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大清第一卷王>第四十三章

  太子本身就聪明过人, 又自小接受最好的教育,照着储君养大。别说在紫禁城,就是放眼天下,他都算得上出类拔萃。

  由他出面建学堂, 管理学堂, 肯定能做得井井有条。

  但是, 他建出来的学堂, 管理下的学堂,不过与景山官学, 其他出名书院一样的罢了。

  与齐佑想要的, 南辕北辙。

  太子所思所想,是自己的政绩,是与康熙一样,为了维持江山社稷,万世其昌。

  齐佑想要的, 是广开民智, 各种科学技术,农业, 医学全面发展,提高女性地位。

  任何一个社会, 如果只有男人的声音,只男人出现在世人面前,所谓的盛世, 都是扯淡。

  连最基本的人都不做,谈何进步。

  这就是两人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与不同, 两人之间何止隔着无法跨越的天堑。

  对于太子的想法, 齐佑姑且按兵不动, 静观其变。

  康熙还在沉思,大阿哥首先忍不住跳了出来。他斜了眼太子,嘴角都快撇到了地下,上前一步说道:“汗阿玛,我打算将所有的银子拿出来去修学堂,我也想要去修建管理学堂。”

  太子早就预料到大阿哥会搞小动作,只没曾想倒他这般直接,急赤白脸就跳出来唱对台戏了,脸跟着垮了下来,冷冷说道:“难为大哥的一翻好心。只学堂与其他不同,大哥若是想在里面寻个先生的差使,去教人骑射拉弓,倒也勉强能胜任。”

  大阿哥愣了下,明白过来太子拐着弯骂他功课不好,只是会骑马拉弓的莽夫。他气得手紧握成拳,上前一步逼近太子,怒道:“太子爷,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太子面带着不屑,淡淡问道:“大哥莫非是要动手揍我?”

  大阿哥见太子咄咄逼□□头握得更紧了,涨红着脸怒道:“你!.....”

  一直面无表情看着几人的康熙,用力一拍御案,厉声道:“混账东西,都给我住嘴!”

  太子与大阿哥两人回过神,赶紧分开,忙跪了下来告罪:“汗阿玛息怒,汗阿玛息怒!”

  齐佑不紧不慢跟着跪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康熙胸口闷闷的,无力闭了闭眼睛,半晌后,沉声道:“你们两人都给我滚下去,呆在屋里好生反省,什么时候反省好了,什么时候再出来。慈宁宫等下不用你们去请安,过年过节也不用出来,省得气坏了长辈,在世人面前丢脸!”

  他抬眼看向齐佑,微愣了下,语气缓和了几分道:“老七,你且回去换身衣衫,收拾得利索一点。瞧你那灰扑扑的破落户样,让长辈操心,也是不孝!”

  太子与大阿哥耷拉着脑袋,怏怏应是。齐佑被连累着骂了一通,自嘲笑了笑,若无其事跟着告退。

  出了东暖阁,大阿哥一甩衣袖,黑着脸扬长而去。太子眼神沉沉,盯着他的背影片刻,不轻不重哼了声,转头看向默默走在最后的齐佑。

  上下打量了齐佑一会,太子挤出一丝笑脸,说道:“七弟,对不住,先前我没有先与你通个气,就急着在汗阿玛面前说了想去顺义建学堂的事情。主要呐,是你的想法着实太好,我只一听见,就一直在琢磨着这件事,实在是情难自禁,太过激动了。”

  齐佑微笑着说道:“太子哥哥的心情,我能理解,都是为了学堂嘛。”

  太子微微松了口气,随着齐佑一起往前走,过了片刻,犹豫着问道:“你真不生气?”

  齐佑笑道:“我生什么气呀?”

  太子见齐佑与没事人一样,看不出任何情绪,有点儿拿不定主意了,迟疑着道:“建学堂之事,乃是你的主意,我却自告奋勇跟汗阿玛说了,再加上被大哥那般一搅和,好似我真抢了你的功劳一样。七弟,我记得你的好,也知道你不是那种小鸡肚肠的人。我最不想见到我们兄弟生份了,哪怕你真不在意,我也得跟你解释清楚。”

  齐佑依旧笑眯眯,说道:“太子哥哥,您的心情我能理解,我真没事。”

  齐佑没有说谎,他太能理解了。

  好一个朝堂平衡,帝王心机。

  只太子外家索额图起起伏伏,就足够令太子如坐针毡,惊惶多疑。

  康熙要稳定朝堂,抬举索额图与明珠打对台,不会令任何一家独大。

  哪怕太子懂这些道理,看得明明白白,照样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以及沉稳的心态来面对此事。

