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78章 诰命

诰命在雍朝还是很有含金量的,母亲或妻子的一种加封,是一种荣誉象征,没有实权。

虽然没有实际权力,但她们却享有特权!

首先,所有的诰命夫人都有一定的俸禄,数额根据品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其次,京城的诰命夫人,尤其是一、二品夫人,有机会应邀参加皇后主持的宴会。

这绝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第三,诰命夫人见到比自己品级低的官员时,可以不下跪也不行礼。

相反,低品级的官员见到高品级的诰命夫人,必须行礼,无论她们是否拥有实际权力,这是恪守常规。

例如,他们见到大臣时,无需下跪。

如果诰命夫人在当地犯罪,地方官员也不能随即审判她。

只有朝廷发布旨意,取消她的诰命夫人头衔,才能进行审判。

大体上是与功名相似的,秀才功名要被剥去,同样要经过一省学政的同意,举人往上更是只有朝廷经过评判之后再行决定。

诰命夫人,着重点在“诰”字。

“诰”,在古代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这个字代表着“以上告下”的含义。

在任何王朝,只有皇帝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宣告天下,所以诰命是指古代皇帝封赠的官方文书。

诰命夫人是皇帝赐予的封号,所以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另外,诰命夫人也存在一定的等级区分。

拢共分成九等:一等国夫人,二等郡夫人,三等淑人,四等硕人,五等令人,六等恭人,七等宜人,八等安人,九等孺人。

诰命,含义有两层。

首先,指皇帝允许并以专门的诏书封赠有功之臣为一至五品官,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荣耀表彰。

其次,对于表现突出的官员,皇家会用诏书授予他们的家属一个荣誉证书。

诰命夫人只有一到五品,而且一定是丈夫或儿子表现出色。

另外,诰命夫人的品级一般不会高于那个带来荣誉的丈夫(或儿子)。

那么六品到九品就叫作“敕命”。

用敕书所封赠的官员,大多是六品到九品。

而这些官员的夫人如果被封,就是“敕命夫人”。

诏命和敕命的区别在于所赐予的官阶不同,授予的“证书”内容也不同。

诏命夫人是一个俗语,特指一至五品官员所赐予的封号的女性。

刘知府宣布了圣旨,对许氏说:“宜人,状元郎此刻正在京城为天子办事,你不必太过担心。”他还向李金辉点了点头。

“辛苦您了,知府大人。”

刘知府环顾了一下李家的院落。

这个地方是三河村三河交汇的地方,果然极有文运气象,然而李家家宅却着实简单了些。

只有重修的门楼显示出一些气派:“天子特赐的状元碑正在制作中,如果您有任何事情,可派人至府衙,本府自当为状元郎的家眷分忧。”

刘知府和甘知县带着其他官员离去后,留在三河村附近观看热闹的百姓越来越多。

李明山紧急安排人办酒席,并约了两三日后请附近街坊及家中亲邻吃酒。

李家外面,鞭炮声和锣鼓声一直持续着,李宁安成为了状元,而且是自大雍建国以来常德府的第一位三元及第者,常德府的人们都感到非常荣耀。

过去,桃源的士子在科考中总是被武陵县压制,无论是府城还是武陵等县提到桃源的士子时都带着一脸不屑。

然而今天,李宁安完全让他们翻了身!

朝廷旨意下来,李宁安自然是知晓的,一来是写信回去不见得比官驿快,再者是给家人一个惊喜,只是他先前还疑惑圣旨不是都由宦官去颁旨,直接发往地方算咋回事。

王明升还为此笑话过李宁安,这些宦官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去朝廷大佬或者勋贵家讨得的跑腿费能与老远一趟去湖广相比吗!

