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第36章 巧计

过年的时候,王云菊回了一次娘家,她随着丈夫生活在T城,细腻白嫩的脸上画着两扇弯弯的柳叶眉,还带着一双儿女,看起来气色很好。

对于二女儿的到来,王老爹最开心,把他屋里攒着的好吃的都端出来,要女儿吃,让外孙女吃。

这时候,王云山的大女儿三岁,她看着眼前比她还小的弟弟,扑闪着大眼睛,拉着小孩就要他去她屋里玩。

“小宝,就在这玩,爷爷好久都没有见过小弟弟了,让爷爷也能看着你们。”

小宝还是抓着人家的袖子不撒手,李芳舒上前拍了下小手:“小宝不乖。”

小丫头立马松手,扁着嘴巴找爸爸的身影,王云山还没注意,女儿就像个小炮弹一样,刚进门就抱住了他的膝盖:“小宝很乖。”

“哎呀哎呀,这么小就那么聪明嘛。”王云菊说,“这说话可爱的劲,比她姐姐都强。”

这是在说她的女儿,席美美,比福宝大了两岁。

“我们小刚啊,两岁了说话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

这是在说她怀里抱着的小儿子。

王云山抬眼看去,小孩子脸很白,并不圆润,很匀称,一看就没有受过大罪,和他姐姐美美一个模样,显得很秀气。

这边,王老爹已经搭腔要抱一抱孩子:“来,让外公看看我们小刚。”

那孩子害羞的躲在母亲怀里不肯出来,浑身显得很抗拒,王云山瞧了半晌,不发一言。

李芳舒奇怪看他一眼,又被女儿拽着衣角,分了心神,她正给两个女孩子剥花生吃。

索性,王老爹也没勉强,只是爱惜的摸了摸小孩的手,放手时,目光若有若无的放在了王云山身上,见他一直在瞅着小外甥,心里带几分自得,话里话外多了提点之意:“这男孩和女孩不一样,男孩说话迟,却爱闹腾,三岁看到老,以后起码不会在外面受委屈。”

王云山带着一张笑脸,应声:“你说的对,挨打了也不会给家人说,多丢人的事。长大了可不就离心了。”

王喜才胡子一翘:“怎么说话呢?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和女子一样困于后院。”

“和父母说贴心话怎么就成了困于后院了?也没见他们出门有多大出息。”王云山不解。

“云山,爸说这话的意思是,男孩子总归以后出力被女孩多一点。”王云菊在一边开导,至于李芳舒,她兀自给孩子们剥花生,不发一言。

王云山不信这话:“二姐,你这话说的,我们那会合作社的时候,男女不都领着公分。”

他顿了顿,继续说:“现在一辆车拉出去,省了起码三四个青壮的力气,你总不会要说,机器比人值钱?”

“男娃娃不一样。”王喜才强调,一听这话,李芳舒的脸一下子白了下去。

“怎么不一样?以后出力的时候谁知道有多少,我们厂子里那些女工样样不比男工差,大家都是一样的赚多少做多少。谁说我是个男的我就该做的少,挣的多了?”王云山一张嘴不停的输出,“你在这添油加醋的一说,传到外面去,别人还以为我们家带头搞老一派的呢。”

“你说的是什么混账话!”王喜才怒了,王云菊也在说:“爸,云山刚刚说的是胡话。”

“更混账的话我还没说呢,爸,大清灭亡都多久了,你怎么还没剪掉身后那个辫子呢?”

“云山!”王云菊呵了声。

王老爹虽然听不懂后面一句,不妨碍他知道王云山说的不是什么好话,他脚下鞋一脱,朝着王云山扔过去:“我打死你这个逆子!”

“爸,您可悠着点,操心那么多事,你是管海边的?”王云山嘴里的新词让人的目光吸引过来。

“云山,你这句话什么意思?”王云菊也搞不清楚了。

“我知道!爸爸是在说爷爷管的真宽。”王小宝抢先说,瞅见李芳舒严肃下来的脸色,小孩捂住了自己的嘴,再没有说话,一旁的席美美,递给她一颗花生米,她放进嘴里,一双眼又开心的眯成一条线。

听见亲孙女给他翻译老三说的话,王喜才光着脚从椅子上站起身,说:“你说话阴阳怪气给谁看?”