  太子不过是十多岁出头的少年,上有长兄,下有一群兄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个个如狼似虎,康熙还正当盛年。

  如今太子与其他兄弟们一样尚在读书,朝政上的事情,他沾不上边。

  太子心急了,太想表现自己。

  理解归理解,齐佑却不会认可他的做法。

  太子长长舒了口气,不断看向齐佑,神□□言又止。

  这时,冲到前面的大阿哥,站在了乾清门外,神色阴沉看着他们,叫道:“老七,你走快些,我有些话要同你说。”

  齐佑心道还真是热闹,他哦了声,答道:“我走不快,大哥你且等等。”

  太子那股子气又窜了出来,眼看四周,到底没有发作,与齐佑一起走了出去。

  大阿哥斜了眼太子,拉着齐佑往前走去,“走,太子爷要回毓庆宫,他跟咱们不是一条道。”

  齐佑回过头,只当没看到太子脸上的青红不定,笑着道别:“太子哥哥,我先回去啦。”

  太子朝他勉强颔首,转身大步离去。

  大阿哥哼了声,恨铁不成钢道:“老七你可别被人骗了去,到最后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银子。学堂是你的主意,先前说得好好的,拿出银子一起建兄弟学堂。可转眼呢,你瞧......你把别人当兄弟,别人未必拿你当兄弟。”

  齐佑笑了笑,好奇问道:“大哥,您也想去建学堂啊?”

  大阿哥呆了下,梗着脖子说道:“我当然想去,这么好的差使,你去问谁不想?就跟那打仗捞军功一样,谁不去谁傻。”

  齐佑笑道:“大哥还真是坦诚。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使啊,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书育人,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

  “你少唬我。”大阿哥瞥了眼齐佑,不屑说道:“这能难到何处去?瞧汗阿玛的心思,明显也同意建学堂的想法。只要汗阿玛出头,底下的人还不得一呼百应,银子,先生,一个都不会少。再说了,做事哪用自己亲力亲为,吩咐底下的人去做就是。只要大致不差,就坏不到哪里去。”

  齐佑呵呵笑,大阿哥还挺粗中有细,只太过沉不住气。大致不差,细节差了,那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大阿哥见齐佑笑,斜睨着他,凑上前嘿嘿笑道:“再说还有你呢,你这么个好军师,不用的那岂不是大傻子。老七,先前太子爷是不是拉拢你了?你可得跟哥哥好好说清楚,我们哥俩向来就好,你可别被他诓了过去。”

  齐佑始终笑呵呵,与大阿哥寒暄敷衍,绝不接话。到了他的院子前,他还拉着齐佑,不断叮嘱道:“老七,你都得记住了啊,哥哥都是一心为你好,绝不会害了你。”

  “大哥,外面冷,快进去吧,您还在禁足呢。”齐佑听多了,有点儿烦,微笑着捅刀。

  大阿哥恼羞成怒,扬手欲揍齐佑,威胁他道:“嘿,瞧你这小坏蛋,看我到时候不收拾你!”

  齐佑朝大阿哥挥挥手,转身慢悠悠离去。

  大阿哥与太子比起来,没有他那么多包袱与思想压力。看似鲁莽了些,做起事来却更有孤注一掷的决心,不会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齐佑当然不会同意大阿哥的想法,他肯定做不好这件事,更不想牵扯进两人的争斗中去。

  无论大阿哥与太子谁去顺义,不管他本意如何,都会被有心人划到两人的阵营中。

  不过大阿哥这么一跳出来,倒帮了齐佑的忙。

  结果如何,只得看康熙如何决定了。

  齐佑做事只有一个原则,认准目标,哪怕中间出了岔子,他也会越过荆棘曲折,然后朝目标坚定不移奔去。

  到了晚上,齐佑去慈宁宫请安,在这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准备。等真见到她形容枯槁,几乎油尽灯枯的模样,还是暗自吃了一惊。

  康熙脸色本来就不大好,进了慈宁宫,仿佛更沉重了几分。

  他勉力露出笑容,上前侧身坐在塌边,陪着太皇太后说话,对齐佑说道:“你去了这么些时日,忙得只怕蒙语都忘了吧?没事就多来陪陪你乌库玛嬷说话,好把蒙语捡回来。”

  太皇太后慈祥地看着齐佑,说道:“老七是好孩子,他的蒙语可没忘。对了,太子与老大也去了顺义,他们可回来了?”

