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皇兄是朵黑莲花>第47章 转折

  宁景秀回来的时候,宁时正坐在书房外的石桌旁。

  “我让小厨房下了碗面。”

  春芳将面端到宁时面前,是用黄花菜鸡汤下的面,上面还渥了一个鸡蛋。

  “二皇兄,怎么这个时辰还没吃饭?”

  “你舅舅做事的风格你应该知道,做起事来极其认真,不做完他也不会甘心。”

  自打工部历练以来,宁时一直跟着宁景秀的大舅舅,也就是工部侍郎王承意。工部尚书杜峰是个圆融性子,宁时来到他的官署,他没有多去掺和,直接将宁时塞给了王承意。

  对于这个安排,宁时是满意的,至少不用虚与委蛇,还能学点本事。

  宁景秀对于王承意的脾性自是知道的。以前,王承意督着宁明和王舫练字,还手把手一笔一划给他们纠正,一个字不写好王承意就不让他俩去吃饭。

  “也亏得是你这样的性子,我三皇兄肯定受不了。”

  宁时不以为意,用筷子撩起面条吃了起来。

  “你的画,意境尚可,意象偏空,差了些意思。”吃完面,宁时准备走了,他走之前,丢下这么一句,“齐安,给你个建议,作画讲究笔到心至情达,如果你心中空空,画不好的。”

  宁时走路的时候,利落不拖沓,袍角的银线映射阳光,如流水波纹。

  宁景秀瞧见,揽月宫的婢女有的在偷看宁时,她们并不敢明目张胆地看,还有新来的婢女看了一眼便脸红地立在一旁。

  宁景秀收回视线,转身回到书房。

  桌案那副空阔的云影天光图,已经不是她画的样子。在湖光山色中,一个女子依湖而坐,她回眸一笑,朝不远处在树下歇马的男子招手,似是让他快些过去。

  “不就是画人吗?我也会画。”宁景秀看着画中的小人儿,小声嘀咕。

  画中的男女容貌只是简单带过,五官并不清晰明辨,但从着装身形来看,却是令人熟悉的。

  四位皇子均已娶妃,而且都到六部历练,涉入朝堂。

  文武百官中逐渐响起声音,国不可一日无储,请求允明帝立储。

  允明帝看到诸如此类的奏折,推到一旁,揉揉酸疼的眉心,瘫靠在高头椅上。

  和兄弟们争斗厮杀坐上这个位子,允明帝深知夺嫡的残酷。

  他的子嗣本就不多,只有四位皇子。四皇子宁昶出生之后,皇家又添了几位公主,却是一直未诞男丁。

  立储是要立的。允明帝不希望几个儿子为了皇位你死我伤,至少于他而言,还有恭王爷和宁聿这样的兄弟好好地活着,没有与他拼杀,也体现他人情和包容的一面。

  “陛下,您有心事?”

  坤宁宫,允明帝头靠在椅背上,絮凝皇后在为他揉肩。

  允明帝按住絮凝皇后的手,把她轻轻拉到自己面前。

  “阿凝,群臣劝朕立储,你说,朕该如何,又该立谁?”

  “陛下,前堂之事,臣妾不敢妄议。”

  “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臣妾的一点浅见,立储立德,贤德无可或缺。”

  “立储立德,”允明帝慢慢咀嚼着几个字,“阿凝,你难道不想朕选阿明,他是嫡子,本也是最有资格的。”

  “阿明的秉性,臣妾是知道的。”

  允明帝没再说话,他的神色间隐隐有些疲惫。絮凝皇后体贴地为他接着揉肩,她心中没有看起来那么平静,允明帝的一席话,让她心中浮起思量。

  絮凝皇后的父亲,前左丞相王潜虽然已经故去,但朝堂上不少大臣是他一手提携的,有知遇之恩,因此他的余热犹在。

  王潜临死前,向絮凝皇后吐露了好几个名字,并告诉她这几个人是可以信赖和借力的。

  “阿凝,一定要记住,要帮明儿,帮王家、王家……”

  “怎么样,阿旷,有没有什么消息?”

  宁旷摇摇头,“母妃,父皇未曾问询心腹大臣的意思,也没有透露一丝半点他的想法。”

  请求允明帝立储一事上宁旷的人并未参与,最多后来见势起了,才顺水推舟一二。他们也不知道,是有人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促成。

  “母妃,要不你有机会旁敲侧击地问下父皇?”

  “不妥。你父皇最忌讳后宫干政,而且是如此敏感的立储一事,我不论怎么问你父皇都会不喜。先稳着些,不能急。”

  “嗯,儿子知道。”

  对于宁旷的态度,万贵妃满意了。“明儿叫楼妍来我这儿一趟。随王府的用度叫她紧着点,你平日多是要打点的地方。”

  万贵妃的意思是让楼妍来把她的一些值钱物什拿回王府,用以宁旷平时的打通打点。

  “她一个妇人,成天骋儿短骋儿长的,真没见着帮我半分。”宁旷语带嫌弃。

  “行了,骋儿好也就是你的好,”万贵妃是向着自己小孙儿的,对于楼妍她没多少好感,“薛晴可还顺你的意?”

