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农女致富:山里汉宠妻无度>第六百九十五章 农场规划

  第一批送来的是芦荟,明天就到了。

  不过苏红珊来庄子上也已经大半个月了,也不能一直呆在这边,所以接下来种植的事情她就不会留在这边了,这次去地里也是最后一次去了解下情况了。

  长工们见了苏红珊过来,全都恭敬的行礼,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

  田地里还有不少小孩子,都是过来给他们的父亲或者爷爷叔叔之类的送水的,见了苏红珊还有些局促不安的拽着自己的衣摆,生怕她会责怪他们来地里。

  苏红珊看了一圈,见着地里的孩子还挺多的,见了村长就问了:“村里孩子挺多的?”

  村长还以为苏红珊嫌村里的孩子来地里耽搁干活,连忙道:

  “这些孩子就是过来给他们家人送水的,不会耽搁干活的,一些大的还能帮着干一些活。”

  村长说着就小心翼翼的去看苏红珊的脸色。

  这段时间以来,苏红珊虽然也偶尔去地里,可她的身份摆在那里,毕竟是这庄子上的主人,他们这些长工虽然很尊敬她,也感谢她给了他们这样好的一份工作,可见了她依然是会紧张。

  苏红珊知道他误会了,笑着摇头道:“村长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想问问这些孩子都没上学吗?”

  村长闻言就一声苦笑:“以前日子过的苦,哪里还能供得起孩子们上学。”

  苏红珊看着那些孩子懂事的给各自的家人送上水,还有一些在家人喝水的功夫,直接拿了工具替他们干活的样子,脑海里就不禁浮现出以前在向阳村的情形。

  只不过现在的向阳村和以前不一样了。

  大人们要么在作坊做工,要么在窑厂,村里的孩子们也都在学堂里读书,女孩子们读完了书会在作坊里去干活,男孩子们有能力的就继续读书,不想读书的也都会去宏宇酒楼或者宏宇化妆品的铺子里做个服务员或者管事的。

  而村民们的日子也过好了,家家户户都是青砖大瓦房。

  苏红珊看着他们,想着同样都是给自己干活的,请个先生对现在的她来说也轻而易举,没有多琢磨就道:

  “这样把,我还能在这里呆一两天,走之前也再为大家伙儿做点儿事,村长你现在去问问,看有多少孩子愿意读书的,都统计一下,我这边直接在庄子这边办个学堂,长工家的子女可以免费上学。”

  她说着,话音顿了下,又接着道:

  “不管男孩女孩都可以,我这边手里边有酒楼,正在建的还有作坊,只不过我这里收人都是会读书识字的优先,在学堂里读书的,不管男女日后都可以在我的作坊或者酒楼里干活,要是想要继续读书,日后还可以走考科举的路。”

  “这……夫人……您说的是真的?”村长激动的问道。

  苏红珊笑着点头:“你只需要把我说的这些都通知下去就可以了,记住我的学堂里,男孩女孩都要,作坊里目前只收女工,会读书识字的都会优先考虑。”

  苏红珊之所以这样强调,也是因为知道穷苦人家的想法。

  村里人家里大多都穷,孩子稍微大一些就会开始帮家里干活,如果来学堂里读书家里的活肯定就会干的少,不少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即便是有个学堂可能也都愿意把孩子拘在家里干活。

  不过她说了读书识字的优先考虑,这样一来也能让他们多一分考量。

  比起在家里干活,肯定是去做工更能挣银子。

  读几年书,年纪大一些就可以去她的作坊和铺子里干活,村里不少人还是乐意的。

  苏红珊对自己的人一向很好,这些长工们虽然才到她手底下干活,但既然是给她做事的,就被她归到了自己人的行列。

  从地里回去,苏红珊就把建学堂的事情规划了进去,想了下又规划了食堂出来。

  等她的作坊运作起来,前期也肯定是要优先在村里招女工的,这样一来,如果一家人都在她这边上学的上学、干活的干活的话,家里中午就没人做饭了。

  规划个食堂出来,再在边上开一片地,建个小型的养殖场,让专人管着,倒是也能自给自足。

  苏红珊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一忙活,天都黑了下来,等忙活完一抬头就见韩夜霖正站在他身后。

  苏红珊不禁怔了怔:“你什么时候来的?”

  她自从习武后就一向耳聪目明,没道理身边多个人都不知道,难道自己刚才真那么入迷?或者是自己已经习惯了这人的气息。

  韩夜霖笑道:“回来一会儿了。”

  苏红珊也没继续想这些没用的东西,直接就道:“我看到庄子后面还有一座山,这山是你的吗?”

  韩夜霖没有点头,只笑问:“你想要?”

  苏红珊点头道:“嗯,我又重新规划了一下,作坊里需要的不少东西可以直接种山上,如果能拿下来,作坊就能再扩大最少一倍。”

  “这样一来,这一个作坊就能差不多能供应京城附近好几个府城的用量。”

  当然了,作坊扩大,所要用到的人工也会多起来。

  所以苏红珊这边是尽可能的往大了构建的,同样,配套的设施也不能少了,宿舍,学堂,食堂……

  苏红珊把大致的规划和韩夜霖解释了一下,韩夜霖自然是很赞成的。

  第二天,苏红珊就直接找了立春,把昨晚写出来的规划书交给了她:

  “接下来就按照这个一点点来,先把作坊开起来,其他的慢慢来。”

  立春看过之后,心里就有了数。

  这差不多就是和向阳村差不多,只不过规模要比向阳村大的多,又增加了食堂,和小农场。

  看到这个小农场,立春有些不解了:

  “夫人,不是说这些地都用了种植作坊里要用的材料吗?”

  苏红珊笑道:“我昨晚大致算了下,这些地绰绰有余,就在最外围划出五百亩打算盖大棚建农场,这样一来种植出来的作物既能自给自足,还能给咱们的福满堂提供食材,自己种植出来的,总归是放心的。”

  “另外,你这段时间也和挨着咱们地的那块地的主人家联络上,若是可以的话,把那块地也买下来,农场可以扩建一些,咱们的福满堂往后还要开分店,农场大一些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