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木匠逆袭尚书郎>第53章 开工

  在山里忙活一早晨, 回去的时候有点晚了,时母已经起床并做好早膳等着他们了。

  艾叶有些惭愧地上前给时母赔罪:“夫人,以后我会记得把饭做上再出去。”

  时母眼神纠结地看了看他, 最后摆了摆手:“无妨,你也是出去做事。用膳吧。”

  用过早膳,艾叶就自去种了兰花,死活不让时昭跟着去:“少爷不是说要静下心来学艺的吗?就这么点活,我很快就做好了。少爷你看书吧,要不给陈大夫做柜子也成。”

  时昭觉得有理,也没非要跟着去。他回到书房, 先画了要给陈茂做的药柜图样, 然后搬了一根最大的木头, 在存放父亲留下的木工工具的房间隔壁, 缺了一面墙的通透廊坊开始忙碌起来。放置树木的通透廊房。

  以后那个宽敞又通透的廊房就是时昭做木工的工作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时昭要真正做木工了, 必须先搭一个做木工活的台子,而不能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随便对付两下。

  时昭先把那根挑出来的大圆木切了上下两端, 留下中间一大块厚实的木板做马板。

  随后又用了此前自家山里砍来的一根碗口粗细、形状不好、疙瘩较多,做不得木器的树木做木马。

  先把那根树木锯成四截,用榫卯结构两两交叉, 彼此切合,做成稳固的X形木架, 并在在两根木头榫卯交集处用墨线画出一个四方形的形状,将其掏空。

  随后按照掏空的形状, 又另用两根较小, 比做好的X形状单根木架长度稍长的木头, 一头按照架子掏空的小孔做成方形凸起,插入木架掏空的方形小孔;另一端则削扁一处,便于平稳放在地上。

  这样,一个完整的木马便做好了。

  木马是用来架马板的,要两个。时昭按照原来的方法又复制了一个。

  做好两个木马,时昭将两个木马间隔好马板长度的距离,将先前做好的那块马板架在木马上。木马的两个尾巴,也就是落地的那个支撑相对而摆。

  马板架好后,再用刨子将木板表面刨得平整光滑,这个过程中尽量不削弱木板厚度。马板表面光滑后 ,时昭将两枚铁制马口钳钉钉在马板朝前一头。

  做木工活的工作台便搭好了。

  万事具备,接下来就可以在这木工台上开始各种木器的制作。当然,第一件做的是给陈茂的药柜。

  在做药柜这几日,时昭顺手把家里的农具检查了下,分门别类的摆放好。然后把该修的修好,该扔的扔掉。

  这是时昭第一次做这种大型家具,但他也没有摸索太久。三日之后,给陈茂的药柜就做好了。

  过两日就是下元节,时昭想在过节前进城把药柜给陈茂送去,这样可以把过节祭拜的物品备下,不用单独另跑一趟。顺便去城里转转看看自己接下来做哪方面的木工营生。

  临出门前,时昭去堂屋问在做女红的母亲:“娘,孩儿今日去县城给朋友送做好的药柜,眼看也要过下元节了,过节的物品今日也一并买了。您有没有什么需要孩儿买的?”

  时母停下手,想了想:“买点布料回来吧。”

  时昭看了看母亲面前桌子上的布料:“此前买了许多,娘都绣完了吗?娘不要太辛苦,赚钱养家是儿子的事。”

  时母放下手里的针线,望着儿子道:“没有。此前那些绣花我得空再做,你给我买点做小孩衣服的布料回来,我先给未来的孙子孙女做点小衣服。”

  “啊?”时昭一下就听愣了。昨儿夜里母亲的谈话才让他摸不着头脑,他还想着是不是夜晚母亲太思念父亲的缘故。可今儿还早着呢,母亲这是怎么了。

  “反正左右无事,不如先来做做。又放不坏。”时母道。

  时昭哭笑不得:“娘,娶妻的时间都还早着呢,这事不急的。您要是不想做女红就抄抄经,写写字,不用把自己弄得这么辛苦。”

  时母看着儿子:“我就想给未来的孙子做做衣服。你每日看着,也心里有个数。”

  时昭不明白母亲怎么突然对他娶妻生子的事这么上心,,母亲的话是肯定要听的。他忙道:“母亲想做便做,孩儿今日便给母亲把布料买回来。不过娘要注意身子,不可太过操劳。”

  “放心吧,娘还要抱孙子呢,不会糟践自己的。”时母道。

  母亲这样一说,时昭又放心了一点。只要母亲好好的,做衣服就做衣服吧,就像母亲说的那样,衣服又放不坏。

  “那好。除了布料,母亲还要买点什么吗?马上要过下元节了,除了过节祭拜要用到的东西母亲自己有什么需要的吗?” 时昭又问。

  他不明白自己要有什么数,觉得母亲这段时间跟自己说话总是意有所指,好像哪里不太对劲。但他又不敢多问,免得母亲伤心。

  “旁的没有。娘只要你记着答应娘的话,守孝期满,娶妻生子,让娘抱上大孙子。”时母道。

  “好,好,孩儿记着呢。”时昭不明白母亲怎么突然就对他尚未娶妻生子一事如此耿耿于怀,但只要母亲高兴,又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事,他也没有必要违背母亲的心愿,自然是顺着母亲的话说。

  时母见儿子孝顺,心情好了不少:“快去快回,注意安全。”

  “好的,娘在家也留意着点。”时昭嘱咐道。

  虽然他不担心青州府的仇人这么快又寻上门,但现在只有母亲了,他一定要牢记父亲的话,把母亲照顾好。

  马车不走正门,时昭把马车从后门赶到前门路上,唤艾叶一起把做好的药柜抬到马车上。上车后,时昭跟母亲挥手道别:“娘,记得插门。”

  随后吆喝了一声:“驾——”马拉着车往县城方向走去。

  车上只有两个人时,艾叶从来不坐在车厢里,他和时昭并肩坐在车辕上。没有时母的管束,艾叶的话比平时多了许多。

  “少爷,咱们给陈大夫送了柜子,就去买香烛吗?”

