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重生后娶了病弱皇后(GL)>第56章 筹备江南,防患

  晚上一直忙到二更天, 秦溯看着自己写好的一大张纸,总算是心安了些,将纸收好, 秦溯这才就寝。

  就在秦溯觉得自己快要做好一切准备的时候, 事实告诉她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第二天早上, 秦溯刚用过早膳, 紫云前来回禀, 卫子康那边出事了。

  秦溯甚至想了一会,才总算是想起这号人物, 一拍脑门, “出什么事了?”

  “卫会元去找了卫子康母子,然后卫子康的母子三人便失踪了,到现在也没找到。”

  这么些日子过去,卫子康母子的事情一直都是紫云跟着,眼看着卫子康母亲的眼睛恢复光明,身体也越来越好,结果就这么点功夫的事,一家三口大活人竟然不见了。

  “这是怎么回事?”

  秦溯皱起眉, 那卫子康也不像是忘恩负义之人, 自己有恩于他, 怎可能一声不吭便失踪了?

  “说来也是奇怪, 昨夜半夜,卫会元一个人,悄悄去了卫子康的家中, 几人不知说了些什么, 卫会元接着便离开了,等了挺长时间, 卫子康家中的烛火一直不灭,等我们的人发现不对劲,进去查看的时候,才发现卫子康一家三口竟然全都消失不见,极为蹊跷。”

  紫云本也是不信此事,但是她亲自去卫子康家中查看完,才发现确实如此,家中没有一处凌乱,所有的东西都摆放整齐妥帖,连茶壶中的水都倒干净,又刷洗好了,明显是准备出远门的样子。

  “就是说,你们不知道卫子康一家是何时失踪的?”

  秦溯这也听出紫云的意思,卫子康一家失踪得未免太过于蹊跷了些,应当是出事更有可能。

  紫云低下头,“属下失职,请殿下责罚。”

  “这不是失职不失职的事,现在距离科举殿试还有多久?”

  现在秦溯没心情去追究责任,解决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还有不到十天的时间,三月初就是殿试的日子。”

  “十天……父皇生辰还有十五天,距离攻打靖国启程的日子还有十六天,有的忙了。”

  秦溯算着时间,揉了揉眉心,“去查查卫会元吧,不要打草惊蛇。”

  紫云领命离开,秦溯撑着头,没过一会的功夫,倒是那李公公先来了。

  “长公主殿下万福金安!”

  李公公看见秦溯,躬身行礼。

  “李公公?可是有事?”

  秦溯理着袖子,自从永乐帝册封了云美人之后,秦溯便一趟永安宫也没去过,连这次见着李公公,也是带搭不理的样子。

  “长公主殿下,陛下叫奴才过来,请长公主殿下去趟永安宫,说是有要事相商,还请殿下赏脸。”

  李公公虽然是皇宫内太监总管,一般的嫔妃见着也要礼让三分,但是对秦溯,却是一向恭敬有礼,秦溯也无意为难他,只是就这么过去,自己这口气咽不下去。

  “公公客气,劳烦公公跑一趟,且请公公回去回禀父皇,就说本宫头疼,过不去,若有事相商,请父皇来趟正阳宫。”

  听完秦溯的话,李公公脸上也有些为难,但是秦溯一向是说一不二,绝没有改主意的可能,李公公虽然为难,但是也没法子,只得躬身再行礼告退,回去复命。

  周围的宫人也一个个低眉顺眼,不敢多言。

  回过李公公,秦溯倒是觉得真有些累了,干脆在院子里设榻,准备躺一会,晒晒太阳。

  “缺个唱曲儿的。”

  靠在榻上半晌,了无睡意,秦溯撑着头,吃着处理好的水果,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该找个戏班子进宫。

  “这有何难?寻儿若是想,父皇让云美人过来给你唱两首便是了。”

  永乐帝的声音在秦溯身后响起来。

  “父皇何时来的?”