  康熙笑道:“他们也回来了,几兄弟还带了半扇猪回来,说是要给玛嬷添菜。虽说他们淘气,倒是一片孝心,晚上我高低得在玛嬷这儿用饭。听他们几人说,酸菜白肉锅子好吃得很,又暖和。等下就让厨房做了来,不要那些又吵又能吃的小子来添乱,就咱们三人热热乎乎吃一顿。”

  太皇太后笑了起来,说道:“他们都是好孩子,有孝心,等下我可得好好尝尝。”

  齐佑在一旁坐着,见康熙三言两语将太子与大阿哥被罚的事情带了过去。瞧着他眉眼间的郁色,强撑起来的笑颜,还是挺感慨。

  有时候康熙先是爹,再是皇帝。有时候先是皇帝,再是爹。

  眼前,他只是一个承欢膝下的孙儿。

  来来回回切换,估计他都自己都晕了。

  晚上的时候,太皇太后比平时多吃了几口。康熙见状高兴得很,离开时走在巷道里,脸上还带着笑,反复叮嘱齐佑:“平时你在顺义,来请安得少。既然回了宫,以后得多来。快过年了,你的那些事情,想法,都先放一放,尽尽晚辈的孝心。”

  齐佑规矩应是,康熙斜了他几眼,问道:“先前你让你二伯买来的牛,我没让他给你,还在裕亲王府的庄子里养着呢。说吧,你想要拿牛来做什么?”

  “就是耕地。庄子里种地缺乏耕牛,地翻不透,庄稼收成就不好。”齐佑老实答道。

  “没别的想法?”康熙似笑非笑哼了声,问道。

  齐佑坦白答道:“我跟着二伯去了马场,见到马场那么大,心想顺便养几头牛也不在话下。”

  “你小子!”康熙见到齐佑一脸的理直气壮,瞪了他一眼,“我就说,你肯定不只是惦记着牛。亏你二伯傻乎乎,看不出你打的什么鬼主意。你倒好,居然惦记起马场来了。”

  齐佑退了一步,说道:“我没有要马场,就寻思着反正养马也是养,养牛也是养,就干脆捎带多养几头牛呗,也不是什么麻烦事。汗阿玛,您说对吧?”

  康熙无语片刻,不耐烦说道:“依你依你,就那么几头牛,也费不了几口草料与功夫。”

  齐佑这时进了一步,笑着说道:“汗阿玛,这牛,可与上泗院无关啊。”

  康熙愣了下,骂道:“就那么几头牛,稀得你!”

  齐佑从来不拿人性去试探,先定好规矩再做事,以后省得扯皮。

  他仰望着康熙,脸上堆满了笑,说道:“汗阿玛当然不稀得,我可是当做宝贝呢,主要是二伯的牛,要是出了岔子,我还得赔偿给他。我跟二伯会签赁牛的合同,也会跟上泗院签订寄养合同。汗阿玛,您放心,我不占用上泗院的便宜,草料自己种,牛有人伺候,就是借个地儿。”

  康熙眉头皱了起来,上下打量着齐佑,道:“照着你话里的意思,你还得从马场划块地走?”

  齐佑笑着答道:“借用,是借用。反正都是汗阿玛的地,借给上泗院养马,与借给我养牛,是一样的道理,对吧?”

  康熙蓦地笑了起来,骂道:“你少来糊弄我,什么我的地,借给你借给上泗院,你就是想鸠占鹊巢。罢了,你那几头牛成什么气候,既然要养,就多去寻摸些来。到时候放在一起养,也不用你费心费力了,还是由着上泗院去管着吧。百姓想要用牛耕地,皆可以去上泗院赁,只要惜着些用就行,也不多收他们的银子。”

  齐佑暗自长长叹息,他能想到以后会发生的种种情形。

  康熙的想法很好,他也是一心为了百姓打算。

  但是他对自己的朝廷以及官员,哪怕认识再深,还是抱有幻想。

  其实,康熙比齐佑更像是理想主义者。他希望朝臣,能靠着德行约束来做事,而不是健全的制度与律法来约束。

  不然,大清官员的俸禄就不会低得离谱了。

  康熙往前走了几步,沉吟了下,转头问齐佑:“太子先前提出想去顺义督办学堂,你觉着他的想法可好?”

  齐佑垂下眼眸,片刻后抬头,清亮的双眸直视着康熙,问道:“汗阿玛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