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她的任务是赚钱[快穿]>第77章 校园小可怜9

  ====

  因为M药的研发带来的一系列科研成果,悬宁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一并拿到了博士学位。

  A大建校上百年,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但谁让她的成绩实在太傲人,学校便为她特事特办了一次。

  在拿到学位证的同时,悬宁面临着一个问题,决定之后的去向。

  她自己是决意选择科研道路的,进入郑院士的实验室,继续进行医学研究。

  但是郑院士却建议她,先去首都医院锻炼一年。

  面对导师这意外的提议,悬宁罕见地没有直接一口答应,时间她有的是,她只是有些不解:

  “老师,我打算做科研,在实验室里不是更好吗?”

  “而且,我之前每个假期都有去首都医院实习的。”

  这位睿智的老人看着眼前这可能是她此生最得意的弟子,缓缓一笑,没有直接回答:

  “我今年七十五岁了,在A大医学院主攻脑科学科研,但是每年仍然会花几个月时间去一线坐诊,悬宁,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

  悬宁回答得不假思索:

  “我听师兄师姐们说过,老师是脑科学专家,人生中大半时间都在医院度过,退休后因为挂念年轻时参与建设的A大医学院,拒绝了医院返聘选择回到校园。”

  “您至今不放弃一线工作,是因为脑部复杂问题的手术,老师是权威中的权威,离不得。”

  郑院士点点头又摇摇头,仍旧笑着:

  “你说的这算是一部分理由,但不是全部的原因。”

  “我们做研究的,最终是为了治病救人,只有在一线,见到真正的病人,我才能看见自己的方向。”

  方向,悬宁默念这个词,朝郑院士点点头:

  “老师,我知道了。”

  郑院士慈爱地看着眼前年轻的女孩,她发自内心把悬宁当做接班人来看待,她也太知道她的能力,假以时日,一定可以超越自己。

  所以她为她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学生,注定辛苦的路,但她无比坚信,悬宁一定能做到。

  谈话的最后,郑院士又说:

  “之前假期你去实习过,但那时你是学生,这次不一样了,你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医生,去看看病人是什么样的。”

  “悬宁,你的天赋和能力都很卓越,去一线历练,对你之后的路有帮助。”

  *

  有郑院士打招呼,悬宁在首都医院工作的手续很快就办妥,她没有耽搁,直接去了脑外科报到。

  医院里的人以前实习时大部分都见过,大家也都知道她如今是A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天才博士,对她非常照顾。

  但是因为年纪和资历的问题,她只能先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真正的手术主刀,还轮不到她。

  繁忙的日子如流水滑过,她确实如老师所说,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有了新的体会。

  这天,悬宁正在看一个病例,一个科室的医生悄悄告诉她:

  “听说那台大手术,还是找了你老师来做!”

  悬宁知道这人说的是哪个大手术,最近科室大家正为这事头疼。

  这位病人身份特殊,级别比较高,病房门口都是警卫那种,他的脑子里长了一个肿瘤,需要开颅手术拿掉。

  作为全国最好的医院,开颅手术在首都医院本不算是什么难做的手术,问题就在于,病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年轻的时候打仗,脑子里有一个残留的弹片,陪伴了他几十年,而这个肿瘤的位置就长在弹片下方,极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还有就是,戎马一生刀枪火海都没眨过眼的军人,老了却开始难缠起来,一听要打开自己的脑壳,断然拒绝,医院组织了脑科专家组联合为他制定的手术方案,他看也不看,不放心这些“年轻人”的水平。

  子女们没办法,沟通了半天,最终勉强才达成一致意见,请已经退隐的郑院士出山主刀。

  老人和郑院士相识多年,很信任她的医术,要开脑壳的事,只同意由她来做。

  即使子女们说郑院士现在年纪大了,已经很少参与手术,他也依旧执拗,还亲自打了电话。

  子女们心里也没谱,一方面怕老爷子这么大年纪,病情还这么复杂,让不认识的青年医生主刀,万一出了点什么岔子,那家族可就要完蛋了;另一方面又担心年过七十的郑院士,体力精力跟不上,要是手术的时候手抖一下什么的,也是难以承受的事。

  就这样,老人坚持,子女谁也不敢拿主意,僵持到了郑院士到来。

  郑院士走进病房,简单寒暄过后,指了指身后的悬宁:

  “宁老,我老了,手不稳当,你的手术由我的弟子给你主刀,我在旁指导,好不好哇?”

  病床上因疾病折磨已瘦弱不堪的老人眼神却依旧锐利,顺着郑院士的手指在悬宁身上扫视一圈,才问:

  “这小娃娃,能行吗?”

