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第一次,因为袁尚的宣传,影响也大,来参加的人非常多,足足四万多人。

这样的人,囊括了太多的人,几乎但凡识字的人都来了。

否则,没有这么多人。

袁尚没管具体的科举布置,把考核、阅卷、排名等都交给了庞德公等人,一切由他们负责。

科举考试用了一天,评卷足足用了三天。

三天后,李儒汇总了所有的情况,来到王府中觐见,禀报道:“殿下,所有的试卷评阅结束,有两百二十五人入榜。”

“位列榜首的是陆逊,其次是梁山、左丘,后面的人都排列了。”

“很多人的能力还是不行,文章很普通,只能是矮个子里选拔高的。”

说着话,李儒递上了名册。

袁尚看到陆逊的名字,也是眼前一亮。

陆逊,是江东陆家子弟吗?

袁尚看了呈上来的名单,除了陆逊外,没有认识的名字,吩咐李儒量才使用,拟定职安排,却也单独召见陆逊。

陆逊来到王府,正襟危坐,显得有些紧张。

袁尚注意到陆逊的神色,轻笑道:“堂堂科举榜首,在本王面前,也如此紧张吗?”

一句玩笑话,陆逊有些囧,心态却顿时放松下来,微笑道:“殿下雄踞北方,是天下霸主,卑职在殿下的面前,哪里能不紧张呢?”

袁尚点了点头。

他话锋一转,又询问了陆逊的出身,得知陆逊是江东陆家子弟,叔祖是陆康,确定了陆逊的身份。

这就是擅长火术的陆逊。

袁尚沉声道:“陆逊,你未来有什么考虑和打算?”

陆逊说道:“回禀殿下,我想去地方上担任一县的县令。甭管是偏远地区,亦或是其他地方,我都愿意。”

陆逊没有一投效袁尚,就要得到重用的想法。

他的想法,是慢慢来。

袁尚麾下的规矩,要在中枢立足,必须有地方上的履历。他去地方上,这是一个历练和展露才华的机会。

要让所有人信服,必须有功绩。

袁尚捋须道:“你愿意去地方上任职,这就很好。”

“幽州的战事还未平息,还有战事要发生。你去幽州右北平徐无县担任县令,去了后一方面了解蛮夷乌桓消息,另一方面还要发展地方。”

“对你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也是机遇。”

袁尚问道:“你,可敢前往?”

“卑职愿意!”

陆逊想都不想,直接回答。

在徐无县做好了,未来的提拔,自然是迅速。

袁尚说道:“你陆逊在江东,是有才名的。你的能力,我相信。不过能否崭露头角,全看你的表现。另外,你陆家和孙家有大仇,陆家其余的人,是否愿意北上到邺城来?”

陆家是吴县望族,有不少的人才。

譬如陆逊的叔父陆绩,虽说陆绩的年纪只是比陆逊大三四岁,可是陆绩能力也不差。

这时代挑选人才,有很大的局限性。

你挑选人才,即便开科举,很多人也是各家族的人。

因为读书的成本高,读书人太少。

即便袁尚发明了袁公纸多年,也改造了印刷术,天下各地都在印刷书本,普通人能读书识字,可还是不足。

大汉朝读书人的盘子太小,所以读书人远远不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士人。

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

这是百年大计。

陆逊露出为难神色,道:“殿下,叔父是陆家的掌舵人,如果他离开吴县,恐怕孙权会怀疑陆家,乃至于打压陆家。”

“叔父对孙家,那是恨之入骨,却也没有办法。”

“如果叔父离开,陆家其他的人都会受到影响。整个陆家上下,恐怕不愿意叔父离开。至于陆家的人,故土难离。陆家在吴县几百年,不可能离开的。”

陆家祖上在西汉,是吴县望族。

到光武帝刘秀时,陆家祖上的陆闳得了刘秀的器重,担任颍川太守,后任职尚书令。

自此,陆家显赫。

一个在吴县经营了几百年的大家族,要离开故土,根本不可能。

除非,有大战事波及。

袁尚颔首道:“罢了,那就算了。”

陆逊忽然道:“卑职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袁尚脸上多了好奇神色。

陆逊郑重道:“卑职传书给叔父,力争劝说叔父暗中为殿下效力,表面上则依旧留在孙权的身边任职。这些年,孙权一直笼络叔父,意图得到陆家的支持。叔父暗中归顺,待到殿下扫荡天下,南下南方时,叔父便趁势而动,帮助殿下夺取江东。”

袁尚笑道:“如果能办成,自是最好。只要陆绩愿意为本王效力,本王决不亏待。”

陆逊道:“卑职便传书给叔父。”

袁尚道:“本王静候佳音。”

陆逊不再逗留,跟着就转身退下。

袁尚又把李儒喊来,单独吩咐了陆逊的安排。还在谈事情的时候,邓山来了,禀报道:“殿下,陈到、魏延两位将军求见。”

之前的大战结束,甘宁坐镇东郡,张颌、高览各自出镇一方,黄忠又在北方,留在邺城的主将也就是陈到、魏延等人,主要以两人为首。

袁尚吩咐道:“传!”

李儒道:“殿下,卑职告退。”

袁尚道:“不必,本王还有事情和你商议,等见陈到、魏延后,再来谈事情。”

“喏!”

李儒便依旧坐着。

时间不长,陈到和魏延联袂进入书房中,齐齐向袁尚行礼。不论是陈到,亦或是魏延,如今都是独领一军的主将,是袁尚麾下的主将。

袁尚扫了眼两人,问道:“你们一起来王府,有什么事?”

魏延朝陈到眼神示意,陈到抱拳道:“殿下,末将和魏延来,是军中的将士不满。”

“不满什么?”

袁尚顿时疑惑。

他对待麾下的将士,那是极好,不论是待遇,亦或是倚重程度。袁尚不仅让麾下的将领读书,也让士兵读书。所有人读书学兵法,饮食也是不一样。

可以说,袁尚麾下的士兵,是天下待遇最好的士兵。

没有之一。

这是实打实的。

在这个前提下,还有人不满,那就让人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