  头也没回,秦溯焉头搭脑地吃着,压根没行礼的意思。

  永乐帝也没跟秦溯计较过这个,更何况现在还是他有错在先,来跟秦溯赔礼道歉的时候。

  “来了有一会了,宫人说你在休息,父皇便等了会,来,父皇看看,寻儿可是气还没消?”

  永乐帝亲自提着食盒,走到秦溯旁边,立马有人搬来椅子,奉上新茶。

  秦溯看了一眼永乐帝,“哼,儿臣哪敢生父皇的气?父皇想如何便如何就是了,哪用得着管儿臣的死活?”

  秦溯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客气,永乐帝却也不生气,一抬手,让周围的宫人都退出去,亲自打开食盒,将里面备好的各种零嘴一样一样摆在秦溯旁边的茶桌上。

  “好寻儿,父皇给你赔礼道歉好不好?

  你看,这都是父皇给你准备的,全是你小时候爱吃的,快尝尝?”

  永乐帝也是有心了,各种零嘴都有,不少还是特意从宫外找来的,倒是合秦溯的心意。

  勉强看了一眼,秦溯捏起个山楂糕,勉强尝了一口,“味道还成。”

  “寻儿喜欢就好!”看秦溯愿意吃,就知道秦溯的气消得差不多了,永乐帝又从食盒底下一层,抽出什么东西来。

  就当秦溯翘着头瞧着,准备看看还有什么零嘴的时候,就看见永乐帝拿出来了三份奏折。

  “好寻儿,现在气消了,帮父皇看看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如何?”

  看着永乐帝递到面前来的折子,秦溯本来好些的脸色顿时垮了下去,将手中的山楂糕扔回盘子里,“儿臣便说这次父皇怎如此的好,原是有事了才想起儿臣来,若是没事,怕不是就这般把儿臣扔了?”

  “寻儿此话怎讲?父皇先是被寻儿备好的,只是恰巧又有些事,这……”

  永乐帝也没想到秦溯说翻脸就翻脸,连忙解释。

  擦了擦手,秦溯从永乐帝手中拿过三份奏折,“父皇莫要解释了,儿臣正在气头上,也听不进去。”

  秦溯翻着折子看起来,永乐帝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秦溯这脾气也是他自己宠出来的,这苦果自然也得他自己吃,不过秦溯倒并非蛮横不讲理,也算是万幸。

  看了半晌折子,秦溯的眉头越皱越紧,“父皇,之前江南郡守上折子来,说是春汛,想要朝廷拨款修建加固堤坝,此事不是已经解决了吗?怎么现在又说此事?”

  “本来确实如此的,该加固的也加固了,但是却没想到,此次春汛来势汹汹,已冲垮了多处堤坝,但也勉强控制住,未有良田受灾,但是江南郡守不敢托大,连夜上奏,恳请朝廷再拨款赈灾,以防更大的灾祸。”

  永乐帝也是因为这样才犹豫不定,“早朝的时候已经吵过一次了,有人说江南春汛已过,没必要再拨款赈灾,有人说为防万一,还是未雨绸缪的好,以免百姓遭殃,吵得朕头都大了,特来问问寻儿的主意。”

  秦溯听过,也摁了摁太阳穴,“父皇,此事应当拨款,若真有了后续灾情,是朝廷未拨款导致的,哪必然会引起民愤,不过若是胡乱拨款,恐日后亦有其他地方效仿,更何况现在北方奉京地区春汛风险更甚,奉京郡守必然也会如此要求,到时四处拨款,国库倒是撑不住了。”

  “寻儿说的极是。”永乐帝赞同地点点头。

  “其实此事也好解决,父皇拨款便是,但是不是拨款预防,而是拨款重建,江南郡守不是说有多处堤坝已被损毁?