  可能是知道郑院士不会乱提议,老人的语气中更多的是怀疑,倒没有直接发怒。

  郑院士爽朗一笑:

  “宁老,当年我给你们连长手术的时候,也就跟比今天的悬宁大几岁而已。”

  “而且,我敢打包票,现在悬宁,可比当时的我要厉害多啦!”

  病床上的老人想到他和郑院士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当时自己还只是一个小班长,连长被炸弹伤了脑袋,他护送他去医院治疗。

  那时的郑院士才不过二十几岁,还在地方医院工作,见到连长血流如注的脑袋,眼都没眨,直接推进手术室。

  她的手极稳,让他佩服不已。

  眼前这看着年轻得过分的姑娘竟然比当初的她还厉害吗?老人被这句话震惊,不敢置信地问:

  “真的?”

  郑院士笃定地点头,给老人吃下一颗定心丸:

  “当然,悬宁是我的关门弟子,也是这一辈子最得意的弟子,现在的她,经验可能不如我,知识和心理素质方面完全不弱。”

  “你放心,我为我今天说的话负责!”

  军人出身的人都重诺,老人知道郑院士的这句“负责”的分量,沉思许久,最终点了头。

  说通这件事,郑院士便没有多留,嘱咐老人好好休息,一切放心,就带着悬宁出去商量手术的事了。

  她们走后,子女们朝着老人抱怨:

  “爸,你也太区别对待了吧,我们提议年轻医生,你死活不同意,人家郑院士一说,你就同意了。”

  “是啊爸,你咋还欺软怕硬呢?”

  老人瞪眼:

  “老子就这样!懂不懂良医难得的道理?滚滚滚,看见你们就烦!”

  *

  郑院士在劝说宁老之前,是先和悬宁说了这事的,当时郑院士问她敢不敢,她一点都没有自谦推辞,因为她也和老师一样,对自己有信心。

  来医院这么久,她参与了不下百例手术方案的制定,观摩了几十台手术,虽然还没有真正主刀过,但那些流程早已经烂熟于心。

  宁老的手术难度是不小,但对她来讲,不是问题。

  手术时间定在了一周后,科室所有人都说悬宁完全就是一个经验老道的医生,术前准备做得有条不紊。

  终于到了这一天,她消完毒穿好手术服,进入手术室。

  0327的反应倒比悬宁这个主刀医生更紧张,全程在线监测提醒:

  “麻醉没问题,可以准备开刀了,宿主。”

  “骨瓣已翻起,止血。”

  “弹片旁边有血管和神经,千万注意不要碰到。”

  “太好了,可以缝合了。”

  长达八小时的手术结束,手术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第一次主刀,就是这么复杂的手术,悬宁竟然能全程冷静,术中出现的一些意外也完美解决,不愧是A大医学院百年不遇的天才,让人心悦诚服。

  一直站在一旁做助手的郑院士也拍了拍她的肩膀,欣慰道:

  “手术成功,悬宁,你真的做得很好。”

  术后的一切都很顺利,老爷子在一天后就醒了过来,第一时间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还在,还在!”

  此时悬宁正在查房,被这动作逗得噗嗤一笑,老爷子看见她,乐呵呵道:

  “小姑娘,你不错,不错,有前途。”

  悬宁不知道的是,老人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其中大有深意。

  宁老是军方的重要人物,他的这场手术关注的人很多,随着他逐渐康复,悬宁也逐渐进入许多大人物的视野。

  在华国,郑院士是脑科最权威的专家,多年来又历经考验,积累了坚不可摧的信任,那些重要人物的手术几乎都是由她主刀。

  随着她年纪上来,很多方面都在着急寻找她的接班人。

  然而之前看好的年轻一代的手术成功率,确实低了不少,越是身份重要的人越是不敢赌。

  现在有一个年轻的,有郑院士亲口承认水平不下于她的悬宁横空出世,自然会受到瞩目。

  不过,这次手术毕竟只是一例,后续如何,还有待观察。

  悬宁不知道这些,这一台手术帮她奠定了基础,之后在首都医院,她得到了主刀资格。

  在一年历练时间结束的时候,她一共做了三十七台复杂脑部手术,无一失败。

  这让关注她的大人物们十分惊喜,所以在悬宁结束医院经历回实验室继续进行科研的时候,很多方面通过不同的渠道,透露了希望她能够继续坚持在一线的意思。

  悬宁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竟然不知不觉间,已经入了这么多人的眼。

  0327也是后知后觉,探测一番后告诉她:

  “有个宁老的老战友手术,点名了宿主你主刀呢!”

  经过深思熟虑,悬宁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一年的经历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好像摸到老师当时说的“方向”了,接下来她有许多想法,需要在实验室完成。

  不过,科研和一线也不完全冲突,她会和老师一样,每年固定几个月回到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