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14章 鹿鸣宴

李宁安并不知晓,因他中了解元,此时家中是怎样的场景。

他和黎敬浩几人依然住在小院中,乡试放榜后,要与同一科中举的士子们共同赶赴武昌府衙门举行的鹿鸣宴。

鹿鸣宴始于唐代,宴上“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鹿鸣宴之名便是来源于此。

这便是乡试放榜后举办的庆祝活动,参加鹿鸣宴的士子们自是春风得意。

考官们同样没有了开考前严肃的表情,都展开了笑颜。

不过说真的,板着个脸倒不是因为考生的原因,可能有一方面是因为卷子作答的很离谱,主要还是当时阅卷批不完,真的批不完,越往后心情便越差,怎么能有好脸色。

可是等到这一科乡试桂榜出来后,中举的举子就会以弟子礼面见考官了。

在官场之中,谁不希望多出几个年轻有为的弟子呢!

这个是怎样都扯不断的关系,好处有之,弊处更是不少,但总体是好大于弊。

李宁安几人到了布政使司衙门,递了帖子之后,便被衙门小吏引入堂屋。

不仅仅是武昌知府,连同本省巡抚还有布政使都在这里办公。

举子们按中举时的排名依次而坐,李宁安是解元,便坐在了宾客席的首座,他此时束发戴冠,一身藏色长袍,衬得人很是稳重。

除了韩启在他对面,其余两人就坐的有些远了,黎敬浩更是坐在后面,挺直个身子向着李宁安招手。

而考试官们则以主考王乾居中,副主考曹贺在他左侧而坐。

其余同考官都是按座坐下。

“弟子见过老师。”

众举人先拜主考官,再拜同考官和其余一众官员。

一时间,风光无限。

举人们端起酒杯与同年们互敬互饮,李宁安不擅长喝酒,只是喝了几口脸便红了。

大家互相结交着人脉,没一会儿就有人到李宁安面前,主动攀谈起来,大家互相交换了籍贯姓名之后,就开始讨论学问。

众人和李宁安渐渐熟悉了起来,发觉李宁安很是低调,性子更是平和,可是具有远见卓识,文从字顺。

士子们在一起,谈论的自然是文章,李宁安多听少说,可是每每发话却一针见血,谈吐不凡。

这一番表现在,众人可以看出他的学问自是不必说的。

一开始认为他年岁尚小,得中解元属实有些夸大的意见便渐渐消散了,口诛笔伐只能落了下乘。

李宁安心中有东西,自然是不虚旁人说的。

这样一番交结下来,倒是真让李宁安认识不少才子,同为《诗经》一科的长沙府,宋逸光对于诗词真是信手拈来,更是对于他人询问处之泰然,好不慌乱。

初放榜时,宋逸光看榜之后,同样很是不满,因为他就是第二名,尤其是看到李宁安的年龄后同样心中甚为疑惑。

他已近弱冠,便觉得自己举世无双,独步天下,哪成想第一名竟然让这样一位少年摘得。

但在看过李宁安的考卷之后,他心服口服了。

他与李宁安交流文章心得时,李宁安丝毫没有解元郎的傲气,待人从始至终都显得彬彬有礼。

而且与人探讨时更是言简意赅,很是通俗易懂,令人与他交谈时有如沐春风之感。

同时,对于李宁安才思敏捷,经常提出不一样的观点这让他很佩服。

这算是真的夸了李宁安,他可真的没有什么远见卓识,主要是见的奇葩事多了,了解的自然就多些。

每每与别人交谈,他们就是一惊,他真的没觉得自己说了什么惊心动魄的话。

主考王乾看着这一幕,笑道:“文昇兄觉得解元郎为人如何?”