  薛晴是宁旷的侧妃,是在宁昶娶妃后不久进的随王府。毕竟是新人,怎么看都好,宁旷觉得薛晴比楼妍乖巧温柔不少。

  “薛大人可听你的吩咐?”

  薛大人是薛晴的父亲薛城。

  “那当然,我都给他那么好的允诺了,且他的女儿都进了随王府,他还不得鞍前马后地为我奔命?”

  ……

  是夜,允明帝果然来到万贵妃的夏翡宫。万贵妃还是如同以前一样,极尽缠绵可人之能事,仿佛不知一点风吹草动,只沉浸在和允明帝的甜情蜜意之中,允明帝当然乐得快活,自是只字不提。

  乞巧节前两日,王舫来了。

  宁景秀见到王舫,心里不自觉有些突突。

  果不其然,王舫是来送信的。他美滋滋地将信交给宁景秀。在王舫心里,他就是月老一般促成良缘的大好人。

  “舫表哥,你武艺习得如何了?”

  “还不错吧,怎么,齐安表妹,莫非你想让我揍谁?你可以直接找但大人,他一个能揍十个。”

  无时不刻不忘提但回。

  “我就是问问。”

  “嗯,回信的话找我啊。”

  但回的信写得很简明,就是邀请宁景秀乞巧节出宫游湖看景。

  后面附了一首诗,并不是你侬我侬的情诗,而是一首谐趣的打油诗。

  下笔的时候,但回本是自然而然想写一首包含心意的小诗,但是写到后来又收住了笔,总觉得有些酸兮兮,表达不出他心意的分毫,反而落了俗套。算了,还是写首应景的打油诗,逗公主一乐吧。

  乞巧节当天,春芳和流云给宁景秀梳了一个时兴的桃花髻,簪上了精致俏皮的凤仙花步摇。

  但回约的地点是承安湖畔长堤向东的第三棵柳树下。

  “你们俩约就约,还把我也拉上。”跟着宁景秀的宁清有些不满道。

  好家伙,她昨夜和车旭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不止一次……她便想在府里睡懒觉,不过车旭倒是一番好话哄着宁清出了门。

  这其实是但回的意思。这样在一起,宁景秀会觉得轻松自在,气氛也不会落空尴尬,他也能慢慢融进她的生活。

  “旭郎,去买两个乞巧糕,我们一个,给但回和齐安一个。”

  对于宁清在人前如此亲密地称呼车旭,宁景秀已经相当习惯了。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她是委实不习惯,不仅是因为这个称呼本身,还因为宁清叫车旭“旭郎”的时候声音中带着娇嗲。

  车旭自是有求必应,到一旁的老婆婆那里买回两个乞巧糕。

  一块乞巧糕分成两半,男子一半,女子一半,寓意此生连心,长长久久。

  宁景秀荷包里揣着乞巧糕,看着车旭和宁清一人立刻吃下一半,觉得自己吃也不是,拿也不是。

  “什么时辰了,但回怎么还没来?他不像是会迟到的啊?”宁清在一旁嘀咕道。

  他们左看看右望望,没看到但回,倒是看到了另一个人———宁时。

  宁清看到宁时,便立刻联想到什么不好的事情。“阿时哥哥,今日可不是你能争抢齐安的时候,我劝你快点回去。”

  宁时没听,依旧悠哉游哉地朝他们走开。

  “阿时哥哥,你不会真把但回给打了吧?这可不得了!”

  “我干嘛要打他?”

  “你没打他?那他人呢?”

  “但回啊,此刻应该在离京的路上。谁叫他太能干太有本事,有人向父皇力荐他去办事,他一大早便出发了。”

  几人语噎。

  “好了,我来告知你们一声,免得你们苦等。”宁时看向宁景秀,“走吧,齐安,我送你回宫,就不扰阿清和车庶常游湖了。”

  “诶……”看着宁时和宁景秀离开,宁清还想说些什么,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旭郎,你觉不觉得阿时哥哥怪怪的?”

  “可能他是这样的性子吧。”车旭评价道。

  宁时是骑马过来的,他的马歇在了一旁的柳树下。

  他扶着宁景秀上马后,也跟着跃上马背。“齐安,坐好了。”

  宁时的速度不慢,宁景秀觉察到不对。“二皇兄,你这是去哪儿?”马跑的方向并非回宫的方向。

  “齐安,你不是想看云影湖光吗?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宁时的语气轻扬,可以显见的欣悦。

  两人朝着京郊行去,眼见着,离了城门。