再说了皇上好意授与你家诰命,大概已经成为朝廷惯例,皇上不过问,这些人自然不着急,由当地主官颁旨是一样的。

等刘知府他们走远后,前来观看热闹的乡亲们纷纷出门,向李金辉表示祝贺的声音不绝于耳。

回到李家,许氏和王莲英各自捧着自己的诏书,显得又恭敬又爱不释手,蓦地,许氏忽然偷偷抹起眼泪来。

李金辉见状,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笑骂道:“哭什么哭,喜极而泣也不行,这会儿掉眼泪多晦气,别把咱大好的喜气给冲散了。”

许氏一听,立刻就止住了眼泪,忙不迭的说道:“我,我刚才那是高兴呢!”

高娘子在旁边看着也有几分羡慕,她能在这儿,还是因为自己是李家至亲,不然一般人等连聆听圣旨的机会都没有。

这会儿便笑着说道:“娘,这可是圣旨,精贵着呢,咱是不是找个屋子收拾干净了,把圣旨供起来。”

许氏一听,大赞:“对,就是得这么着,就放在咱家祠堂里,到时候每天都给上香,让圣旨上头的龙气保佑咱们家。”

不过说别的,圣旨也是贵重物品。

只是圣旨就不说,光是那两套诰命朝服,上头用的丝绸是江南之地的贡品,想买都买不到,更别说上头栩栩如生的花朵了,这一看就不是普通绣娘能做出来的。

高娘子看着,忍不住伸手摸了一下上头的花,却被许氏一巴掌打开了手,只见许氏瞪着眼睛,喝道:“干什么,可不能弄坏了。”

许氏觉得,今晚恐怕是自己这辈子出手最大方的时候了。

每个报喜人,都有个大红包,差役每人一两,撒了不少喜钱其他人差不多是每人都有一两文。

这一出手就是十几二十两,不过许氏连眉毛都没皱一下,给的爽快极了。

许氏这次慷慨的赏钱,对于整个村庄来说无疑是一份巨大的喜事。

虽然送喜报扰了人们的休息时间,李金辉决定改日邀请大家一起来家里喝喜酒。

村民们哪有不应下的道理,纷纷笑着点头,届时一定过来沾沾状元公的喜气。

喜报送到了,赏钱也拿到了,报喜一行人也乐滋滋的告辞了。

想到这次他们终于是先府衙差役一步,离开时,几个县衙差役走路都是带着风的。

等所有人都离开,已是晚上,一家人除了抱在怀里的几个打着瞌睡,其他人一点睡意都没有。

特别是许氏,从喜报送来的那一刻,眼泪就没停止过,她的孙子可真给奶奶长脸啊。

林寻和李宁池则在一旁抚着奶奶的后背,李宁池如今已有十五,加之这几年养的好,容貌看着比之前还要姣美上一些。

“老头子,宁安考中了进士,那么咱家不是马上就要搬去京城了。”

许氏突然想起先前李宁安说过若是考中全家搬去京城的话。

李金辉认真地点了点头,看到屋里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他忙叮嘱道:“在这件事情没确定之前,请不要告诉其他人。”

众人齐声应是。

本来李金辉还想和儿子商量一下,关于家里的土地和山地应该如何安排。

然而李明山提议道:“父亲,这些事情还是等宁安说了算吧,毕竟他考虑问题肯定比我们周全。”

李明河也表示同意:“父亲,宁安是有能力的人,我们应该听他的想法。”

李金辉和许氏听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再看其他人也都有同样的想法,他们由衷地感到欣慰。

一个家庭最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即使盘子再大,也只会成为一盘散沙。

没有人可以保证家人们会一代接一代地和睦相处下去,但就目前而言,他们家的孩子们以及孙子媳妇们,无一可挑剔。

不到三天的时间,李宁安中状元的消息就传遍了桃源县乃至整个常德府。

之后,几乎每天都有人送来礼物。

无论李金辉和李明山怎么推辞,都无法让别人把礼物带回去。

看着摆满各种各样的礼物,李金辉心想,还是按照之前李宁安乡试时的处理方法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