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皇都>第25章 金钩

  驿站恢复通信后,商闻柳才收到了过年积压的书信。好大一个包裹,下衙后回家一一理好,有衣物有纸张。纸堆中除了家书,还有一摞厚纸整齐叠着,上面盖了篆有“青云”二字的阴文小印,是父亲新琢磨的书法。他铺在桌上,细细临了一遍,难入其境,感慨自己笔力不足,遂恹恹停笔。

  除此之外,千里之外的云泽县也寄来了一封书信。

  甫一看方正小楷的“见信如晤”四个字,便勾起无数回忆。三张信纸通篇写他这几年的见闻,情真意切,信尾又以行草书“兰台庙堂之论,言合吾意。赤子之心,切记切珍。”几字做结。徐子孺笔力沉厚,一如其人,见到故友字迹,商闻柳难免想起少年时光,提笔便写回信。

  然在京师经历实在不值一提,话在笔下,删繁就简,依依化作只言片语,余下便是些关切之情。

  回完书信,已是日薄西山,金粉的云霞蔚然壮阔,是许久不见的好天气,再过两天就立cun,纷纭万物萌然生发,幽黯的冬季总算要过去了。

  檀珠将过年囤积的腊ro切片,盖进锅里蒸了,两个人就着白馍馍吃完。这些天他在教檀珠认字,一天认个三四个,以免出门买菜识不得字,檀珠虽还不会写,好歹现在能认出几个了。

  吃完饭,商闻柳随意写了字举在脸前:“这个字可识得?”

  那是个“饱”字。

  “食包,是饱。”檀珠遭了几次抄写的罪,谨慎道。

  “哦?那这个呢?”商闻柳一抖袖子,又甩出一张。

  檀珠瘪瘪嘴,发愁道:“这几天公子好闲!”

  商闻柳:“说对了,这几天我闲得长霉。”

  天子马上就要亲耕,朝中五品以上的大臣忙里忙外,没他们这些小吏什么事,何况大理寺本就是个清闲的所在,他也乐得如此。

  檀珠愁眉苦脸地望着纸张,费了半天劲才记下来,为防商闻柳又出什么字题,马上殷勤地替他洗砚台。

  商闻柳觉得好笑,站起来整理书信,一会儿檀珠跑进来,他又叉腰懒懒地唤:“檀珠——”

  檀珠一鼓嘴,慌忙躲在门后道:“停云观有灯谜,公子去不去?”

  眼下正是十九,民间传十八夜间停云观有仙真下凡,今日去者,除了灯谜,多半都是想会会神仙,以期福禄双至益寿延年。

  商闻柳在清州常与家人互出灯谜,上元夜被锦衣卫闹的,也没见着多少灯谜就悻悻而归,檀珠一提,便有几分兴致。望着檀珠黑溜溜的眼,他却摆出一副肃正的面容,教训说:“叫你认字,你便顾左右而言他,将来可怎么好。”

  檀珠认定了商闻柳没有脾气,还是抿嘴笑:“有公子在哩,我才不怕。”

  “你迟早要成家,届时还有我在身边莫?”

  檀珠摇头:“我一辈子跟着你端茶倒水!”

  商闻柳板脸:“我只要两袖书香的小姑娘端茶倒水。”

  “书香没有,刚才洗砚台还有墨味儿,公子闻闻?”檀珠皮得很,甩起袖子招呼上来。

  商闻柳举手敲一栗子:“贫嘴。”

  折腾半天,还是去了道观凑热闹。

  一大一小站在观前,道上人来人往,观者如堵。

  路边上就挂了谜题,都是一些再简单不过得题目,愈往里走便愈难,拆字填字经好一番迂回。商闻柳猜得尽兴,也买笔过来出题,不知不觉进了观内,遥遥见顶上黑墨淋漓的“万古长cun”几个大字,殿中真人塑像高达几丈,跟着缁衣黄冠拜过,再游其中。

  轻裘缓带者难计其数,多是前呼后拥地呼喝着走过,商闻柳有意回避,拉着檀珠去僻静处游玩。

  走了多时,两人都有些累,便寻一处石坛坐下,远见不远处人影散乱,隐隐凤箫玉声。商闻柳一吐人群中的浊气,四顾之下,发现坛边丈许外有一颗百年古松,虬枝参天,密密匝匝遮在头顶,要说偶遇仙人,此处倒是再适合不过。

  便搦笔写谜:

  “双月楼台前”。

  纸条扔给檀珠,他自个儿倒是去松下坐着了。

  檀珠隐约只认出甚么“月”甚么“前”,举着纸条对着灯火仔细瞧。

  这一下身后传来个老者声音:“楼台取其前,双月头上悬,是个‘松’字。”

  “哗!”檀珠吓得跳起来,商闻柳闻声回望,见一位白面老人站在身后,鬓发微白,臃肿手指捻着布袍,手上拄一根拐杖,脊背挺直站着,很有些风骨。

  檀珠捶着胸ko:“您走路怎么没响呀!”

  “是小娃娃太入迷喽。”老叟收起拐杖,顺势坐在檀珠身边,参详那一张纸条,“清爽劲厉,好字,帝京年轻人中,难看到这样的字了。”他眯眼看了,赞道。

  “老丈过奖。”商闻柳近前来,拱手自谦。“瞧着有些二王的意思,平日临的什么贴?”

