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见气氛有些冷场,接过话道:“诸位,显甫是老夫的关门弟子,他还年轻,还是个孩子,日后请诸位多多提携包容。”

一个个都纷纷应下。

外人眼中,袁尚是一个纨绔。

眼前的袁尚,文采斐然,手段狠辣,一张嘴犀利如刀。他们看袁尚再无轻蔑,加上有郑玄的背景,又有袁绍的庇护,袁尚必然是前途无量。

郑玄让人呈上酒肉,庆贺袁尚拜师的事情,也一一给袁尚引荐。原本许多人对袁尚有些意见,如今却笑脸相迎。

无他,袁尚成了气候。

一场宴席后,宾主尽欢。

过了午时,田丰、沮授等文士已经离开。袁绍也嘱咐袁尚事情忙完,就回府一趟,会有事情安排。

大厅中,只剩下郑玄和袁尚。

郑玄越看袁尚,越是赞许,嘱咐道:“显甫,你今天一举扬名,和过往一刀两断。虽说在民间,你的名声还有些影响,却已经不影响你的大局。”

袁尚感激道:“这一切多亏了老师。”

郑玄神色淡然,继续道:“对老夫来说,最大的心愿是传道授业,能继往开来阐述学问。”

“对你来说,则不一样。”

“你是有大志向的人,一个有大志向的人,需要更多的士人和能人辅佐。沮授、田丰等人不错,却远远不够。”

“老夫唯一能帮你的,就是给你多引荐些人才。”

“昔年从北海逃难,离开青州往辽东去的人很多,管宁、邴原、王烈和国渊等人都是大才。”

“这些人,有老夫的友人,也有老夫的弟子。”

说着话时,郑玄从衣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递过去道:“这是老夫的亲笔信,专门请这些人来邺城治学。你安排人把信送到辽东,请管宁、邴原等人回来。”

袁尚郑重接过书信,恭敬道:“谢老师。”

人才,永远最重要。

三国前期,魏、蜀、吴都有各自的人才,到了后期,蜀国和吴国开始将星凋零,文臣缺乏。反倒是魏国,还有大批的人才。

如今能招揽更多的士人,袁尚是极为激动的。

郑玄继续道:“你是有大志向的人,学问能过得去就行,主要是做事,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须知清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实干才行。你有事情,能用得上老夫这把老骨头的,找老夫就是。”

袁尚道:“弟子谨记师尊教诲。”

郑玄又说道:“关于庞统这里,老夫还有一些话说。”

袁尚道:“请老师赐教。”

郑玄说道:“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更是荆州庞家的人。如果能收服庞统,等于你在荆州落下一枚棋子。”

“相比于荆州蔡家、蒯家,庞家差了一些。可荆州大家族盘根错节,有了一个突破点,你就有了机会。”

“好好把握住这一机会,切莫错过庞统。”

郑玄嘱咐道:“庞统在冀州没有任何的根基,归顺你,必然全心全意为你出谋划策。”

袁尚心中更是感激。

郑玄是真为他着想。

袁尚道:“老师教诲,弟子谨记于心。”

郑玄摆手道:“折腾半天,老夫有些乏了,你忙去吧。”

“弟子告退。”

袁尚径直告退。

在袁尚离开后,管家来到郑玄的身旁,感慨道:“当初老奴说收袁尚不妥当,如今看来,家主的决定太明智了。袁绍膝下三个儿子,袁尚是独一份儿。”

郑玄点了点头,缓缓道:“袁家的兴盛,就在于此。”

管家听得云里雾里的。

没有听得全懂。

郑玄没有解释,回了房间休息,毕竟上了年纪,折腾了半天,精神也已经很是疲惫。

袁尚出了郑玄的府邸,径直到大将军府,来到袁绍的书房中。

袁尚躬身道:“父亲。”

“坐!”

袁绍摆手吩咐。

袁尚道谢后坐下,一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模样。

袁绍赞许道:“显甫,你今天的表现很不错,没有丢我袁家的脸面。”

袁尚道:“父亲赞缪。”

袁绍继续道:“张氏那里,明显有些问题,说吧,到底怎么一回事?是你身边的谋士设下圈套,等着辛毗上钩吗?”

袁尚点头道:“父亲慧眼如炬,儿子佩服。”

袁绍哈哈一笑,催促道:“说说看,是怎么回事?”

袁尚解释道:“关于张氏的布局,是儿子的谋士安排。考虑到我要拜师,会有人捣乱,甚至利用坊间的诸多消息中伤我。”

“就安排了这样的一个人钓鱼,果不其然,有人上钩。”

“实际上,就是一个防备。”

袁尚开口道:“如果对我没有仇视之心,就不会借助张氏来算计我,就不会有这一事情。”

袁绍心道果然,问道:“你的谋士是谁?怎么为父没见过。”

袁尚回答道:“我的谋士是一个普通人,倒是不值一提。”

袁绍哼了声,沉声道:“有什么好隐瞒的,莫非你还要瞒着为父不成?说吧,你的谋士叫什么名字。能提前预判辛毗等人的谋划,更提前布局设下圈套,不简单!”

袁尚思忖一番,试探道:“父亲,我说了后,您可不能驱逐我的谋士。”

袁绍哼了声道:“我驱逐他做什么?”

他一瞬间有了想法,问道:“莫非,我认识他?否则,你提及驱逐做什么?”

袁尚道:“父亲的确认识。”

袁绍更是来了兴趣,身子微微前倾,问道:“说说看,是谁?”

袁尚说道:“是李儒。”

“李儒?”

袁绍听到后噌的站起身。

这一刻,袁绍脸上有着震惊和不可思议。

李儒是董卓麾下的谋士,更奉董卓的命令弄死少帝刘辩,一把火烧了洛阳。

这是胆大包天的人物,也是智谋深沉的人。

袁绍盯着袁尚,好半晌后问道:“显甫,从官渡一战,就是李儒在辅佐你吗?”

“不是!”

袁尚摇了摇头,解释道:“官渡一战结束,我回到邺城后,我请逢纪替我找寻一间书店。收购书店时碰巧发现了李儒,才收了他。”

袁绍沉声道:“李儒杀伐决断,手上更是沾满了无数鲜血,名声更是奇差。这样的人,你真能驾驭他吗?”

这是袁绍关注的重点。

过往李儒发生的事情,已经是过往,毕竟董卓都死了。

关键在于能否驾驭。

袁尚神色自信,掷地有声道:“父亲,如果连区区李儒都无法驾驭,何谈击败曹操,何谈逐鹿天下,何谈一统天下显耀袁家呢?”

这一刻,袁尚尽显气势。

野心更是毕露。

袁绍本就是有野心的人,或者说袁家的人都有野心。

袁术的行径太过疯狂,在天下士人都急着汉室的时候直接称帝,袁绍相对更理智些。

可袁绍也有这样的想法。

袁绍看着儿子,愣了一会儿,忽然笑了起来。这个儿子,不仅相貌似他,连野心也是如此。袁谭、袁熙,连守住基业都成问题。

袁尚不是要守住基业,是要一统天下。

“好,好,好!”

袁绍连道三个好字,赞许道:“此前为父允诺,你拜师后会给你一个惊喜。如今,为父给你兑现。”

袁尚心思也活泛了起来。

之前袁绍就提及过,当时袁尚和李儒商量过,一致猜测袁绍或许要立他为世子,明确作为继承人。

如今,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