王云菊:“云山,孩子都在这呢,好好说。”

王云山默默的后退半步:“爸,我说话难听,你别往心里去。”

王喜才头一昂,片刻,拎着桌上的烟杆追去:“你在这教你老子做事呢?啊?”

王云山当然是躲开了,铜烟杆份量可不轻,要是真砸上背,也得疼半个月。他笑眯眯的对着老爸说:“爸,那你都是做爷爷的人了,大人有大量,何必和小辈置气。”

王喜才被王云菊扶着,孩子已经交给李芳舒抱着,就这,老爷子还是越来越气,指着门口:“你给我滚。”

王云山不紧不慢的离开,身后还跟着个小尾巴。

门外,小尾巴她眼巴巴的看着爸爸:“爸爸,你惹爷爷生气了吗?”

王云山把她一把捞进怀里:“嗯”

“你可不可以不要再气爷爷了,大伯说,爷爷晚上睡不好,一直在打呼噜,翻身呢。”

小姑娘纠结的盯着自己的小胖手。

王云山笑了笑:“小宝,有些问题可以让,有些问题,不可以退步,得爷爷自己想通,明白了吗?”

她似懂非懂的点头,王云山揉揉她的小脑袋,一双眼里装满了柔和:“你帮我进去看看,要是爷爷好了,就把妈妈拉出来。”

他担心老头子又对着妻子使劲输出,刚刚李芳舒在一旁脸色极差,他不忍心妻子再委屈求全,她不会像他这样,他爸说啥不高兴就怼回去。

反而和他爸相处的很好,王云山无意破坏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只是老头的破旧思想,必须得根除,要不然这家他也待不下去。

——————————

王大丫在去年秋天去了镇里中学读初中,张凤算了算帐,不想再供了:两个小的还在上小学,还能够回家给他们帮帮忙,大丫头每周回来一次,两周需要王云明骑着车把面粉带过去,孩子在食堂才有饭吃。

要么就是她做点馒头给带上,就这样干吃不做,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成绩也是,听老师说,考上中专的可能性不大。

镇上的高中早在三年前撤销了,只有隔壁镇子或者是县城里有,那样花费更大了,尤其是书本费和学费。

张凤还计划和丈夫再生个儿子,尽管知道这个家只有她不同意孩子继续读,她还是给丈夫提了句:“大丫头翻过年就十六了,到年纪该相看婚事了,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况且,她摸了摸肚子,她已经有一个月没来那个,一直想吃酸杏子,她估摸着这胎准是个儿子。

他们省下来的,以后给儿子盖房子用,抱着这种想法,张凤说出话来更加有底气,抛开仅仅拥有的那点子愧疚,毫不迟疑的催促:“你明天就去镇子上,把大丫头带回来。”

王云明瞪了她一眼:“我现在去砖厂挣点钱还不够供我闺女读书的?说出去别人还不得笑死我,这话往后别提,先念着总有个出路。”

张凤不肯:“你不为这个家考虑,也得为两个小的考虑,她们现在吃的穿的,哪样能比得上老三家的?”

“反正这是不可能的事,大姐家三个孩子都是读完初中的。”王云明得到了风声,县里的师范专科类学校,只要初中毕业就能上,上一年半就包分配,到时候,他们家也有个吃公粮的人了。

这话,他不屑给妇道人家讲,妻子这胎还不知道啥结果,说不准,他们以后养老还是得靠老大。

对于一向精打细算的张凤,他更不会糊涂了,语气含着警告:“你死了这条心,好好养胎,要是还是个女娃……”王云明沉吟了一会,无情的说,“就送走吧。”

在他看来,他都是奔四十的人了,不能像年轻时候那么有力气了,不能再为儿女奔波二三十年了,再说了妻子老蚌生珠还是个女儿,村里人指不定怎么背地里笑话他。

“呸呸呸,我问过先生了,他掐出来的,这胎准是个儿子。”张凤歇了心思,却对于肚子里这个不满两个月的孩子是男孩这点,深信不疑。

王云明说:“那就看瓜熟蒂落的时候了,要是个健康的男娃,那就是王家的长孙,你就是头功!”

