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重生后娶了病弱皇后(GL)>第67章 沈家往事,曲折

  沈清也跟着抬头看了一眼太阳, 跟着点点头,“今日是暖和了些。”

  沈奕现在只想快些跳过这个话题,也倒了杯茶放在沈清面前, “清儿来找我, 可是有?”

  “多谢, 其实今日来叨扰姐姐, 并非有劳烦, 只是想寻殿下,有一想问。”

  沈清毕竟年纪还小, 有些腼腆, 看了一眼秦溯。

  “寻本宫?想问何?”

  毕竟这是沈奕的弟弟,秦溯边喝着茶,随意问道,并没当外人。

  “回殿下,小生此问多有得罪,还请殿下海涵,小生多有听闻殿下迹,听闻殿下十三便上战场, 首战大捷, 其后捷报频传, 从未有过败绩, 至此征战已有四载,依旧未有任何败绩,可是当真?”

  沈清明显有些紧张, 从前他倒是见过秦溯, 秦溯还帮过他,他也知道家姐和秦溯交好, 但是无奈,秦溯威名太甚,从不敢有人贸然接近,今日沈清也是鼓了好久的气才来拜见。

  沈奕坐在旁边,看了一眼秦溯,不得不说,沈清这个问题确实冒昧。

  不过秦溯却是不放在心上,并不觉得冒犯,只是撑着下巴想了想,“这要看胜败如何算了,一场大战役中,往往会包含多场小战役,我自然不敢称从无败绩,不过若是说每次发战报回京,那都是大战役的结果,倒是无有败绩。”

  秦溯说得坦荡,却更令人升起敬畏之心,沈清起身,深深作揖。

  “殿下,小生敬佩,今年小生也已满十三,当年殿下和晋少将军便是十三一同上了战场,小生也愿效仿晋少将军,追随殿下征战沙场,殿下为小生毕生之楷模,望殿下恩准。”

  这回倒是轮到秦溯愣住了,心虚地看了一眼沈奕,不知道沈丞相这文人楷模听见自己家儿子这番话作何感想。

  沈奕同样没反应过来,秦溯只能清清嗓子,看向沈清,“沈公子……你会武?”

  秦溯这一问,让沈清有些难为情地低下头,“父亲不让,但是我熟读兵书,可以当殿下的军师。”

  “沈公子啊,你不会觉得只要读读兵书,便能上战场了?”

  秦溯自己虽然是年少上战场,但是她却并不想让其他只有十三四的少年人上战场,那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景象,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更何况,自己那时候可是全副武装,不光自己有一身难寻敌手的高超武艺,更有一整个护卫队,另有多位高手近身保护,把自己保护得密不透风,同沈清这样傻愣愣就想上战场的可不一样。

  被秦溯问得无地自容,沈清多少有些沮丧,“我只是也想同长公主一般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征战沙场,那般豪迈壮阔的人生才当是真正的人生。”

  “话本看多了吧?”

  秦溯不想打击沈清的志气,但是若真放任他这般下去,哪天真效仿当年的晋少云瞒着家里一声不吭跑边关去了,到时候怕是沈丞相得上书参死自己和晋少云这两个“罪魁祸首”。

  被秦溯这般打击,沈清一时不知所措。

  “身披戎装保家卫国是英雄,做个好官,心系天下为了黎民百姓鞠躬尽瘁同样也是英雄,人生可不是只有一种,这天下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人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沈公子遍览群书,这个道理应该是懂的。”

  秦溯看着现在的沈清,好像是看见了当初十三岁的自己,同样也是头脑一热,提剑就上了战场,前世自己那一去,便是将往后短短十几年的人生都交付给了战场,直到生命的尽头。

  沈清站在秦溯面前,心意依旧不改,“古人也曾说过,书破万卷,步行万里,我书已读过,却连书中任意一种人生都未曾亲眼见过,这又有何用?”

  “可是你才十三岁,书肯定读了还没一万卷。”秦溯角度刁钻。

  “这并非是指准确的一万卷,只是泛指,意思是说……

  好吧,殿下随便考我书中内容,若是我答不上来,我便回去继续读书。”

  沈清本想跟秦溯解释破万卷的意思并不是真的一万卷书,但是想想又放弃,干脆让秦溯现在考他。

  这对于秦溯来说难免有点过分了,真是最讨厌这种聪明又难缠的小鬼。

  憋了一口气,秦溯还是只能求助地看向旁边的沈奕。

  “殿下考他兵书。”

  沈奕对于沈清这个想法自然也是不赞同,只能寄希望于秦溯能让他知难而退。

  秦溯也反应过来,要是说其他的书,秦溯可能一知半解,比不上沈清,但是要论兵书,只要能说得出名字的,秦溯都能倒背如流,还能运用自如,更别说还有许多珍稀孤本,她亦是看过许多。