  那便是拨款重建,此事其中道理复杂,应该指派一心思玲珑,正直可靠之人方才放心,将款项压在江南半月有余便可,到时春汛已过,定然无事,再开始重建,若是真再有春汛,那就当即赈灾,这其中判断,需得有经验之人方可。”

  秦溯说完,撑着下巴想起来,现在的难题不是拨款不拨款,而是押送朝廷赈灾款的人选问题,既要有识别汛灾的判断能力,又要胆识过人,八面玲珑,能应对种种状况,做出最合适的应对,这种人才,果真难寻。

  永乐帝也跟着思考人选问题,思来想去,却只觉得一人合适。

  “若说让人放心,又能对江南地区的汛情了如指掌的,恐怕整个前朝,也唯有沈丞相一人最为合适,沈丞相本就是江南人士,又曾经任过江南郡守,极为出色地解决过多次江南的天灾问题,若是沈丞相去,怕是再合适不过。”

  永乐帝说完,他自己也觉得不妥,“只是这点事,怎用得着沈丞相亲自出马?毕竟这有灾无灾都还是两可之间。”

  沈丞相竟然是江南人士,秦溯倒还真是第一次知道,不过沈丞相亲自去押送赈灾款,确实不太合适,未免太大材小用了些。

  “可还有其他人选?”

  秦溯对于前朝那些大臣,并不熟悉,只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但是一个个都是一二品大员,怎么想也不适合。

  “不知那丞相府的公子现在多大了,能否担当大任。”

  永乐帝想了想,开口说道。

  秦溯想起那刚十三四的沈清,怀疑永乐帝压根没把自己刚才说的话听进去,“那丞相府的公子不过十三四的年纪,如何能担当大任?父皇莫要开玩笑。”

  “竟才这么小,”永乐帝似乎有些惊讶,“之前听闻沈丞相府中的公子有大才,年纪轻轻,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乃是少见的奇才。”

  想了想沈清,秦溯虽然不了解是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事,但是从沈奕也能看得出来,沈清定然也不会是草包之流。

  “沈公子就算是如同传闻中一般,那也不合适,父皇还是想想别的,若是实在没有合适人选,不如问问大臣们,可有自告奋勇之人,我大雍百官之中,总能找出个合适人选来,此事应当加急,最好就在这两日启程最好。”

  秦溯无意跟永乐帝说些废话,这种大事,早出发一天,许就能有大用。

  “寻儿所说有理,父皇且召沈丞相等人入宫,再商讨此事,一来定出人选,二来同户部商议款项,寻儿可有兴趣听听?”

  永乐帝被秦溯催着,也赶忙起来,一副要在今日解决此事的架势。

  “儿臣当真可以?”

  秦溯下榻,看着永乐帝,倒是高兴了些。

  秦溯虽然现在身有官职,手握兵权,但是从始至终,都因为身份一事,从不能上朝议政,也不能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现在永乐帝主动松口,秦溯自然心喜。

  “这有何不可?我儿雄才大略,帮了父皇不知多少大忙,造福黎民百姓,纵是七尺男儿,也少有能敌我儿啊。”

  永乐帝一方面真是如此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哄秦溯开心,所以将秦溯夸得天上有地上无,满口答应下来。

  遵循礼制,推脱此事的想法在秦溯的脑海中没能停留一瞬,刚出现便被秦溯直接拍死,痛快地点点头。

  “父皇说得极是,儿臣也是如此想的。”

  秦溯心中亦有想法,日后自己既然想要称帝,那让前朝所有人习惯自己的存在,也是必然的,纵然他们心中不服,但只要是习惯了自己在前朝活跃的事实,对于自己后来的计划,也将大有裨益。

  心中拿定了主意,秦溯高高兴兴和永乐帝一起去了御书房。

  召了沈丞相,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数十位大臣入宫觐见,永乐帝坐在龙案后,秦溯坐在头把椅子上,等着大臣们觐见行礼。

  沈丞相等人也是一进御书房,便看见了秦溯,各自心中嘀咕,但也先行礼再说。

  众大臣行礼落座以后,永乐帝张口便开始议事,沈丞相看着坐在旁边的秦溯,秦溯依旧稳如泰山,丝毫没有要避开的意思。

  沈丞相不得不站起身来,“陛下,我等议事,不知长公主殿下在此是何意?”

  永乐帝看了一眼沈丞相,“沈爱卿何出此言,公主在此,自然也是议事,难不成在此喝茶看戏?”