他还是想要通过这个给二房涨涨气焰,证明给他爸看看。

如此想着,他看着妻子的眼神都柔和了些:“等坐稳胎就把消息放出去,你等着快生前半个月就别去砖厂了。”

那干的是累人的活,王云明这话相当体恤,自认为够贴心,往常村子里的还有生产那天照样下地干活,把孩子生到了自家地里的。

张凤应该高兴才是,只是,她想起李芳舒怀孕的时候,提前在家养胎,全家人不让她做重活,提前一周王云山就回来,开着车把人带到了县医院生的,听说还在医院住了三四天,等医生检查了一番大人和孩子的身体才又坐着王云山的车回来的。

她目光一黯,要是她的大儿子能有这个条件,也不至于被黄疸送了命。

只是,她摸了摸肚子,愈发坚定要生一个男孩的愿望,大丫那边她暂时不管了,横竖老师叫家长的时候,王云明比谁都跑的快,没有她管的余地。

她的想法很简单,大丫初中出来以后,正好能帮她带孩子,教孩子认字,左右只剩下一年半时间,她还等的起。

对于王云山来说这段日子值得关注的就是自家小姑娘,马上就要上学的年纪还一直尿床贪觉,他总担心是不是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

之前这孩子两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腿上没劲,他抱着孩子去了医院检查,医生说这是贫血,于是就按照医嘱抓药,吃药,再加上他们有意在屠夫那里订的猪心猪肝养了半年才好,王云山还跑去大队上把唯一的奶牛牵过来自家照料,每个月给他们多发一点粮票,主要是为了孩子能够第一时间吃到牛奶。

王云安和王喜才养了六头山羊,其中就有两头母山羊,小宝喝不惯羊奶,王老爹通过这件事也真正见识到王云山对于大女儿的重视,再加上这些天国家宣传的政策限制,王云山的耳根子清净了不少。

可王老爹在家,有意无意的,他总爱把二姐走之前拍的照片拿出来在一家人跟前晃悠,拿大女儿做筏子:“来,小宝,过来看看弟弟。”

她扎着小揪揪的头转过来,还没跑到爷爷跟前就被她爸挡在半道上捞起来:“小宝,大姑姑家做肉夹馍呢,她让我们小宝过去呢。”

小孩贪吃,王云兰做的肉夹馍照顾小孩的胃,青辣椒段是没有的,卤好的肉配上刚刚出炉的白面馒头,可是一大杀器,起码福宝吃了一次就记住了。

她对着爷爷挥挥手:“去,大姑姑吃。”

王喜才笑骂:“小馋猫,去吧。”

小宝三岁半的年纪,看不懂大人之间的眉眼官司,拿小手拍了拍爸爸的肩膀,身子往门口的方向探。

王云山就带着小孩走了,李芳舒这些天在二姐家住着,不知家里的汹涌,就连已经显怀的张凤挺着腰进王云山家大院,在看到一屋子大男人之后,也匆匆说了几句就走了。

王云安扬起声音喊了声:“叶叶媳妇怎么这么爱串门?来了怎么要走?”

他吃了药,这些年一直按照医生的吩咐来,打面一看还是一副混沌的模样,然而细细与他说起话来,口齿清楚,目光清明,恢复了不少。

最起码他不会把五毛钱当一毛钱花出去,也看的懂时间了,放羊到下午五点就准时回来。在王云山的帮助下,认识了几百个字,会写家人的名字,每天除了看那些小学课本,还拿起王老爹房间里的不知道哪里淘过来的算命书似模似样的读起来。

看的王老爹是好气又好笑,索性由他去了。上次王云菊过来的时候,见到他大哥这样也很是惊喜,一回到城里就托车带回了一箱子书,全都是儿童的启蒙故事书,让王云安看。

这些日子,经常能够看到在中午太阳正毒的时候,王云山坐在屋檐底下,指着书上的字,一字一顿的教小宝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