  秦溯和沈清二人考得你来我往,十分热闹,在旁边的沈奕也听得入了神,偶尔也跟着沈清一同思考起来。

  但是奈何秦溯不光是遍览群兵书,更擅长将问题放入真正的战场问题中,且角度刁钻,答案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又令人拍案叫绝。

  几个回合下来,沈奕沈清姐弟俩也只得甘拜下风,但是沈清的热情非但没被消磨,反而越斗越勇,志气高昂,开始学着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跟着秦溯的思路去想。

  新的问题出现,沈清抢先回答,并且列出了六个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的答案,连沈奕都有些惊奇,可每个答案细细一想,又都有道理。

  “孺子可教,回答对了一半。”

  秦溯微微挑眉,认可地点头,看来沈清确实悟性不低。

  好不容易能得秦溯夸奖,沈清更是高兴。

  “其实万物相通,沈公子有这种悟性,无论何种选择,都是有前途的,沈公子还是想上战场?”

  点拨点到即止,秦溯又问了一遍沈清。

  这次沈清细细考虑了一下,还是点了头。

  “既然这是沈公子的选择,不如这样如何?

  无论是谁,想上战场,那肯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若能经过训练,依旧此心不改,我们再论此。”

  秦溯看着沈清,心里有了计较。

  “一言为定。”

  沈清丝毫不惧,直接答应下来。

  “沈公子别先高兴得太早,先去说服沈丞相大人吧。”

  秦溯觉得以沈清这讲理的能力,跟沈丞相估计不相上下。

  “多谢长公主殿下,”沈清应下,不宜迟,当即就起身告辞,“多谢长姐,清儿先去了。”

  看着沈清离开的背影,秦溯还有些欣赏,“沈公子志向了得,当真是虎父无犬子。”

  沈奕则是忧虑更多些,“子寻,你当真觉得清儿那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样子,能去从军?”

  “还是少年,现在练武,倒也还来得及。”

  秦溯看向沈奕,看着沈奕担忧更甚的模样,出声安慰,“安平且放心,沈公子只是有一腔雄心抱负,并非非要从军,他自己总会想明白的。”

  “但愿如此。”

  沈奕只是勉强点点头。

  秦溯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她总不能告诉沈奕,自己前世已经看过了沈清的未来,沈清继承了沈丞相的衣钵,在弱冠之后,沈清不光会入朝为官,更会平步青云,在自己死之前,沈清甚至已经即将要接任沈丞相之位,成为大雍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文官之首吧?

  当然,秦溯也没想到,未来能成为文官之首的沈清,在现在十三岁的时候,终身抱负是想追随自己从军……

  “安平,人各有造化,造化都在自己每一个选择中,你应当相信沈清,他并非是那种浑浑噩噩的纨绔子弟,该如何选择,他自己心中也有章程,更何况还有沈丞相和沈夫人会为他把关,你何必担心呢?且愿前途皆坦荡即可。”

  秦溯的话或多或少开解了沈奕,眉宇间愁容渐消,也微微颔首,“子寻今日倒是同以往大不相同了,所说所言句句在理,是我心思狭隘了。”

  “此次江南之行,我亦收获良多。”

  秦溯笑着回应,其实这些是她前世所思所得,如今触景而发,她自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说完沈清的,秦溯还来不及跟沈奕多待一会,宫里传消息来了,有急让秦溯回宫。

  连沈奕准备好的午膳都来不及用,秦溯只能匆匆告别。

  快步回了正阳宫,秦溯看向紫云,“查出来了?”

  “幸不辱命,”紫云一路急赶回来,脸色苍白,明显疲劳过度。

  “快坐,看茶,细细说来。”

  当时在京城边界遇刺,知道了江南郡守和西域那边隐秘的关系后,秦溯当机立断,将自己身边的紫云派去调查,秦溯本以为会需要些时间,却不想这么快便回来了。

  紫云坐下喝了口茶,“殿下,属下当时带人先仔细检查了那些刺客,发现那些人虽然很谨慎,除掉了身上带着的所有证明身份的东西,但是却发现了他们的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手指和我们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小指短了一截,而且还有一个六指之人。”

  说到这里,秦溯转头看了一眼旁边的赤水,“天煞阁幕后的那个人是不是也是六指?”