曹贺小声道:“解元郎虽年少,却显得老成持重,更是兼具慧心巧思。”

“恃才却不自傲,胸中有丘壑。”王乾感慨道。

此次举办乡试,为国选才算是圆满完成。

并且依照着二人的想法,本届湖广士子文采斐然者不少,来年春闱不见得就逊色于江南。

酣畅淋漓的一场酒宴,对于一众举子来说,能够来到鹿鸣宴便是多年苦读终得回报的一日。

舒缓了精神,喝起酒来都是醉了人,宋逸光更是放声唱道,“酒,就也。所以就人之善恶也。”

随着乐师奏起了管弦,众举子和着鹿鸣之诗。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使我周行。

喝到半醉不醉之间,堂上考官开始提议举子们作诗了。

作为乡试解元,李宁安自然逃不过,且主考官点了他的名,他只得硬着头皮在肚子里搜刮了半天,才缓缓将自己做的诗道出。

直到全场静谧,李宁安观察考官们和其他士子的表情看,大致明白了一切。

“解元郎这诗才,嗯属实是……。”

“解元郎经义策论俱是上佳,可人必有长短,不可相较之。”

赵琪在席上给黎敬浩道:“宁安确实不擅诗词,恐怕早就出名了,乃至于到了乡试中了解元才为人知晓。”

有士子道,“你二人怎知晓?”

黎敬浩自豪道:“那是自然,我与解元郎可是多年同窗的好友。”

“他院试时试帖诗还没现在做的好呢!”

赵琪抚额将他拉了回来,哪有这么说话的,等到明日怕是整个湖广都知道宁安的诗词并不擅长了。

宋逸光朝李宁安点头会意,道:“世无全才,有失必有得,安和兄不必介怀。”

李宁安谢了宋逸光,可哪里知晓轮到对方作诗时,对方的诗竟然得了满堂喝彩。

这就让李宁安有些自惭形秽了,不过缓了一会儿便并不觉得在意。

他原先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便是中举,可哪知竟成了解元,这与他一向低调的性格不符,让别人得了风头,便也无可厚非。

此刻在这鹿鸣宴上,享受着诸生羡慕的风光,想象着中举之后的生活,李宁安更是凌云壮志。

鹿鸣宴后,武昌城逐渐归于平静,众举子出了衙门,李宁安迎着秋风渐渐清醒了一些。

鹿鸣宴后诸事便与他不相干了,无论是将名单和考卷送至朝廷礼部收录敲定,还是其他都算是解决了。

之后的牌坊和匾额放置都要由他来考虑,除此之外他的名声算是彻底响亮了,接下来三年无数士子都会以他为目标不断进取,而且作为今年湖广的解元更是会在朝廷留档,被一众人等知晓。

恐怕读书人皓首穷经都要得到的功名,为的便是这一刻,一不为名,二不为财那么人生又怎样会精彩呢!

李宁安和黎敬浩等人在武昌城又逗留了一日,便回返常德。

之所以逗留一日,主要是鹿鸣宴上喝的有些多,不觉间竟然睡到了午时。

四人一同赴考乡试,此刻又一同返乡。

回家时,他们都将举人的圆领青袍换下,怎样都是要低调些。

“安和兄,你明年赴京还是想着再做其他决定。”韩启问李宁安。

“眼下我还未想好。”

“我同样未想好。”韩启道。

赵琪道:“不如再等一科,等文章精进了再说。”

李宁安当然是想和他们一同进京考试的,这样彼此间也能有个照应。

他们几人年岁相当,多等三年照样是耗得起的,只是还有些其他想法。

“会试还有一段时日,在家慢慢细想便好。”

韩启笑道:“恐怕回家后,你们照样会不得清净。”

李宁安自己都乐了起来,中举之后的麻烦事他已经可以想象到了。

马车缓缓在路上行进,倒不是不想坐船。

主要是赶上长江汛期,坐船回去不见得会快很多,还要倒马车。

一路上马车颠簸的很,这回车上可是没有垫什么稻草和毯子,这种天气仍然热的很,垫这些东西恐怕会汗流不止。

快到三河村时,李宁安已经坐得屁股都快成四半了。

几人在桃源县便分了手,来去时的心情不一样,回来时虽很是颠簸,但却舒畅了不少。

马车停到三河村村口,李宁安下车时并没有见有什么人,等他和老爹五叔拎着东西往家走时。

不知怎的便听有人喊了一声“解元郎回来了”。

愣时身边更是围了一群人,他都有些没反应过来,手上的行李更是不翼而飞,瞬间轻松了下来。

本都要快到院门了,可是村里的乡里乡亲都拢在旁边,导致有些走不动道,明明几步路却走的很是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