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202章 东阁观政

前朝吏治腐败马政败坏,马政早已名存实亡,随着各类庄田的兴起,社会风气开始败坏,一些马政官员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具体表现在身处其位而不谋其政。

更有甚者进行大肆侵吞财产,对马政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太祖时,朝廷屡次兴兵北伐都徒劳无功就在于缺马匹,没有骑兵,凭借着两双脚追敌无疑是痴人说梦。

显然潘世同是对李宁安的价值以及是否值得培养展开了一次考验。

李宁安心中感慨万分,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卓越表现,加之穿越的因素,其勃发之气似乎在不经意间迅速显露出来。

尽管李宁安自知他十分优秀,他真的是很懊恼。

目前朝堂争端正在风起云涌之际,李宁安对每一项政令细节都极其关注和认真审视。

潘世同要推行马政革新,自然必须从处理政务的人员开始着手,若是连人都无法聚齐,所谓的革新只会是空谈而已。

李宁安仔细研读了有关政令的文件后,他满脸疑虑地缓缓退出了内阁,此时他仍在脑海中思考这些政令中的条文内容。

潘世同此举可能有两层意图,一方面是在考验他,另一方面是在评估他是否值得培养。

是否站队成了一个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如果这个机会给其他人,恐怕早就高兴地加入了,跟着阁老简直是今后的人生坦途。

然而李宁安毕竟熟知官场残酷,即使自己果断投效,除非献上良策否则是进不了潘党核心的。

目前朝堂上呈现的是一种良性党争,政局平和无太大动荡,政令没有似王朝末年党争那般恶意颠覆,可李宁安没想好站队。

李宁安是所有翰林同僚中最年轻的人之一,他可以忍受比大多数人更多的艰辛和躁动,静待时机,在面对潘世同伸出的橄榄枝时,他将接还是不接呢?

当下天气仍然异常炎热,李宁安一边走一边思考,身上不知不觉冒出了许多汗。

京城的冬天寒冷刺骨,但夏日依然炎热难耐。

李宁安回到家里先喝了一碗绿豆汤,然后进入书房,闭门思考这些马政条例是否还有改进的余地,美其名曰为朝廷省钱。

他回想起这些政令的内容,潘世同设想的方案已经相当完善,即使李宁安提出改进意见,也只能从细节上进行完善。

置郡牧监于百里营所,随水草利便立官署专职牧养这种方式花销实在是太大了。

还有马政条例中的一些细节,李宁安觉得操作起来有些艰难了,还需要再商榷商榷,使劲往里砸钱什么事想不成都难。

他列出了几点建议,无论选择站在哪一方,他只希望按照自己的本心行事。

既然心中有何想法,那就坚持下去。来到这个时代,难道他只想守住自己的小天地,过上安逸的生活吗?

如果只追求这个目标,他其实已经做到了。

第二天回到翰林院上班,李宁安继续完善自己列出的建议。

养马省钱之道不是那么简单的,潘世同针对此事已经商讨数年,因为朝廷征伐北疆无功而返事情多以,异族并未接受朝廷册封,但两边的走私贸易却是盛行,难以遏制。

盐、茶等物资在草原荒漠诸多部族中必不可少的,但朝廷在武力上难以打服人家,于是施行经济限制,效果还是好很多,远离边塞的部族多有私下归附雍朝。

但几个大的部落王庭却依靠走私、打草谷勉强维持,依然走私屡禁不止,何不朝廷吃下这份利益。

不过想想其中阻力应该会很大,参与走私的肯定不是寻常商人,再加上皇上对待此事态度不明。

最有效敛财的手段无异于以茶易马这种手段来获取马匹,使其成为得到马匹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收到政治上的制衡效果。

他原本以为自己没有写下多少点子,但仔细数来,似乎已经有了不少条款。只不过他无法确定交给潘世同后,次辅大人内心会如何看待。

次辅会认为李宁安是个冲动的年轻人吗?或者会认为他刻意推辞他的招揽吗?

尽管上司要求他提出意见,他一次想出多条,就是不知这种做法是否会有些过分。

等到了下值时间,李宁安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想法交给了潘世同的中书令。

接下来的几天,他一边悠然地修史,一边等待着潘世同派人前来找他。

可惜的是,几天过去了,却没有任何消息。

潘世同之前提到的轮值诰敕房的事情似乎也没了下文,去东阁学习的事情他还是非常期待的。

但李宁安并不困扰,如果潘世同认为他得罪了他,那就是得罪了。

作为翰林官这么一股清流,不得罪人才显得不真实,即便的内阁辅臣。

李宁安没有等到潘世同的消息,可朝堂上,潘张两人的争斗却愈发激烈。

没等李宁安关注,内阁那边就传来消息,武英殿大学士潘世同的中书来通知让他去诰敕房当值。

到这李宁安也没明白潘世同的具体想法,不过诰敕房这个晋升之阶是自己凭本事争来的,自然是要去的。

诰敕房的面积虽不宽敞,装修也并非豪华,然而对于各衙门的官员来说,这里却是一个神秘而庄重所在。

诰敕房的职责相对简单,主要负责处理书信办文、翻译诰书和外文文件、揭贴、兵部记录功勋、勘核底簿等事务。

其中,翻译工作由四夷馆承担了一部分,因此诰敕房仍以办理诰敕和揭贴等工作为主要任务。

那么,为何翰林们都向往诰敕房,答案就显而易见。

除了靠近阁老们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揭贴等工作的重要性,这里是整个大雍朝的运转核心,政令就是出自这里。

唯一不方便的地方是自从李宁安值班诰敕房之后,他起床的时间比平时还要早,一众翰林的公房连成片,总不能让阁老等你外加安排个单间吧!

当初在翰林院中,他还可以悠然自得地点个卯,与同僚们聊几句天,品味一壶侍书拿来的清茶。

再吃一些藏书阁免费的点心,即便有修史的任务,也有固定的数量,可以在一天内完成,毕竟手下人还算尽心尽力。

然而一到了诰敕房,要写的诰敕心里完全没了谱,李宁安也没有手底下一群帮手。

一时间心里都有些迷茫了,来诰敕房入东阁学习是晋升的阶梯,可这也太累了。

文书一到他手上,就得紧急处理,毕竟他不能让那几个大佬们等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