愿意?

要知道咱们的根基就在于世家大族,如果轻易地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我怕咱们即使挺过去这个灾年,恐怕将来他们也不会再如从前般支持我。”

众谋士都点头称是,世家大族确实是冀州稳定发展的根本,岂可因为有了些许天灾压力,就去轻易动摇他们?

这时沮授站出来说道:

“主公,现如今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应对,否则老百姓都去逃难,人数一多,却也是一样动摇了冀州的根本。

我看不如这样,咱们可以出台一个政策:

凡是年满五十岁的老人,以及不满八岁的幼童,包括病残之人,如愿背井离乡,各大关隘不得阻拦,皆须放行。”

袁绍听罢立即两眼放光,这是好主意啊!

“沮监军(袁绍听沮授为他分析天下形势,茅塞顿开,立即上表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这主意大妙。

五十岁以上,八岁以下的百姓,愿意逃难我们就让他去逃,都逃到兖州去才好。

而且我们也不会再百姓之间落下口实,并没有不给老百姓留下活路。

而年轻力壮之人,我们又能全部留下。

这样一来,既没减少青壮,却减少了我们的负担,而兖州那边如果接收了这些老幼病残,又增加了兖州的负担,可谓一石三鸟之计也。”

众人也都跟着拍手称赞,都说沮授出得一个妙计。

只有田丰,在拍手称赞的同时,皱了皱眉,不过他却没有再开口出言。

待得记议已定,众人“下朝回家”,沮授与田丰走到一起,问田丰道:

“元皓,我刚才见你对我提的计议直皱眉头,是觉得我哪里说错了吗?”

田丰看了看沮授道:

“年老的和年幼的,包括病残的都被放逃难走了,留下的都是青壮,这看起来好像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可是一旦这些人逃到兖州之后,却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要是明后年我们两个州发生了冲突,你觉得这些青壮最后的选择会是怎样?

沮监军,别人想不明白其中的关窍,以你的智慧,又怎能想不明白?”

沮授苦笑道:

“田别驾,我就知道瞒不过你的法眼。

可是现在这种情势下,你觉得咱们还有得选择吗?

以咱们主公的魄力,既不敢直接强力从世家大族里往外抠粮食,维系冀州的运转。

又心慈手软、优柔寡断,不愿意直接对老百姓弃之不顾,怕惹上为君不仁的名声。

我也只不过是提出了一个,他想要却无法直接出口的主意罢了。

而且,这个主意我不提,还有三个人会提出来,我想田别驾能猜到这三个人都是谁。”

田丰也跟着苦笑道:

“你们几个倒真是主公的智囊,每次揣摩主公的心理都是分毫不差。

可惜,咱们的这位主公既不心狠手辣,做事不择手段。

也不一心只为社稷黎民,克己奉公,立国兴邦。

你说的对,心慈手软,优柔寡断,志大才疏,这些自古名主不该犯的错误,他都犯了,不该有的毛病他又都有,将来的结局可想而知。

反观兖州的那位刘义元,小小的年纪,就能做到一心为民不说,还深谋远虑。

虽然冒头才三几年,但是据说十年前就在运筹帷幄,到如今算是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