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翻开《聂绍祺批孔孟一百三十七言》,开篇就写“若大义不能兼容小义,则不足以称大,亦小也。”

后面也多是驳斥反复之言,李鸿升看完也是有些感伤,聂绍祺一生受孔孟之道影响太重。

虽然因为复仇一事,纠结痛苦三十年,但也依旧只是在孔孟的框架上驳斥孔孟,不曾真正跳出这一套仁义体系,否则恐怕又是一位哲学大师,开宗立派之祖。

拿起另一本《他化执我神功》,翻阅一番,李鸿升也不禁感慨聂绍祺着实武学奇才。

此世武道发展不深,仅有后天先天二境,后天看似分出很多阶段,但不过是积蓄内力。

先天境则是打通天地二桥,听说能够与天地进行循环,内力几乎用之不竭,但武道到此就到头了,后面怎么走也没人知道。

聂绍祺困于先天二十多年,又饱受内心折磨,某日思辨之时,观孟子性善论有感,故创此功。

先天之后不少高手都有尝试,有的认为应该结合心灵神志,有的认为该师法天地,有的则穷究内气,以水火炼气。

聂绍祺认为内气与人的思想情绪息息相关,他复仇之前,内力强盛勇猛,若火焰熊熊燃烧;复仇之后,内力深幽若海。

此功便是专对思想情绪动手,人的思想情绪与经历息息相关,但毕竟人生有限,经历有限。

但好在,人能够对他人感同身受,即使只听故事,都能为之心伤。

此功要义便在于,以他人经历故事思想情绪,于自己心中构建,深入代入他人,感其思同其情。

此功必须先天之后方可修行,而且要求苛刻,必须自身有非常深刻的经历。

聂绍祺自述,自他创此功以来,除了浔阳城那次只试过一次。

因为他最深刻的经历就是被灭门的痛苦和复仇的折磨,其他都达不到使用此功的标准。

他因此与一人同感,再一次感受了灭门之痛,从此永绝此功,不肯再用,言此为魔功,非大圣大贤,用之必入魔道。

李鸿升看完也明白了,只有非常深刻的经历才能同感,而同感便是再次经历类似的事,又会加深这种感情情绪,使得其他情绪更难同感。

最后便会变得偏执极端,难怪名为《他化执我神功》,不,或者说是魔功更好。

而聂绍祺在此功后面记录了些思路。

要么兼修佛法,以期达到,大执亦大悟的境界,放下执念,悟空成就佛陀菩萨境界。

要么必须同时有多种情绪互相牵制,不至于一执再执。

但此功之强,也不需多说,聂绍祺灭门十一家,将复仇之心壮大,用出此功,内力就强了不止一倍,这可是天下第三的内力啊。

此功是特殊武功,虽然红色品质,但李鸿升也有些犹豫要不要加入职业之中。

寻找真凶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先看看手中有什么值得公证的道具。

三本神功是聂绍祺所送,又可以作为就职道具,不需要带出,所以不用公证。

缴获三把好剑,那对师兄弟的杂物若干,没随身带秘籍真的差评。

这三把剑只有那个师弟和聂绍祺的剑被主要任务四认为神兵,师兄的剑则是一般。

唉,李鸿升犹豫了片刻,选择公证了聂绍祺送他的书和剑,以及县令大印。

[聂绍祺批孔孟一百三十七言(白)]

[类别:杂物\/书]

[特性:无]

这书李鸿升早有预料,但他也愿意浪费一次公证机会,来进行收藏怀念。

[县令印玺(紫)]

[类别:一次性道具]

[于进入世界前使用该道具,获得+1传说度,该传说度指向政府、官位]

[袭月]

[品质:金]

[类别:武器\/短剑]

[装备需求:敏捷20]

[特性1:此剑刺击伤害极大提升]

[特性2:使用此剑击杀敌人时,短时间内小幅度提升受到的伤害和造成的伤害]

[备注:家仇国难如何选?舍情忘义由心定]

[配件:空、空]

看着备注,李鸿升也不由长叹一声,随后把另外两把剑给分解掉。

嗯?为什么是一蓝一紫?李鸿升本身对炼器有一定认知,虽然这个世界与九洲不同。

但师弟的那把剑不管是材质还是对内力的增幅效果,都稍胜[袭月]一筹,应该也是金才对?

想起自己炼了这么多法器,也没有一件达到金色品质,李鸿升若有所思。

看来这金色武器与紫色武器的差距不在于材质能力上,还需要一些更为关键的东西,会是传奇度吗?

主要任务三已经完成,倒是因为他本次寻凶没怎么用真面目,做事也少有人知,声名度只加了二十,不过无妨,后面有的是机会。

收拾完行李,又在浔阳城中好好逛了一圈,买了大量美食小吃收于储物袋中。

城中虽然依旧戒严,但浔阳毕竟临近江畔,更值此时襄阳盛会,来往船只货物众多,英嘉福也没有强行封锁,只是简单记录来往人士信息。

李鸿升明面上毕竟刚来浔阳,与作案时间不符,又是百兵谱上有名,负责记录的捕快自然没有拦他。

听说他要去襄阳后,还热情的帮他问了附近的船行,得知后天有一艘楼船会在浔阳停靠,正是要往襄阳去。

浔阳与襄阳地隔五百余里,又是逆流而上,若是坐小船,恐怕费时费力,李鸿升思考后也决定等这艘楼船,便向船行细细打听。

方知此船乃江南建邺名门纪家所造楼船,由漕帮派人负责保驾护航。

纪家在江湖官府都有门面,当代有纪氏三杰,大哥纪远在京城做官,听说官至四品,乃朝堂重臣。

二哥纪秀则是江南赫赫有名的侠客,十年前还是四大公子之一,风流倜傥,武艺不凡,现在是漕帮客卿。

三弟纪温是其父晚来得子,小他二哥十几岁,如今堪堪及冠,不过背靠纪氏,江湖人也给面子,得了个“急公好义”的名头。

纪温遍邀豪杰于此楼船上,自建邺而去襄阳参加试剑大会,凡是江湖豪杰,只消败其四位门客之一,便能免费上船,美酒佳肴放开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