  “嗯,送了柜子再去买香烛和冥纸,然后咱就去买点新谷子磨的糯米粉,等到下元节的时候做团子。”时昭道。

  “好啊,到时我来做。”艾叶道,“少爷,水城做的团子和青州一样吗?要是不一样,我们按照青州的做法做,还是按照水城的做法做?”

  下元节大宁王朝都有做糯米团子祭祀先祖的习俗,只是各地做法略有不同。

  艾叶跟着时昭从青州一路南下,也见证了一路上各地不同的饮食,水城和青州的饮食风俗更是差异明显。故而才有此一问。

  时昭想了想:“我们已经回到水城了,还是入乡随俗,按照水城的风俗做。”

  “嗯,也对。”艾叶偏着脑袋点了点头道,“不过我不知道水城这边下元节团子的做法,得找人问问。嗯,找谁问呢?”

  艾叶沉思着,忽然兴奋起来:“少爷,我们去找小荷吧,他是本地人,他娘父肯定知道怎么做。说不定还能跟我们讲讲水城这边特有的习俗。”

  这小孩是想去找人玩了,时昭也不点破,笑道:“好啊,看看哪天有时间,我们去找小荷问糯米团子的做法。”

  “好哎,少爷太好了。”艾叶高兴得不得了,“少爷,除了糯米粉,我们还买别的吗?”。

  “祭祀总要隆重些才好,各种糖食果品都买一些。”时昭说完补充道,“还有花生和些猪肉,也要买一些。”

  “爹爹生前喜欢吃水城的小粒花生,祭拜的时候放点花生。以前这种花生在青州府难得,都是水城族人托驿使运过去的。现在我们回来了,这东西又不缺,自然不能少。”

  说起水城的特产小粒花生,时昭不免回想起父亲在世时的情景。

  那会老家族人为了讨好父亲,每年不同时节都会从老家选上上好的水城特产寄给父亲,想从他那里得到银钱布施家乡。

  谁曾想父亲去世后,自己拿回家产都颇费了一番周折。要不是自己会些武功,当时又有冯二他们助阵,这家产拿不拿的回来还两说。其中滋味真是难以言表。

  “好的,我记下了。”艾叶不知道时昭心里所想,但见少爷想起老爷,想必是有些伤感,他便乖巧应道。

  路程不远,两人边走边聊,没一会就到了县城。

  时昭往来县城多次,守城的官兵发现他的确没有私下外出的心思,也就不再让他们换令牌了。

  进了城,时昭先把药柜给陈茂送去。

  陈杨医馆和药铺都开着,但陈茂和杨正都不在。店里的掌柜说东家出门走货了,来回一趟大概要半个月左右。但临走时有交代,要是时昭到来一定要好好招待。

  时昭想起陈茂上次与自己说,最近有一趟到湖州的生意,想来是去湖州了。自己到把这事给忘了。

  不过他就是送个柜子来,人不在也不要紧。时昭说明来意,医馆的掌柜赶忙招呼医馆药童和药铺的伙计把柜子抬下来,邀请时昭去店里坐坐。

  陈茂不在,也没有进店的必要。时昭婉拒了医馆掌柜的招待,把柜子送到就与艾叶离开了陈杨医馆,往集市而去。

  两人先买了祭祀用的香烛、冥纸一应物品,才又买了做团子的糯米粉。在农品集市专门买了时昭此前提到时父生前喜欢的水城小粒花生。

  农品集市很是热闹,有不少水果、坚果、蜜饯一类的吃食、零嘴售卖,路过的小孩都忍不住嘴馋,扒拉着大人要买。

  时昭本人是很少吃零嘴的,水果到是会吃一些。水果有益健康,母亲也爱吃,时昭买了好些水果,和祭祀要的一众糖食果品,分了好几次才搬回车上。

  买蜜饯的时候,小贩称好自己需要的量后,时昭让小贩用糖纸将每种都去一些出来,用糖纸包好。

  “客官是要先尝尝呢?”小贩问。

  时昭笑了笑:“先给小孩子尝尝味。”

  小贩给他另用糖纸每样包了一些,还送了一点时昭没买的种类:“客观买得多,这几种是我送客观品尝的,觉得好下次再来。”

  “好。多谢店家。”时昭爽快地接受了小贩的好意。

  小贩把盛出来的蜜饯用糖纸包好,再用麻绳绑了起来递给时昭。时昭转手递给身旁的艾叶:“尝尝。但甜食一次不要吃太多。”

  艾叶高兴地接过装着蜜饯的纸袋:“谢谢少爷。可是祖先都还没吃呢,先被我吃了。”

  高兴之余又有点不好意思。

  时昭忍不住笑:“有祖先吃的,这份是给你的。”

  一旁的小贩听着他们的对话,惊讶地道:“原以为你们是兄弟呢,想不到竟然是主仆。”

  说罢不由啧啧惊叹:“从来没见过对下人这么好的主人了。”

  有人夸奖时昭,艾叶非常开心,比夸自己还要开心,忍不住得意地道:“我家少爷是天下最好的少爷。”

  “那的确是。”卖蜜饯的小贩表示非常赞同。

  时昭笑笑,将买的物品搬回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