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追卿入梦>第99章 七夕贵妇茶话会(二)

  这次七夕贵妇茶话会,知味轩发出了十几张请帖,实则到的有九位夫人。

  九位金卡贵妇都已经落座。

  有女人在的地方,就有好戏看。

  有九个出身非富即贵的女人在,众人表面虽然斯文,但暗地里还是比拼不断。

  各位夫人相互之间刚问清楚称呼、家族,有几个正暗戳戳地相互比划着。

  一个说:“杨夫人,您这枚金簪看起来真有分量,工艺也精细的很呢。”实则暗示对方自己头上的花丝分心更加璀璨耀眼。

  一个说:“刘太太这个团扇漂亮的紧,是杭州那边新过来的样式吧?瞧着仿佛和我前些日子得的那一只有些相像呢。”其实是在明褒暗贬,告诉对方这样的好东西自己早就拿到手里了。

  满屋子里聊天的热闹氛围,在各自之间相互夸赞着衣服首饰,暗中比较着家族势力中,愈发被烘托起来。

  在文慧郡主几人的到来后,热闹的气息更是到达了一个高点。

  知道这知味轩是萧大将军府上的产业,可谁能想到文慧郡主竟然亲自到了这里。

  携手而来的还有靖安侯那位看起来美貌年轻几乎没人相信是原配夫人的郭夫人,还有文慧郡主的堂妹、吏部左侍郎徐大人的夫人赵氏……

  赵夫人瞧见吏部右侍郎左大人家的杨夫人,颇有些惊喜。

  在坐的诸位官吏之家的夫人们、银楼珍宝阁的老板娘们,心里几乎都沸腾了。

  这是个什么神仙铺子!

  竟然把吏部的两位侍郎夫人都聚齐了!

  自家的子侄、丈夫、叔伯弟兄们,谋个好缺,还怕是难事儿吗?

  以前难,以后便不难了!只要能和这些夫人们搭上话,以后的碰面的机会,还少吗?

  知味轩好呀,这金卡也好的很!

  辛亏今年买的是金卡,不是什么劳什子银卡——瞧瞧,只有买了金卡,才能有这样顶级贵妇的待遇。

  今年买的好,明年更要继续买,买它个三五张,让全家女眷都来参加!

  对于加有恒产的夫人们而言,一年三五百两在点心上的支出,还是撑得住的。

  可三五百两银子,未必能买到一张能够让他们见到六部大臣家眷、当朝勋贵夫人们的请帖。

  多值呢!

  银楼刘太太喜笑颜开的,众人落座后,她一会儿向这位夫人介绍自己,一会儿向那位太太介绍,贵夫人们都端着架子,却也要显出自己的平易近人。

  刘太太介绍了一圈,得到了大家的微笑和些许印象,对她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夫人们寒暄片刻后,萧妤温和余舒言带着春照秋水和几个小丫鬟走进了雅间。

  众位夫人太太奶奶看见面前的萧妤温,顿时便明白了为什么文慧郡主会亲自到来了。

  原来这点心铺子,并不是萧大将军府上的普通产业,而是大将军和郡主夫人两人的掌上明珠萧大姑娘的事业起步线呀!

  有不认识萧妤温的夫人太太们,多看几眼文慧郡主与萧妤温的长相,也能大概明了了——母女俩有六分相似,萧大姑娘的眉目眼角更是多了几分英气。

  这种英气,自然是将军府才能浸润出来的。

  身量高挑,穿着一件银杏色如意纹杭绸圆领杉,配了一条蜜合色窄裙襕绣葡萄纹马面裙,腰间挂着一枚雕出葡萄模样的紫玉佩,精巧可爱,另佩着一只宝葫芦样绣祥云飞鹤纹的荷包,细长的银杏色流苏挂在荷包下,顺着蜜合色裙摆,随着走路的步调,摇曳生姿。

  眉目绝艳,微微上挑的眼角,如星的眸光,几乎入鬓的长眉,精巧的鼻子,海棠般美丽的鹅蛋脸,胭脂轻轻,细粉点点,淡淡的妆容让她的美貌更加浓烈。

  好几位夫人忍不住恰起手来算算自家有没有合适年龄的男孩子。

  掐来算去的,后来想想,算了。

  杨夫人眼光亮了又黯淡——儿子早已娶了媳妇,娘家侄子身高不足六尺,体胖如桶,脸黑如碳,和眼前如珠如玉的姑娘,着实搭不上。

  杨夫人又看旁边那位温柔典雅的女子,平素里倒是在知味轩里见到过,应当是知味轩的掌事姑娘。

  说到这位姑娘,京城里做生意的人,一半对她恨得牙痒痒,一半对她嫉妒的不行。

  这样的人才,怎么就来开了个点心铺子呢?

  看她开业时候搞的那些花样,直接提高了京城居民对消费场所开业的期待标准。

  再看着什么金卡银卡铜卡的设定,让这些太太夫人们觉得,那些什么珍宝楼呀、水云楼呀,如果不搞点什么花样,那简直对不起他们在那些店里花的那么多银子。

  再看看人家小姑娘,就是细致。

  其他那些酒楼茶肆饭馆子,跑堂的、掌柜的、说书的,都是男子,像她们这样的夫人们,平时虽然在家里待的久,可出来逛街,不是买首饰珠宝衣裳,就是吃饭喝茶品点心,虽说她们出去会带上自家的丫鬟侍女,可像知味轩这样考虑周到的,也确实不多见。

  一楼是有年轻小伙子当伙计的,二楼雅间只接待金银卡的客人,几乎很少接待男客,布置的舒服,夏天又舍得用冰,有时候小丫鬟侍候人净手后,甚至还会呈上些带着花香的膏脂,用来擦手润肤的。

  啧啧。

  杨夫人回想到最近有几次她来知味轩和姐妹闺蜜聊天吃茶的时候,知味轩的周到服务,再看到这两位年轻姑娘,忍不住啧啧称叹起来。

  旁边的刘太太忍不住附和:“谁说女子不能做好生意呢?瞧瞧人家萧大姑娘,还有知味轩的掌事余姑娘,多细心多妥帖呢!”

  杨太太下意识点头道:“是呀是呀,以后我可要叫我家女儿侄女们多来这里看看、取取经,往后嫁人了,哪怕不用自己下场做生意,可知道些门道,也能把自家的嫁妆铺子打理妥帖了。”

  刘太太瞧她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不由得继续接话:“那感情好。妾家里也是做生意的,我眼看这知味轩里有很多和其他铺子不一样的门道呢。”

  “做生意您肯定懂的多,您说说,都瞧出什么来了?”杨夫人来了兴趣,开始和刘太太两人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