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231章 管家幕僚

马车到了徐州城外,时间已差不多到了申时。

这个时间点,李宁安自然不会再选择进城。

那知府衙署还不知有没有收拾过呢,别到时灰尘满地,还是得临时整理后才能住人。

所以他们不如明早再过去,今晚就歇在城外驿站好了。

大半个月的长途跋涉,如今终于到了地方,要说不开心那肯定是假的。

特别是李宁定最是闲不住,还有李远谦这个小的,以前最爱乘坐马车的就是他们,每回只要一听可以出府玩,这娃儿那可以说是两眼放光都不为过。

可经过这么大半个月的官船坐下来,在船上待的已经是厌烦的不能再厌烦了。

所以这会儿到了驿站后,大小几人都迫不及待的下了马车。

就连林寻亦是如此,再看他们的脸上,全是一副终于到了的轻松模样,看得李宁安忍俊不禁。

见娘子要从马车上下来,李宁安忙上前搀扶。

到了徐州城,但现在还不是见欧阳端的时候,毕竟还得打听一番这位欧阳大人的动向。

欧阳端是靖安十一年的进士,如今已是为官二十七载,比谭彦霖还早一科。

如今,欧阳端身份既是漕运总督,又兼抚江南。

漕运总督府通常设在南京,但也有时候设在徐州、兖州等地。

漕运总督不仅负责漕运一事,还管辖兵备、海防、钱粮等事务。

此次出行,李宁安还特意带了一位管家,用于处理接下来驻留徐州所面临的诸多事宜。

这管家与彭五四肯定不同,不单单是要处理家中庶务,而且今后李宁安的大多应酬连带着迎来送往,规划事宜,出面代表都离不开他。

刚考中进士时,他只在翰林院修史,所需处理庶务不多,因此并不需要专门的管家来协助处理琐事。

但是到了李宁安担任诰敕房、晋升东宫日讲之后,就不一样了,家中连带着府外事务繁多,管家是少不了的。

不过那时倒是无需李宁安费心寻找,一放出风,就有数位甚至十数位举子主动上门自荐,想要为他效力。

虽然李宁安的官职并不高,但对于管家的要求却不低。

作为朝臣的管家,所承担的责任绝非仅仅限于后院杂事,那些琐事林寻一样能够应对。

像潘世同的管家行九、张国起的管家张预,他们的声势往往不逊于朝廷大员。

他们不仅能够游走于朝廷官员之间,在阁臣和其他官员之间搭建桥梁,还可以在暗中代表官员处理私事,充当官员在外的代言人。

李宁安经过详细筛选,最终挑选出一位名叫叶长的举人。

叶长已经过年半百,经过数次会试未能中举后,便一直在顺天府大兴县的学堂中担任馆师。

李宁安认真考察后发现,叶长不仅学问扎实,而且在朝闻风奏、河道、农桑和算术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可以称得上是大雍朝的全才。

可惜在科举制度决定一生命运的年代,这样学用繁杂的人才注定无法得到重用。

五十岁之前,叶长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担任一处地方官可以救济斯民,为百姓做些实事。

因为会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不过那时年轻的叶长并不会感觉疲倦,心中憋着一股气,自然不会依附旁人。

然而年过半百后,他的精力远不如从前,之后考试文章的水平也不及年轻时达到的水准,走科举进士及第的路子是行不通了,但救济斯民的理想却从未断绝。

最终,叶长只能放弃考取进士的心愿。

再想为官就只能走两条路,一个是为朝中大佬或者地方大员担任幕僚,再就是去吏部排队,等着官位空缺。

李宁安被贬至河道,他原以为叶长不会愿意跟随他一同前往,毕竟等李宁安回京不知要何时,对于想要施政地方的叶长起不到什么作用。

只是没想到叶长却二话不说收拾行装,与李宁安一同来到淮北,现在即将去徐州就任。

现在李宁安都能回想起叶长信任的目光,让李宁安十分感动。

叶长是山西人,年轻时曾在南方各地游历。

他与李宁安一边欣赏着河道两岸的风景,一边聊起了两淮盐事。

江南各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漕运,另一个是盐务。

盐税收入占据了大雍朝国库税银的一小半。

而经由徐州放出的盐引产生的收益何其之多,更是占据整个大雍盐务收入的四分之一,仅次于扬州。

是以两淮盐运使虽为从三品官,若是一省布政使,盐运使是不乐意干的,往往要升至巡抚才算升官。

徐州城中目前既有漕运都督府,又有盐务使司,但无疑都强势盖过了知府衙门的风头,在徐州常只听百姓知晓漕督而不知知府大人。

彭大随着码头小吏探查一番后,赶忙回禀李宁安,欧阳端此时不在衙门。

李宁安只得暂时歇在官驿,明早在前去报到。

……

第二日一早,李宁安到达了漕督衙门,并出示了吏部发放的敕牒。

巡门兵卒随后赶忙进去报告情况,片刻后,一位青袍官员走了出来,说道:“阁下就是李同知吧?”

“正是在下。”

“下官乃是徐州推官娄应籍,见过李同知。”

正七品徐州推官为何会在漕督衙门,其实和漕督衙门的配置有关。

根据现在的观点来看,漕督衙门可以被视为典型的行政机构,类似于部门、委员会、办公室或者局。

与地方政府不同的是,在地方上,每个县、府或布政司都有具体的官员负责具体事务。

漕督衙门的办事效果往往取决于地方的配合程度。

漕督衙门下设有常盈仓和抽分厂。

前者主要负责存储和转运漕粮,而后者则负责管理船厂,包括船只的建造等工作。

通常情况下,各船厂的领导由影卫司负责指挥。

此外,漕督衙门还有一些官员负责河道、洪水、闸门和泉水的管理。

这些官员通常由徐州地方官员兼任,其中负责河道管理的官员往往也担任工部的职务,而负责洪水、闸门和泉水管理的官员则多为工部主事。

目前,徐州推官兼任正七品所正的娄应籍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驻扎在徐州防洪段,因为欧阳端决定在徐州进行治水工作,所以娄应籍先到漕督衙门报到。

在路上李宁安也是听说了,欧阳端以治水人员不足为由,将漕运官员大多调离,说法是暂时充分满足河道衙门需求。

但其中意味,李宁安不信没人看的出来,可调任河道是阳谋,朝堂诸公更是想着赶紧疏浚河道,自然不会拒绝。

漕运官员明知其中蹊跷却只能往前走,从这里看,李宁安不得不感叹欧阳端倒是好手段。

\"漕台可在府里么?\"李宁安问道。

李宁安提前两天来到徐州,本来是想早点见到欧阳端的,没想到欧阳端去视察河堤了,需要再过一天才能回到徐州。

\"漕台早有规定,如果李同知到了,就先查看黄河徐州段的条文。\"

徐州是大雍朝的重要水利枢纽,连接南北交通的要道。

由于京杭运河和黄河相邻经过这里,徐州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洪水灾害。

李宁安手中的文件详细记载了从靖安朝至今徐州所遭受的洪水情况,内容实在让人不忍直视。

不过李宁安还是硬着头皮,非常仔细地阅读每一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