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玄幻奇幻>穿越仙侠的我又进入无限空间>第177章 历史(二)

李鸿升自然是打算选择已经明确特性的,道脉提供的筑基灵物与他之后准备转修的功法挂钩,是功法的补强,这个他不用担心。

看来等应付完师父的检查后,问问能不能进炼器殿任事。

第二日讲法之时,虽然弟子们对李鸿升态度依旧冷淡,甚至有几人因为昨天胜了伊文辉而有些敌视,但已经有一些人见到李鸿升时会叫声“师兄”,打个招呼。

这样就够了,李鸿升不想发展什么人脉,那样太累,也不指望所有人都跟他关系好,但也绝不能与所有弟子交恶,这样就好了。

今天讲法,伊文辉没来,李鸿升身后的位置空着,想来是陷入自闭了。

今日额外开讲,讲的是水遁,长老昨日见两位弟子斗法,告诫弟子们与人争斗时,需先考虑好退路,能进能退,逃命神通必须好好习练。

水遁是五行遁法的一部分,没有下级法术,若是学完五种遁法,便可以申请学习“大五行神遁”这门大神通。

五行遁法不止一家道脉有,就如安寿峰五种都有,不过在水遁上有突出造诣,开发出不少变种。

今日讲法讲的便是水遁的额外应用,在水遁时,割舍大量法力,制造一具与自身身躯灵魂波动相同的幻影,分成两路逃命。

在逃命时增加一点希望,如果舍得,切割自身灵魂可以使得这具幻影更加逼真,是贯彻水遁逃命思路的一种应用。

同时还讲了如何用天一神水、三光神水、一元重水等珍稀灵物来永久加持水遁,着重讲了三光神水,这是可以量产的灵物,不难搞到。

三光乃日月星三光,以特殊器皿,在特殊时间段或者适合的地点布下阵法,就能提取出三光神水,越是精纯的三光,品质就越高。

但如果要求不高,仅用于加持神通的话,普通的日月星三光制出的三光神水也完全够用了。

至于最高品质,那就要去太阳星和太阴星上和那对凤凰打一架,反正云水天宫的外交状况基本只有两种——老死不相往来和见面就要分生死。

李鸿升虽然现在没法修炼神通,但也牢牢记住师父讲的内容,留待筑基之后再来消化。

讲完法后过了两日,李鸿升才从一位路过的弟子口中听到伊文辉的消息。

他居然申请去妖族前线,而且已经审核通过了,他现在归属于总宗,所以可以直接申请,而不用由丹心山派遣。

等到了妖族前线,就要遵守战时军令,届时丹心山也不能对此进行干涉,因为现在坐镇妖族前线的是位地仙长老,素来以刚正严明出名,将宗门法度看得很重,不近人情。

看来他这神通来路是真的有问题,不然不至于这样跑路,但李鸿升也不理解,真有问题,为什么要在之前斗法的时候用出来?害他不少准备都没用。

李鸿升也不再多想,以后若是有缘再次见面,那大概已经是他高于伊文辉一个境界了,没有担心的必要。

拿起《九洲人物考记·初代人皇篇》的第一本,桌案上放着一本空白的笔记,李鸿升一边翻看,一边将值得注意的点与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大陆上尚且只有九洲之地与零散海岛,云水天宫尚未退守海外,依旧执掌九洲正统。

在这些修士的想法中,他们会像以前的仙道大宗三清圣宗一样,统治九洲十万年以上,却从未想过不到千年,云水天宫的统治就土崩瓦解,不得不退居海外。

由于这部书的主体是对初代人皇的经历介绍,对于云水天宫当年做的事情语焉不详,只是进行了一个背景描述。

当时云水天宫战胜以三清圣宗为首的旧法宗门,残余的旧法势力退居幽州,三宗合并,布下一焏三元通天大阵,严防死守。

云水天宫上层高手众多,地仙级别高手接近十个,但立派时间很短,门人弟子仅仅七百多人,尚不到一千。

还有大量旧法宗门投诚,内部政治极端混乱,加上驱逐麒麟于北极冰原,将凤凰压在海底火山,九洲一时地震、台风、日食等天灾频发。

大乱整整持续上百年,九洲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灾不断,政治混乱,有时候辛辛苦苦挣扎着活了几十年,一个运气不好,碰到修士争斗,就死于余波之中。

但同样的,混乱也导致了大量的机遇,死去的修士尸骸,破败的宗门遗迹,地气混乱下产生的灵物,修行之路向凡人们打开了一道门缝,尽管门后是无尽的争斗。

人皇便诞生于这段混乱动荡的年代,他是一游民长之子,从出生起便居无定所。

当时九洲地动频繁,失去麒麟镇压调理加上修士争斗引起地脉迁移,以往千百年都稳定的地形都几乎产生了变化。

河流会干涸或者暴涨行洪,山谷会变成高峰或者平地,沃土也可能变成沼泽或者荒漠,游民便是那些主动向着更好更适合生活的土地迁移的人。

游民长便是带领游民的领袖,这并不容易,一块好地,往往不到十年就会被新的地动破坏。

太好的土地也不行,往往会生成灵物,引来修士争抢,一个还好,看修士心情游民还有活路,若是两个乃至更多,大打出手之下,游民根本受不了半点余波。

人皇跟着父母从出生颠簸到及冠,二十年的人生中没有在一个地方呆过五年以上,见过也吃遍了当时所能吃的大部分苦难,好几次差点就死了。

直到最后一场修士斗法的余波,彻底毁灭了这支三百人左右的游民队伍,仅有人皇与几个小伙伴存活,并获得了一位修士的遗产,几人一起踏上了修行之路。

这是人皇修行前的经历,摘录参考自后来大离大祭师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