  “陛下!”

  永乐帝这般大方地承认,众臣顿时炸了锅,纷纷起身,沈丞相再次开口,“陛下,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此为祖宗铁律,长公主殿下怎能破例?”

  秦溯扣上茶盖,这沈丞相哪都好,就是这脑子太迂腐古板,总还是老的那一套,张口闭口,出了祖宗就是古制,说得人头疼。

  永乐帝却不以为意,“诸位爱卿何必如此激愤?后宫不得干政,但是公主殿下又非后宫之人,朕且问问诸卿,今日若是一位皇子坐在此处,尔等可还有异议?”

  众臣面面相觑,皆说不出话来,这后宫两个意思,一个便是居于皇宫后宫之人,另一个便是诸位后妃,永乐帝此话,倒也无错。

  “可是陛下,公主毕竟是女子,这……实在不妥。”

  沈丞相还是不死心,再次开口。

  “够了,”永乐帝脸色也沉下来,“古制之中可有女子不得议政一说?当真荒唐,这次定下主意的,便是公主,尔等一个个吵了一早上,也是废话连篇,能对江南百姓有分毫好处?

  诸卿有空在此说这些没用的,倒不如莫要浪费时间,早早想想办法,为民考量,度过此次汛灾方为正事!”

  “朕给诸卿的俸禄,是让你们造福黎民百姓,为国为民的,不是听你们在这里跟朕讲些废话!有谁有异议,放下乌纱帽,留下官服,朕绝不挽留!”

  永乐帝一拍龙案,给了诸位大臣选择。

  众臣皆看向沈丞相,有种以沈丞相为首的感觉。

  沈丞相同样也是皱眉低头,紧握着拳头,但是站了半晌,最后向永乐帝一拱手。

  “陛下所言极是,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只要是为了黎民百姓,皆应一视同仁,臣无异议。”

  沈丞相先说完,第一个坐下。

  这番话,倒是惊呆了众臣的下巴,一直以来,沈丞相不光是天下文人的表率,同样还是极其守旧古板的代表,现在竟然连他都倒戈了,众臣面面相觑,那他们还说个屁啊。

  皆是一拱手,“臣等无异议!”

  等众臣全都坐下来,永乐帝的脸色才稍缓,“众爱卿,且论正事。”

  永乐帝将之前秦溯说的那些跟众臣复述了一下,御书房一时陷入寂静。

  半晌,沈丞相点点头,“臣附议,不过这人选的话,臣愿意毛遂自荐,请命前往。”

  “沈爱卿,朕理解爱卿的一片爱民之心,但是若是此事让沈爱卿前往,未免大材小用,更何况科举殿试迫在眉睫,沈爱卿应当留守盛京,为国选拔出合适人才,才是当务之重。”

  永乐帝虽然其实挺想让沈丞相去的,毕竟这样万无一失,但是没办法,确实大材小用,且殿试已在眼前,沈丞相实在是分身乏术。

  沈丞相被永乐帝劝下,众人一时也是一筹莫展,毕竟其他的倒是好说,就了解汛情这一点,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就算是江南本地人士,也少有能完全了解的。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沈丞相再次站起来,“陛下,臣倒是有一人,可以举荐,但是恐有不妥。”

  “何人?沈爱卿尽管开口。”

  这件事也算是吃力不讨好,就算是完成出色,也没什么功绩可言,自然少有人感兴趣,永乐帝也有些着急,催促着沈丞相说出人选。

  “此人不知陛下还有没有印象,就在五年前,江南水灾之时,曾冒死前来盛京上谏,揭露江南官府,官官相护,隐瞒灾情不报,残害百姓,贪污受贿之事,当时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江南官府被肃查到底,牵连者百余众,午门前血流成河,以贪官的血祭了天,江南也总算晴了天,陛下当时本想留下此人重用,但是此人并无心官场,遂隐名辞去,归隐田园,此人,就是李岩。”

  沈丞相这么一说,众人也都有了印象,永乐帝也想起此人,正是因为此事,之后的江南郡守小心谨慎过了头,畏手畏脚,这次也才有汛情提前报备一事,不过倒也比先前强上许多。

  听见这个名字,秦溯的眼睛微微睁大。

  “此人确实是少见之才,只是自从五年前之后,便再也没听说过此人,沈爱卿难道知道此人踪迹?”