  商闻柳一斟酌,心道途遇老人,说了也无妨,便道:“自小跟着家父习字,平时爱临蜀素帖。”

  老叟端详道:“果然雏凤声清,少年俊才啊!”

  商闻柳惯常在人前自谦接物,拱手道:“玩闹罢了,不得精髓,见笑了。”

  老叟本是来消遣,也有了与这些小辈闲谈的意思,听罢摇头:“你这字写得爽朗,在出锋时却有几分拖泥带水,米南宫的蟹爪钩明晦交错,临帖时不要犹疑不决。年轻人正是气锐的时候,卑以自牧,反而压抑天xin消磨灵气,不是好事。”

  寥寥数语,似是解他心结。

  商闻柳一顿,再拜道:“多谢教诲,学生商闻柳,表字兰台。学生斗胆,敢问先生名姓?”

  老叟静了会儿,折好写了字谜的条子还给檀珠,拐杖捏在手里,轻轻咳嗽一声。

  “山野村夫。”他双手撑着拐杖,倾身向前,似乎想看清商闻柳的脸,接着话头一转,缓缓道:“......鄙姓关。”

  这般行止,通身贵气,那里是山野村夫能做出的。

  商闻柳不说穿,郑重道:“关老大人。”

  “怎么当得起。”关姓老叟扣住他作揖的手,淡淡拂去,“可还有笔?”

  “您请。”檀珠听了半天,晕头转向不知他们在干什么,忙不迭递了笔上去。

  纸已经用完,老叟干脆起身,拄着杖悠悠选了一处白墙,执笔便写。

  两行小楷,借着灯火辨别出内容:“夜来幽影中,清梦到柴门。”

  诗句不明所以,只看得出落笔时的幽思,商闻柳不便问询,默默立在身后。那墙上还有许多字迹,仔细辨认,竟还有几处字迹与这老人颇为相似。

  “先生常来此处?”

  老叟背对着他,略一点头,拐杖轻敲脚下石板:“早几十年前,常来啊。”

  他打开话匣子,慢悠悠地讲,用一种不容人插嘴的威严,似乎很习惯于这样讲话了:“三两好友,都道正月十八夜来停云观逢仙,一次也没见过,想一想,哪有这样的福气呢!仙人纵然尸解仙去,下界故事也难管,又怎会人人庇佑。”

  檀珠绕着他看一圈,玩笑道:“老爷爷这样仙风道骨的,莫非您就是神仙?”

  老叟一愣,反被小儿戏言逗笑,言辞颇有深意:“世上哪有仙真,只有鬼怪骷髅。”

  松风缓缓送来,便是清冽如此,檀珠也没忍住悚然打颤。

  “嗳,我的好先生,您在这儿!”不知哪里传来一声女子呼声,接着就是一粒黄澄澄的灯笼摇进夜色。

  一名女子不顾仪态小跑而来。是位少见的美人,京师如今偏爱淡若白水的清秀佳人,这位偏偏张扬得很,穿一袭锦绣织缎的粉色小袄,边上滚一圈金丝线,耳挂金铛,鬓飞红蕊,光是扫一眼,都觉得跋扈十足。

  再近了,那白皙脸蛋明若桃李,活脱脱一朵灼灼盛开的四月cun桃。

  发现了他们两人,粉衣女子警惕地朝他们打量:“敢问二位尊驾是?”

  饶是檀珠也看出来了,这女子气度与做派不像寻常人家的人物,自然这老叟也不是什么山野村夫,便缩在商闻柳身边没开腔。

  商闻柳不卑不亢:“市井小民,在这里偶遇了贵府的老先生。”

  粉衣女子狐疑地打量着他们,丝毫不收敛目光,她飞快地走到老叟身边,恭敬地道一声万福。

  “先生,我才走开一会儿,您就不见了!”那语气像是问罪,却又十足娇嗔,像个在父亲膝下撒娇的娇蛮女儿。

  “你自己贪玩,反倒怪我起来。”关老拄着拐杖,眼里有些宠溺,“这两位小友是我偶遇,你怎么这么没大没小,上来就寻麻烦?规矩都白教你了?”

  粉衣女子低头,轻轻一跺脚:“我是担心您。”

  “罢了。”关老轻咳一声,转头对商闻柳笑道:“你我有缘,可惜今夜只能尽于此,来日再逢机缘,老朽请你喝茶。”

  “先生言重了。”商闻柳拱手送别。

  夜色深重,一老一少两道身影逐渐远去,隐没在清冽松香中去了。

  商闻柳呆坐片刻,檀珠已经昏昏欲睡,靠在他肩上打呼。冷风袭来,小姑娘打个冷颤,迷迷糊糊拉扯商闻柳的手臂,小声问:“公子,几时回去?”

  “这就回了。”他站起来,再向关老题字的墙面望一眼,忽的愣住了。

  那墙边的诗句旁不知何时又添了一行字,粗放豪野,俊迈飞动,挑折之间用的也是蜀素帖的笔法:

  “暗饵江波涌,鱼龙脱金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