  “没错,在天煞阁的资料中,只有一条用来辨别他们幕后主人的办法,那人是六指。”

  赤水点头应下,同样面色凝重,“难不成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六指,太巧了,”秦溯看向紫云,“接着往下说。”

  “是,”紫云接着往下说,“我等一行人沿着周围的痕迹,还有他们身上沾上的草叶泥土,推测应当就是盛京以南不远处,已经安排了人尽快排查,还请殿下再多派人手,换上百姓衣裳,暗中寻访,许能有些线索。”

  秦溯点点头,“你且去暗营中调人便是。”

  歇了这一会,秦溯准了请求,紫云片刻不敢耽搁,当即动身前往。

  紫云离开后,秦溯肚子思索了一会,“蓝影和仇栾有消息了吗?”

  “应当是快了,就在这两日左右。”赤水回话。

  “仇栾现在在暗营中如何了?”

  当初秦溯将仇栾从兵营中带出来,放入暗营,就是想扩充暗营,之前的暗营基本就是训练人才,实在有些浪费,秦溯想将暗营扩充成一支真正的暗中军队。

  “仇栾武功高强,再加上本就是水云楼的人,对于这些情本就是轻车熟路,适应良好,基本上现在已经彻底了解了暗营,并且任务执行都很出色。”

  赤水理解秦溯的想法,对于仇栾的评价也很高。

  “那这次回来,如果任务出色,就让蓝影回来吧,让仇栾着手完善暗营。”

  暗地里铺开的大网,有些时候要比明面上的更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还有,让仇栾可以和花溪联手。”

  “殿下,这恐怕不妥吧?毕竟……”

  赤水到底是对于花溪和仇栾还抱有些许的警惕,这二人之前本就认识,这再联手难免有异心,关键是她也不知道秦溯是怎么知道花溪的,一切都是谜团,而谜团最容易让人不安。

  “按本宫说的做就是。”

  秦溯心中有数,赤水也只得应下。

  “大理寺那边听见动静了吗?”

  秦溯轻敲了敲手腕,此宜早不宜迟。

  “已经上奏给了陛下,等朱批一下,卫寺正便能走马上任,最迟不过明日。”

  秦溯一回来,赤水便要忙得脚不沾地了,皆要明了,以备秦溯随时问起。

  对于秦邈的行速度秦溯还是放心的,不过接着又想起一。

  “琛表兄此去靖国,本宫多少有些不放心,那边可曾传来消息?”

  虞琛此次代替秦溯出征靖国,又是同金烈一路,秦溯实在是放心不下,虽说大雍和浮梁攻打靖国是从两个方向,但难免金烈再出损招,不得不防。

  “还未曾有消息,不过虞少将军临行前已做足准备,让殿下放心,想来应当是有把握的。”

  之前秦溯给虞琛安排好了到了东海后,海战登陆的帮手,可是现在还没有确切消息,赤水也只能如此说。

  秦溯叹了口气,歪在榻上,伤口还隐隐作痛,不由得苦笑着摇摇头,“以往皆是旁人因我而操心,什么时候我秦溯也成了要整天跟在人身后操心的人了?”

  赤水也发现了,“那是殿下心智越发成熟了,已懂得大局,已懂得谋划,是大好。”

  以往的秦溯,只管一股脑横冲直撞,从不管其他,活得虽然是肆意至极,但是却并非帝王之才,现如今看来,已有了大变化,确实是好。

  秦溯只是敛着眸子,却没说话。

  赤水说得不错,当日晚间,大理寺传来消息,江南大案成功落到了卫子康的手中,不过说的好听,此落进了卫子康手中,其实是让他冲在最前面,万一稍有差池,第一个清算的也是他,不过这倒是遂了秦溯和卫子康的愿,其中些运作起来,便更方便了些。

  秦溯也往御书房那边跑得越发频繁起来,倒将御书房当成了第二个家,天南海北,各地方上奏的折子,都由秦溯先看。

  现在这时候,正是多之际,永乐帝看秦溯对这些感兴趣,也乐得清闲,常常是秦溯在御书房中看折子,他在书房后花园听云美人唱戏喝茶,悠闲得都胖了一圈。

  这日秦溯又刚从御书房回到正阳宫,赤水正给她按肩,门外传来消息,蓝影和仇栾回来了。

  睁开眼,秦溯的精神一振,“进来。”

  蓝影仇栾这一月有余的时间,便是去了江南调查沈丞相的底细,能让这二人费这种九牛二虎之力,也能证明沈丞相当真不简单。

  “殿下。”

  蓝影和仇栾给秦溯见礼,秦溯赐坐,赤水上茶,二人将这月余发生的情详细道来。

  当年的沈丞相,同样也是靠科考入仕,虽不是三元及第,但也是先帝年间的两元状元,才情卓然,文采出众,出口成章,甚至仅几首诗,便能造就洛阳纸贵之景,甚至比现在的沈奕加上卫子康还要风头无两。