  想起此人,永乐帝觉得是个良才,此人本就是江南人士,极为了解汛情,且胆识过人,正直机敏,倒真是不错的人选。

  沈丞相点点头,“此人乃臣同乡,当时他归隐田园后,我二人也曾见过几次,他现在惯喜游历,近日正巧到了盛京,臣那日遇见他,说起此事,他说是陪侄子进京赶考,这也算是巧了。”

  “这也许就是天意,沈爱卿,速将此人召来。”

  永乐帝听闻,龙颜大悦,定下此事。

  “臣遵旨,只是殿下,此人虽然能力足够,但是毕竟身份不高,恐难有人服气,到时可能会困难重重。”

  沈丞相思虑周全,提醒永乐帝。

  “此事不难,在诸位皇子中再寻一人一同前去便是。”

  永乐帝想得简单,只觉得八位皇子,任意一位皆可,自然没什么值得担心的。

  沈丞相稍稍犹豫,“陛下,您想派哪位皇子前去?”

  永乐帝稍稍犹豫,“诸卿觉得哪位合适?”

  一片寂静,鸦雀无声。

  倒不是各位皇子无用,而是诸位皇子都太过奇葩,特立独行,独树一帜,总而言之,再对上五年前那个一人敢硬刚整个江南官府的硬茬,估计不用到江南,半路上就得死一个先。

  “陛下以为,大皇子如何?”

  沉默半晌,似乎众臣也觉得不妥,吏部尚书站出来提议。

  二皇子懒,三皇子四皇子有勇无谋,以自我为中心,五皇子素日沉默寡言,存在感极低,六皇子极有主意,且性情喜怒无常,七皇子八皇子心智还未成熟,任性蛮横,没一个合适的,就素来说好听是待人温和,但实际上是平平无奇的大皇子还能算是矮个子里拔高的。

  听见吏部尚书这句话,从头到尾端着茶杯一句话没说的秦溯放下茶盏,站起身来。

  “父皇,儿臣愿亲自前往江南走一趟。”

  众臣子的视线顿时放到了秦溯的身上,微微吸了口凉气,长公主殿下这脾气……当真能行?

  众臣在此商议的原因,就是因为此行注定了是以李岩为主,无论是哪位皇子,走这一趟吃力不讨好,还得事事听李岩的,这但凡是有点脾气的,都能闹起来,更别说长公主殿下了,在场众人不禁为李岩捏了把汗。

  永乐帝也是有些迟疑,“寻儿,父皇并不是说你不合适,只是此事应当一去有月余,你不是还要筹备攻打靖国一事吗?”

  “靖国一事,儿臣另有人选,儿臣请命,押送赈灾款,前去江南。”

  秦溯之前不吭声,是因为她确实是没打算去,但是听见竟然有人举荐大皇子秦严,那秦溯就坐不住了,她绝不能给秦严任何出头的机会。

  尤其是这次这个叫李岩的,五年前的事情她到现在也还有点印象,而且在前世的时候,此人也得到了重用,最后得任江南郡守一职,造福一方百姓,更是让江南地区的富裕程度翻了一倍,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绝不能将这种人才拱手递给秦严,就冲着这一点,秦溯也得去。

  看来秦溯是下定决心了,永乐帝也不知道该如何阻拦,看向那几位大臣。

  还是沈丞相站了出来,“陛下,臣觉得长公主殿下能有此心,实属难得,长公主殿下乃是心系百姓之人,堪当大任。”

  沈丞相也是仔细想过,提出此计的本就是秦溯,证明秦溯心中比他们都了解这件事,而且能在明知这事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下,放弃能扬名立万的攻打靖国的机会,选择为百姓做些实事,秦溯此举,当真让沈丞相刮目相看,他也愿意助秦溯一臂之力。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