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总裁豪门>四合院之美满生活>第266章 插队下乡

知青是特殊年代特殊的产物。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宣传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只是到了今年在城市里的知识青年太多了,而且工作还不好找。于是到了学生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强制性的要乡下插队了。

棒梗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也面临着要下乡插队。贾张氏慌了,他是农村出来的自然知道农村是个什么样,棒梗也不愿意下乡。

现在的这些知识青年只有三个选择,一是当兵。二是进厂上班,参加工作。三就只能下乡插队当知青了。

棒梗当兵没戏,毕竟当兵是要政审的,就贾东旭的事棒梗政审是通不过的。工作?贾东旭的工作让秦淮茹接班了,棒梗上哪去接班?贾张氏想起了阎家和刘家都是给孩子买的工作,于是也想给棒梗买个工作。况且贾张氏不缺钱!

贾张氏的想法是好的,只是现实更加残酷。贾张氏只知道轧钢厂,可是轧钢厂里今年没人要退休,更没人要卖工作。贾张氏又出去打听其他厂,可惜认识她的人谁也不想帮她,而有些想卖工作的人听说贾家的事后也不卖她了。

以前有易中海给她出主意,有秦淮茹帮她,现在贾张氏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

“解矿啊,你这工作买的值吧!你看看现在的贾张氏,整天的求爷爷告奶奶的要给棒梗买工作,还买不到。当初你要是在犹豫着,到了现在你也要下乡插队去!”阎阜贵现在心里欣慰啊,去年花的钱太值了。要不然自己家两个孩子都要下乡当知青去。

“爸!值!太值了!昨天我听说我的一个同学,去年因为嫌贵就没买工作,现在也要下乡插队去了。”阎解矿现在心里也非常侥幸,幸亏去年自己买了工作。

“唉!咱们院里还有两家也是的。当初还和我打听买工作的事呢。只是他们嫌贵罢了,说是买个工作把家底掏空了!现在想买也更加买不起了。我听说现在一个工作名额要到八百块钱了,还有价无市!”阎阜贵说到院里的事也唏嘘不已。

杨松家的孩子们都还小,杨松不着急,可是徐慧珍急了。

徐静理今年是考上高中了,可是两年后毕业也要面临这一问题。

“全无,等静理毕业后让她到小酒馆接你的班工作吧,你还是干回老本行吧。”

“行,只是静平呢?还有静天呢?静天还小这还好说,静平可是就小静理两岁啊!”

“唉!要不咱们找杨松问问去?他家北辰和静平一样大。再说了这仨闺女可都是他的干闺女,他不帮忙谁帮忙?他忍心看着三干闺女下乡插队?”

“嗯,这倒也是。咱们抽空去问问。”

小酒馆里最近都在谈论这事,黄援朝现在也是难做,一面是上级的号召,一面是街坊四邻的说情。还有许多人放言要看看黄援朝让自己的孩子怎样。

其实黄援朝一点不担心自己的孩子,要知道王家和黄家都是烈士家属,孩子们想当兵那自然是很轻松的事。况且王父王母还有两个工作名额呢!

贾张氏被逼急了,直接到轧钢厂里闹了起来。说是要要回贾家的工作名额。可是连厂门都没能进去。当初贾东旭的名额让秦淮茹顶替了,还哪里来的工作名额?

“棒梗啊!我苦命的孙子啊!你怎么这么命苦啊!你爸死的早啊!你妈又是个不检点的啊!现在你让我怎么办啊!苍天啊!你真是瞎了眼啊!怎么就这样对待我们贾家啊!”贾张氏内心苦啊。

棒梗的名字被报给了知青办,知青办也下达了知青插队的时间。其实四合院里不光有棒梗要插队,还有两家孩子也要插队。

这两家还来找过杨松,想让杨松出面说说情。可是杨松不愿意,他也听阎阜贵说过,去年两家因为嫌贵没有买工作。现在后悔干什么?

这两家里在心里也恨上了杨松“哼!你家有仨孩子呢!我看你怎样办!”其实他们也知道杨松真想要安排自己孩子进厂还是挺简单的,只是都在心里忽略了而已。

有人不愿意下乡,可是有人还自愿下乡。既然事已经成了定局,有人要下乡的家庭都在为他们准备这一切。贾张氏怕棒梗在乡下受苦让棒梗多带点钱票。可等贾张氏把自己藏在各处的钱找出来时才发现自己藏在炕角的钱少了很多,怎么数都是少了一百多块钱。贾张氏直接嚷了起来“出贼啦!我们家被偷啦!”

不过贾张氏的叫嚷声并没有引起院里人的关注。

贾张氏叫了两声之后就愣住了,因为谁家小偷不把钱都偷走?还给你留下那么多钱?等着下次来偷?

“棒梗!你过来!这些钱是不是你拿的?”贾张氏想起了棒梗。

“是啊?反正这些钱最后都是我的!”棒梗说的一点都没错,这些钱最后都是他的。

贾张氏噎着了,现在也顾不上和棒梗继续扯皮了,贾张氏算了一下手里的钱,然后拿出一半给了棒梗。

“棒梗,明天你就要走了。这些钱你收好,还有这些粮票,你都要收好。到了农村还不知道几年能回来,省着点花!”

“知道了!”棒梗语气有些不耐烦,可是眼睛却放在贾张氏刚才藏钱的地方。

贾张氏没注意到棒梗的眼神,还在那继续唠叨着。

这一夜贾张氏怎么也睡不着,毕竟自己疼爱有加的孙子要离开自己了,还特么的是去插队。棒梗也睡不着,这点钱够什么?那些钱都是我的!

快天亮了,贾张氏起身为棒梗做最后一顿早饭。棒梗见机会来了,一溜烟的就进了里屋。两个妹妹倒是睡的安稳,棒梗快速的把钱拿好,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出去吃早饭。

南锣鼓巷,锣鼓喧天。这些下乡知青披红挂彩的被卡车送到了火车站。

火车轰鸣声中,棒梗离开了四合院,离开了北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