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37章 辽阳州事

李宁安这一夜睡得不算太好,但也不差,好歹是睡着了。

就是睡的时候脚是冷的,醒后被窝才暖和的差不多了,属实让他有些不想起来。

起床后他穿得超级多,打了热水没有加一丝凉的,直接用面巾沾上热水,拧干后狠狠的蒸了下脸。

总算驱散了寒意,浑身暖和起来下楼时,会馆内的其他举人已在用早饭了。

外间的天色如同浓墨一般漆黑,只有附近的几间会馆仍然灯火通明,从会馆外走出时,凛冽的寒风几乎能将人脸刮伤。

让黎敬浩帮忙拿着考篮,李宁安提盏灯走在中间。

这黑灯瞎火的看不清路,摔着了个鼻青脸肿,可别连会试都参加不了了。

到时一个白嫩小生突然间变成了一个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门口负责检查的兵士指定不会让他进去,考生恐怕想死的心都会有了。

在京中的湖广籍商人多,会馆借几辆马车倒并不麻烦。

李宁安上马车时,就见各处会馆外有马车驶出,都向贡院的方向行进了。

今科春闱有士子五千余人,都是各地乡试考选而出的优中之优。

人人都怀着考中的心思赶赴京城,然而即便是庆宁四年这样录取人数多的会试场次,能取中者不过百里挑一而已。

“真是冷。”

“都感觉在京城里冻抽吧了,这暖炉就是只能暖暖手,浑身一点热乎劲都没有。”

黎敬浩牙在嘴里打颤,说话都有些颤颤巍巍的。

赵琪哈出一口白气,用脚将车厢帷幔狠狠踩着,防止冷气灌进来。

但春闱这苦头却是要吃一吃的,每科会试,贡院中都有不少士子还未考完就被抬出了。

这次许氏特地做了两件厚料子的衣袍让李宁安带了过来,在路上防寒的效果还是很显着的。

这样的衣服,一件就能顶数件单衣,而且晚上睡觉时还能当被褥盖,船舱中裹着好像睡袋一样。

可惜考场上不让带,只能平常穿穿,进贡院穿的单衣都是他在京城现买的,不然光带衣服就得带一大包裹。

是以等到了进贡院的这日,李宁安只能将昨日穿的两件厚衣袍都给好好的叠好放在会馆中,身上只能多加几件单衣,算上最里头的亵衣,这次李宁安一共穿了五件衣衫在身上。

赵琪更是穿了六件,一起同行的三个人里面,就数黎敬浩穿的最多足足有八件,真快成一个球了,这小子最不抗冻。

李宁安可以肯定,若不是这几日稍稍有些回温了,他们穿的衣服只会更多。

说起来,穿这么多甚是滑稽,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三年一次的机会,要是因为风寒而耽搁了会试,岂不太可惜了。

等到了贡院门口时,已有好些考生排队进场了。

先前就听到礼部公示过,今年参加会试的人数是历年之最,足有五千多人。

所以为了避免人数太多出现拥挤,此次会试的进贡院方式改为分批入内,每批次之间相隔一个时辰。

马车朝着贡院的方向缓缓而行,到了贡院还有些距离,马车便在停一旁动不了一点。

李宁安和一众常德府的士子只能下车步行,会试甚是严格,当天,贡院门口直接实行了戒严,连主考官都早早入场。

皇帝昨日才正式下旨任命了两位主考官连同同考官十八人,这就是在乡试六房的基础上增加到十八,即是大名鼎鼎的“十八房制”。

两位主考官也成为总裁,十八位同考官分阅五经,并取中部分答卷,最终一并递呈给总裁评选名次。

与乡试一样,总裁同样会去翻阅那些被同考官黜落的答卷,防止误判。

要知道,若是存在不公正的行为,举人闹起来,那朝廷这一年都别想好过。

挨着龙门的提调官正无精打采的打着哈欠,有过会试经验的举子早已见怪不怪。

说起来,这些围绕今科会试的官员可能一晚上都没睡。

昨个忙着巡视贡院,今天寅时(凌晨三点)便爬起来会和皇帝钦点的大学士去释奠孔子先师。

释奠结束后,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便正式开始,考生才得以入场。

哈着白气,等一切都准备妥当,几人提着考篮,就去了湖广士子所在的地方排队。

张伯远和魏永笑着与他们拱手,李宁安三人上前与他打了声招呼。

大致观察了一圈,江南士子无疑是人数最多的,北直隶都稍逊几分。

李宁安现在在京中熟识的只有他们几个,再加上一个调任回京的宋逸光,他前科得中二甲,观政后便外放出京,初任辽东辽阳知州。

这无疑是一个妥妥的完美开局,除了他雄厚的家族背景运作外,还有一点便是在于他二甲进士的身份,若是不幸中了三甲,外放第一任通常是知县,远没有这么高的起点。

七品知县哪有从五品的知州来的舒爽,升官调任更是难度加倍,官阶足足高了三级。

不过这个知州肯定不是逢什么人都能捞到的,现在的辽东可和后世不同,那里完全就是苦寒之地,因为常年战乱,所以早就十室九空,能够去的官场老油条都是避之不及,所以宋逸光顺利接手。

原先的汉人不是被杀死就是病死、饿死,再者就是忍受不了逃往朝鲜。

不仅人口大部分是从河南,山东迁徙过去的,更煎熬的便是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生女真,除了几个暂时够得上文明的小部落外,其余的女真人就像未开化的蛮族,肆意袭扰抢杀。

宋逸光敢去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辽阳州与其说是一个朝廷治下的州县,还不如说是一个军屯卫所,基本上都是实行军事化管理,城中居住的百姓不过千户。

再者就是这个地方容易做出成绩,另一方面就是好歹辽阳是朝廷设立的州县,城中更是有驻扎的军队,怎样都不会被几十个野人攻破。

李宁安只能说宋逸光真的是太想出成绩了,他这委实不如韩启在关中来的舒服,太过提心吊胆了。

不过,风险与机遇并存,这才三年便调任回京,“凡内外官给由,三年初考,六年再考,并引请九年通考,奏请综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陟黜之。陟无过二等,降无过三等……”这是吏部公示考察制度,升官还是贬官俱以此考察。

这三年在辽东不算是无所事事,配合辽东巡抚处理安稳了境内的作乱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