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27章 回门

第二天,天还未大亮。

随着习惯李宁安不自觉地睁开了双眼,略觉胸口有些喘不动气。

低头一看,才发觉林寻正缩在怀里。

自打三岁起,他便从奶奶屋里搬了出来,现在突然两个人搂着睡在一块,猛地有些不太习惯。

他自己一个人都睡的久了,林寻这一压让他感觉浑身酸痛。

将妻子脑袋小心挪开,缓缓起床。

只听林寻发出“嗯”了一声,心中一紧,赶紧回头看了她一眼。

见她仅是皱着眉头,翻个身还在继续睡,这才放下心来。

将被子掖好,轻手轻脚下床。

好在昨晚上衣物没有乱丢,伸手拿过衣服赶忙给自己套上。

李宁安推门出去,只见自家和隔壁的院子都是静悄悄的。

搞场喜宴,他还不是最累的,家里人前前后后忙活了一月,恐怕此时都还沉浸在梦乡。

院子基本上是一片狼藉,昨天闹得太晚根本来不及打扫,今早可能还要忙活一阵了。

简单洗漱一下,打开院门,呼吸了两口新鲜空气,只觉神清气爽。

随后就开始自己的日常训练,首先在村子中慢步走会儿,舒展舒展筋骨。

走一会儿后,就沿着自家小院开始跑步。

在府学时,他最爱的训练就是射箭,可惜君子六艺府学环境太差,连个靶场都没有。

简陋的演武场地面同样坑坑洼洼,跑步时都要再三观察脚下,别因为一个小坑将自己给绊倒了。

自从他在府学学会射箭后,便在宿寝不远处的树上挂个自己手制的木靶子,为了防止伤人,尖锐的箭镞肯定要取下来,顶部用布料包裹,沾上研磨的红色粉末判定环数。

雍朝可没有文弱书生这个称呼,只要进入府、县学都要习得君子六艺,每岁考试是容不得忽视的,体测不过关者直接影响学业评分,参加乡、会两试全都会形成阻碍。

孔子虽不一定是“武林高手”,但也肯定与“文弱书生”的形象毫无关系。

“文人自古多习武”的说法多是与孔子所授“儒家六艺”有关。

“礼、乐、射、御、书、数”是后世儒生的基本课程,其中射 (射箭) 、御 (驾驭战车) 都算是“武”的内容。

儒生大多是文武兼修的。

习武不单单是为了科举考试时克服数日作于号舍的辛劳,更多的是朝廷对此要求严格,文士参军在雍朝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数不清的边塞诗歌记载过读书人的参军梦,虽然部分边塞诗人只是“前线记者”,“武力值”究竟如何不好断言,但真从军的文人也有不少。

半个时辰后,家人开始陆陆续续起床,李宁安自己跑出了一身汗,可心里感觉舒服极了。

李明溪出门一看,才发现这小子不知何时竟已经醒了。

当初李宁安娶妻之前,李明溪怕儿子太老实啥都不懂,还不予余力的讲解了一番。

李宁安听的云里雾里的,略有不解地问道:“爹,我不明白,说的什么呀。”

李明溪瞪了他一眼,道:“这有什么不懂得,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

直接让李宁安一脸懵圈,说的浅显点多好,传授儿子倒是把自己说害羞了。

李明溪一大早看到李宁安满身大汗回来的时候,很是惊讶。

这小子怎么还如先前那般似平常一样早起啊!

难道昨晚没洞房?还是真的读书读傻了,男女之事不是身体的本能,怎样都可以自学成才吧!

“宁安,你今天怎么起那么早?”

李宁安拿起挂在晾衣绳上的毛巾擦擦汗,笑笑道:“习惯早起了,每天不出去跑一会都会有点不太习惯。”

李明溪笑着摇摇头,又仔细看了眼儿子脖颈,没说什么。

揉了揉眼睛,他才注意到儿子脖子上被抓出来的印痕。

随即就放心了,看来正事是没有少,就是不知孙子什么时候能够抱上了。

李宁安没有发觉老爹怪异的目光,一边擦汗一边走回房。

推开门进去的时候,床上已经没有了林寻的身影,不过屏风处传来了林寻的声音。

他房中本没有设置屏风,可是想到与林寻一块住,便找四叔给自己打造了一面。

李宁安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定睛一看床铺,已经收拾过了。

他的脸忍不住一红。

“相公,你回来了。”李宁安正在找替换的衣服,要把侵汗的衣服换下,就听到身后传来林寻悦耳的声音。

李宁安转身一看,只见林寻身穿一袭喜庆的大红色妇人襦裙款款走来。

他忙迎上去,笑道:“娘子,你怎么不睡多一会?”

林寻见他满头大汗的样子,于是忍不住娇嗔道:“相公,怎么一大早就弄得满身大汗回来了,快些换下,可别着凉了。”

“我出去跑了会儿步。”李宁安如实回答。

没理他,林寻自顾的帮他将衣服换下,摸着李宁安颇有骨感的身体,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不禁红了一下。

两人整理好,一同去给爷爷奶奶,爹娘请安。

其实大可不必,李家人在一块吃饭,早晚都会见到,可林寻不愿,内心恪守着规矩。

李宁安略一思索,家中不是小门小户了,还是要确立好长幼秩序,林寻又出自书香之家。

之后就一同去给长辈敬茶,与大伯,二叔们一一见礼。

俗话说娶妻娶贤,许氏看孙媳妇规规矩矩的,怎么看怎么满意。

心中想着,这小两口相处得还不错,她们就可以放心了。

两人新婚后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林寻性情温柔却又有主见。

嫁过来几日,李家上下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

她陪嫁时带了丫鬟,同样知礼仪又懂规矩。

王莲英是当过媳妇的,因而并不轻易插手小夫妻间的事。

他们的小家,一切随林寻安排。

李宁安这人性子随意,娶了妻,家中多由林寻操持着。

接下来,三天时间转眼就过,这天就到了林寻回门的日子。

只有回门后,他们成亲的程序才算是走完。

林宅用来住的地方还是很大的,只不过他们家人口少些,不过里面的景色布置得非常漂亮。

老爷子长子在京中为官,常年不回,林贺义又在县里备考,显得家中有些清冷,先前还有林瑞陪着,可孙子毕竟大了,要去读书。

并未去县城的林家,而是去了林老爷子那里。

早年林贺义就与老爷子不住一块,主要是老爷子在镇上住惯了,不愿去城里。

李宁安对于此处倒是并不陌生,得知林瑞祖父再次别居,还特得拜访过。

林贺义夫妇原本担心李宁安与林寻相处不来。

可回门时,夫妇俩见林寻面色红润,与李宁安见也是相敬相亲,不由放下心来。

余氏见到林寻更是红了眼眶,虽说林寻不是她亲生,但自打她进门,多养在自己面前,她又没个女儿,自是多加疼爱。

而且嫁进李家之后,林寻也能时不时回家看看,夫妇俩更是满意。

只是林贺义想着自己马上要走,不禁有些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