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囚心偷欢>第94章 公子大义 .“他真的很担心你”

  韩延年又回来坐下,向韩卿离摆了摆手,“你先出去吧。”

  韩卿离只好起身走出去,陶姜就在门口,低声问:“公子,你劝的怎么样?”

  韩卿离:“大人知道我劝什么?”

  陶姜:“差不多知道。”

  韩卿离问:“所以,大人是支持的?”

  陶姜思索了一会,说出了武邑众将士的心声。“并不是支持京洛,只是觉得将军太憋屈了。”

  “父亲他不同意,”韩卿离问:“大人可有办法?”

  陶姜看了一眼紧闭的房门,示意韩卿离去别的地方说。

  韩卿离会意,“陶大人,父亲说让你带我去各处看看,不知道大人有没有空?”

  陶姜赶紧道:“自然是有的。”

  二人一起出来,陶姜确实带着韩卿离在武邑各处闲逛。“公子觉得武邑现在如何?”

  武邑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还能有这样偏安一隅的地方,韩卿离说:“于南北两国的百姓而言,说是天堂也不为过。”

  陶姜说:“公子没有见过武邑艰难的时候。”

  他们刚来武邑的那个时候,这里可以说是未经开荒的野蛮之地。

  那时候是个什么情形了,百姓穷苦,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土匪强盗多如牛毛,再加上东边蛮夷小国时常抢掠,武邑的百姓简直没有活路。

  将军带着他们五千人,又要和东边诸国打仗,还要想方设法剿匪,武邑太过贫穷,百姓吃穿都是问题,饿死冻死是常有的事,所以也就不要妄想那些百姓能纳税养活他们。

  而且武邑的百姓对朝廷派来的军队很抗拒,或许是因为以前朝廷多次对武邑用兵的缘故,虽然朝廷目的是东边的蛮夷小国和强盗土匪,也是为了武邑和南朝边境的安定,但到了这里就会觉得百姓和那些土匪没啥区别,因为他们会联合土匪对抗朝廷的军队。

  又可能是因为朝廷的军队用力过猛,没有击退蛮夷的侵犯,没有剿灭抢掠的土匪,反而是对当地的百姓多有剥削,才会引起百姓不满。

  将军带着他们来的时候差不多就是那样的情况,因为朝廷多次对武邑用兵花费钱粮不少又没有成效,所以到了他们将军时,朝廷干脆就不发钱粮让他们自给自足。

  难道让他们种地吗?别说他们能不能种,武邑的百姓也不会同意有人和他们抢地盘。那不是给他们本就贫穷的日子雪上加霜吗?

  可那五千人总要吃饭不是。

  韩延年的想法是先平蛮夷之祸,再安武邑土匪之灾。先平外患,再解决内部矛盾。

  于是将军带着他们五千人跟蛮夷干了一仗,收获不大,好歹胜了。于是他们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资本。

  后来就天天跟人家打仗,大小战役不断,有时候占点便宜,有时候吃点亏,打仗么,死人是常事,他们都习惯了一起出去的兄弟可能会回不来。

  几年下来,蛮夷小国不敢轻易来抢掠,将军总算腾出手来收拾武邑的那些土匪,其实对付土匪要容易很多,但难就难在当地的百姓和他们沆瀣一气。

  他们总不能对百姓动手。于是剿匪又磕磕绊绊的,因着百姓的维护,他们在那群土匪手上也吃了不少亏,死了不少人。

  将士们都很来气,但将军说:“或许曾经于百姓而言,朝廷的军队比那些土匪更可怕,”比起那些未经过任何训练的土匪,那些经过正规训练的军队有时候更像魔鬼。

  善恶不过一念之间,军队若是抢掠百姓,比土匪更像土匪。

  经过几年的经营,武邑总算有了表面上的安定和安稳。

  说是表面,因为外有蛮夷小国蠢蠢欲动,内有刁民想摆脱控制。何况武邑稍微稳定一些,朝廷便开始对将军各种打压猜忌。

  “最初的时候说将军不向朝廷交粮纳税,可他们怎么不想想,武邑这么贫穷又动乱的地方,哪有钱粮可以缴纳,何况还有五千军队要养活。”

  陶姜说:“当年北朝军队攻破长乐城,因为将军没有南下勤王,世人又误解将军拥兵自重,不尊皇上,更离谱的说蛮夷小国只知将军不知南朝。”

  当年韩延年就算真的南下勤王,最多也不过是做和百里枭一样的事,和三殿下一起东躲西藏。根本就改变不了长乐城被攻破的局面,

  但若是韩延年真的南下了,武邑防守空虚,蛮夷诸国乘虚而入,武邑多年的经营将毁于一旦。

  到时候南朝内忧外患,根本就没有喘息之机,在北朝和东边诸国的前后夹击下,南朝或许真的会亡国灭种。

  是百里枭保护了南朝唯一的希望没错,但有一点,是韩延年保证了边境的安定,才有了楚月霄和百里枭所率余部的养精蓄锐,才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将军得到公子你去北朝为质的消息,还听闻北朝的洛王殿下好男……”陶姜自知失言,便闭嘴了,很久才又说:“他真的很担心你,只是那个时候没有办法。”

  “世人皆言将军拥兵自重,不敬朝廷,可谁又知道将军背负的那许多,舍弃的那许多,”陶姜道:“将军他也是活生生的人,难道就真的能舍下亲情吗?不过是顾念着天下,才亏欠了家人。”

  韩卿离说:“父亲的难处我明白,也从未怪他。”

  陶姜知道将军的家人都和将军一样心怀天下,都可以为家国舍弃一切,他由衷的向韩卿离行一礼,“公子大义。”

  “只是后来发生了那样的事,”韩丞相为证清白自刎于府中,将军的儿子被囚,陶姜说:“将军痛心疾首,可已经晚了。”

  他们都为将军不值,都替韩家惋惜。陶姜说:“公子,我们都为将军不值。”

  韩卿离说:“父亲有他的难处,陶大人有什么办法没有?”

  陶姜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韩卿离,你的父亲很在意你,别看他表面绷着,心里其实早就洪水滔天了。于是他向韩卿离说了自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