  入仕之后,沈丞相便在机缘巧合下得见了名门闺秀沈夫人,沈夫人家乃是历史悠久的腐书网,只是家中文人气太浓,皆是一身奇葩风骨,并未有人能入朝为官,已是日渐衰落,显出些夕阳景象来。

  沈丞相身为状元,朝中新秀,京中世家纷纷拉拢,但是沈丞相只一心仰慕沈夫人,沈夫人家中亦有联姻之意,二人婚便是水到渠成,而且往后,有沈夫人家的人脉关系,沈丞相更是平步青云,在永乐帝登基之时,更是位及丞相。

  这些倒都是后话了,最关键的便是沈丞相参加科举之前,在江南之地的情。

  根据蓝影和仇栾的寻访,总算是探听到了沈丞相的出身。

  沈丞相竟曾是一弃婴,被江南之地一山中道长收养,养至八九岁,道长自感羽化之日将近,将沈丞相便托付给了一对无儿无女的年长夫妻,二人自是喜不自胜,将沈丞相视如己出,送沈丞相上学堂,倾家荡产也要送沈丞相去参加科考。

  这眼看着好日子就在眼前,可惜二老年实在太高,只等来乡试,便双双撒手人寰。

  也是因此,沈丞相乡试险些落榜,回乡拿出仅剩的钱财给老父老母安葬,沈丞相再无余钱攻读科考,本想就此作罢,但却得泾河县江家江大善人出手相助。

  不光是收留了沈丞相,供他安心读书,还给了上京的盘缠,让他安心去考。

  心中感念恩人大义,也抱着老父老母的期盼,沈丞相重振精神,继续参加会试,得了会元,又一鼓作气,上京殿试,夺下状元,自此名震大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听到这里,秦溯却还是皱眉,“可是若是如此,沈丞相似乎怎么也和天煞阁扯不上关系,那不成是入京之后,或者是沈夫人家中原因?”

  可是沈夫人家族早已分崩离析,家中二老故去后,沈夫人家几个兄弟纷纷离京,仅剩的些东西,也干脆并入了沈家。

  沈夫人家当初坦坦荡荡,是大雍最富盛名的腐书网,家中子弟个个清高,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同江湖势力扯上关系的。

  “除此之外,便只有沈丞相被收养之前,跟着老道长之,还不清楚。”

  仇栾在旁边补充道。

  “你是说沈丞相的家世?”

  秦溯看向仇栾。

  “并非没有这个可能,属下之前在江湖上的时候,得到的秘辛也多,常听闻这种弃婴之,很多都是背负血海深仇,或者错综往的,因为江湖上但凡算是正道的人,都不会对婴儿孩童下手。”

  到底是曾经混过江湖的人,仇栾的思路多少有些不同。

  秦溯也煞有介地点点头,“说来有理,我看卷宗,父皇登基前些年还闹出过前朝之人的,这倒不是不可能。”

  “那这般说来说去,最后还是只有沈丞相自己知道情真相?”

  赤水有些迟疑。

  “江南,天煞阁,沈丞相,外域之人,这四者到底有什么关联?”

  秦溯皱着眉,“算了,先查江南和外域之人,沈丞相一先放一放。”

  “是。”

  众人对于秦溯的话,自然没什么意见。

  近日京中因江南一,人心惶惶,大理寺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满京城乱窜,秦溯作为其中的关键人物,自然也不能闲着,这一忙起来,连沈奕也见不着面了。

  好在沈奕也没闲着,在沈清不知道用什么法子,竟然说服了沈丞相,成功混入了秦溯的人身边后,沈奕在家中也忙起来。

  如今江南一,震动天下,有几两墨水的都要出来晃荡晃荡,按照秦邈的意思,沈奕也不能落后。

  此前沈奕文章,虽有些贴近民生百姓的,但是却从未有涉-政参议之言,现在这次,倒是正好。

  沈奕的文章从不落于俗流,此次也是同样,同大部分歌功颂扬的文章不同,沈奕针砭时弊,一阵见血地指出江南屡次出,盖因为江南之地富庶,地方官权力过大,但是却并无有力监察机构,再有常现官官相护之景等等,看得沈丞相都倒吸一口冷气。

  就这篇文章,不用说,在大雍也会掀起极大的议论,到时对沈奕,未必是好处。

  幸好在文章发布之前,还有秦邈把关,所以世人看见的,多少是经过了些修饰美化的,纵是如此,也是有不少人有了不小的意见。

  其中女子不该议政之言论,喧嚣直上,甚至对于沈奕本人,也不似曾经那般多是追捧,而是多了些谴责。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