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60章 堂官齐聚

四人踏入礼部大门。

然而,与往常不同,衙役们虽面带微笑,但目光中却带着微妙的不满。

他们本可以在白天就将礼部前堂布置整齐,迎接今日的恩荣宴。

可由于士子们到来,他们不得不连夜加班收拾,甚至几乎是再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这让他们对这些进士颇有怨言。

每位新科进士腰间上都挂着写有“恩荣宴”三个字的牌子,这是他们的通行证,让他们顺利地进礼部。

尽管宴会尚未开始,但已经有数十名新科进士聚集在宴厅内。

他们在一起交谈,满怀即将担任官职的喜悦。

李宁安和黎敬浩、张伯远、邹启明一同来到礼部出席恩荣宴。

这样的宴会是皇帝设立的,由光禄寺举办。

由于之前殿试的经历,李宁安并不对宴会的菜肴抱有期待。

然而,恩荣宴所代表的不是美味食物,而是人际关系。

听说主厨是御厨,这倒是令人值得期待,希望与会试殿试时不同,要是跟上次一样,若是给皇上吃这个,怕不知御厨得死多少次。

众进士正欢聚在礼部宴堂内,谈论着放榜后的喜悦和未来的前程。

李宁安一进来,就有几位进士过来向他道贺。

“安和兄!”他们对李宁安说道,“你荣获榜首,我们可都羡慕不已啊!”

众进士此刻都将目光聚集在李宁安身上。

作为状元,他是所有士子中的佼佼者,待在京城便能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是堂堂的从六品官,又是最清贵的翰林。

其他进士都要逊色于他,两者的起点都不同。

唯有第一甲可直接在翰林院授官,状元可以成为修撰,榜眼和探花则是编修。

其他进士需要历经馆选,而且并非每次都有机会参加庶吉士考试。

年龄也是一个限制,想进翰林院必须在四十岁以下。

而年纪再大一些,可能待在里面待的时间就更少了,翰林院可不是一进去就养老的地方。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各朝都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

翰林们都是朝着成为宰辅的目标努力。

然而要从翰林晋升到宰辅,如同郑礼宁这样快速提升的,也花费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有许多晋升速度比他慢的阁臣。

如果入翰林院时年岁就已经四五十,再爬个两三十年,根据现在的平均寿命,他们可能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最后甚至还未能进入内阁就离世了。

而不管是否考取庶吉士,在三甲之外的进士都要在九卿衙门观政半年,学习钱、户、刑、工的处政事务,许多进士甚至还未被任命,如果离家近,还可以趁这个空档回家探亲。

等授官后,再想回家怕是不能了,有三互法的存在是不可能再回家乡为官的。

殿试张榜后,各位进士纷纷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背景。

那些家境雄厚的进士能够在京城找到体面的职位,而那些关系稍显薄弱的则可能被安排在江南地区,也有一些人可能会被分派到荒凉偏远的地方。

最难的无非是苦寒边疆之地,其他地方还能熬一熬,边疆可是真的会死人的。

然而,除了前三甲的进士有着明确的发展前景,其他进士的未来命运尚不明朗。

李宁安和黄顺荣、王明升闲聊了一会,三人日后同在翰林院为官,自然要多亲近亲近。

李宁安为人随和,即便殿试夺魁的是李宁安,两人面上却没有丝毫妒色。

李宁安和其他同年的进士一一拜过。

陈坤羡慕地说道:“安和兄,考取杏榜第一,前程似锦,可以直接袭封修撰,成为翰林院的修撰,实在令人羡慕。

相比之下,我们还需要在各衙门观政半年才能正式任官,差距真是太大了!”

今年的新科进士需要通过观政阶段,根据表现情况才能被正式任命,至于翰林院是否会收庶常士尚未可知。

在这个时候,李宁安已经准备好去翰林院报到并开始任职。

李宁安谦虚地说道:“哈哈,夸赞过了,翰林官清苦,我早已有所准备。相比之下,诸位无论是在内任还是外放,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实在令我羡慕。”

陈坤略有惊讶:“状元身居翰林院,虽然初授官职是从六品,但在翰林院晋升迅速更是胜在稳妥,怎做他想。”

此前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但自从李宁安成为状元以来,他们在一些宴会和文学活动中逐渐熟识起来,李宁安对陈坤的诗才十分赞赏。

李宁安坦然地回答道:“只求一步步来吧,也许将来会有外放的机会。”

大家都希望能一直在翰林院积累经验,这样升官的道路会更加顺畅。

众人没有多言,各自心怀不同的期待。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礼部尚书到!”整个厅堂内一片肃静,众进士齐齐向门口行礼。

礼部尚书上官奕笑着走进宴厅,宣布:“诸位不必太多礼,今日无分尊卑,只愿大家共享欢乐。”

“谢太宰!”

进士们齐声行礼,然后上官奕与吏部尚书刘光弼一同走向主席。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刘光弼身上,对他充满期待。

张伯远此时来了兴头,兴致勃勃地对黎敬浩说道:“你们是否知道?即使是观政进士也有不同的去处。

如果是二甲前列,理所当然地会被派去六部当见习主事。但对于像我们这样出身三甲的进士来说,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去都察院观政。”

黎敬浩捏着胡须附和道:“说得没错,科举取士以名次为重,若能到都察院观政,并在考评中脱颖而出,就有机会被任命为御史。”

邹启明点点头补充道:“是的,进士被分派到各部观政,但最终的考核权力却掌握在吏部手中。

如果能够赢得吏部高层的赏识,观政期间将大有可为!”

随着所有进士到场,门外突然传来官员的通报声:“武英殿大学士到!”

按照惯例,参与阅卷和监考的官员都应该出席,但此刻又不是阅卷的时间,因此进士们猜测内阁中的宰执们可能会现身一两位。

虽然所有大九卿和各部的尚书未必全部到齐,果然,潘世同到场后,工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岳翰等人也依次到场。

而内阁中只有潘世同一人出席,毕竟他是此次会试的主考,新科进士们都曾受其指教,新科进士都是他的门生

岳翰冲着李宁安微笑,李宁安连忙转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